楼主nikgsajsl 2011-03-16 16:28:51 引用
我家宝宝叫小特特,已经2岁半了,但是总断断续续的流口水。1岁半的时候发育好所有的牙齿了,那是得过口腔炎,2周岁的时候还有口水,觉得奇了怪了,前不久去了儿童医院中医科,当时只是说稍有脾弱的现象,开了药,宝宝不吃往外吐,后来自己在网上查了查,吃了3盒的健脾口服液,稍微好点。
一周前,特特喝了一点有些冰的可乐(不知道有没有影响),吃的不多,一段时间后又开始流口水,再吃那个药3盒没有多大效果了,最近几个月,总也是反反复复的,微量元素锌也补了快一个月了没有效果。
目前症状:偶尔流口水,嘴角红,大便臭,尿黄,吃饭还可以。
想问问这到底是脾胃积热还是脾胃虚寒?有什么药可以吃?
7楼洋洋妈的宝 2011-03-17 08:56:00 引用
流涎患儿的典型表现
本病症状很少,仅见小儿口中经常不自觉溢流出涎液。 ’
按中医辨证,脾胃湿热证是指口角终日涎水外淌,涎液黏稠,进食肘更甚,口角红赤痛痒,甚则口角赤烂。脾胃虚寒证则见涎液清稀,多如漏水,口角肌肤湿烂作痒,面黄唇淡,四肢不温,形体消瘦,神倦乏力,啼声低弱,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发病后如何治疗
1.中成药
牛黄清心丸:遵医嘱使用。建议每次1.5克,每日1~2次。用于脾胃湿热证。
缩泉丸:遵医嘱使用。建议每次3克,每日2次。用于脾胃虚寒证。
参苓白术丸:遵医嘱使用。建议每次3克,每日2~3次。用于脾胃虚寒证。
2简易方药
茯苓3克,桑白皮、芦荟、甘草各1克,黄连、半夏、黄柏、西洋参、薄荷各0.3克,水煎,分3次温服。用于脾胃湿热证。
白术、石斛、白扁豆各6克,黄连3克,茯苓、滑石各10克,葛根5克,水煎服,每日2~3次。用于脾胃湿热证。
斛6~9克,水煎服,或加青果5克,每日2次。
"杭菊花10克,煎汁,加蜂蜜适量,分2次口服,连服5~7日。用于脾胃湿热证。
控涎丸:乌药、益智仁各10克,石榴皮50克,共研细末,用酒煮烂之山药150克糊匀为丸,大小不拘。每次4克,每日3次,淡盐汤送服。用于脾胃虚寒证。-生姜3克,甘草6克,水煎频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温胃散:人参、白术、于姜、甘草、肉果、丁香、半夏各25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生姜汤调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益智仁5克,五味子3克,诃子、甘草各2克,共捣成粗末,以纱布包裹,开水冲泡,当茶少量多次喂饮。
3外治疗法
每晚临睡前,取热水1盆,加入白矾少许,溶化后泡洗双足,有收敛作用。
白附子适量捣碎,用米醋为赋形剂作薄饼2个,临睡前敷于涌泉穴,用绷带固定到第二日早晨。
益智仁、滑石各10克,车前子、冰片各6克,甘草3克,共研细末,填敷脐部,以麝香追风膏固定,每日1次。用于脾胃虚寒证。
肉桂散:肉桂10克,醋适量调成糊饼状,贴敷两足涌泉穴,每晚睡前敷药,次日晨取下,连敷3~5次。用于脾胃虚寒证。
吴茱萸散:吴茱萸研细末,醋调糊,敷双足涌泉穴,用绷带固定,每日2小时。适用于流涎诸证。
天南星30克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将药糊贴敷于涌泉穴,男左女右,用油纸覆盖,橡皮膏固定或纱布包扎。在睡前贴敷,每次12小时。
4针灸疗法
体针:脾胃湿热证取廉泉、合谷、曲池,不留针,用泻法,每日1次;脾胃虚寒证取廉泉、足三里,用补法,不留针,另艾灸中脘穴,每日1次。须由专业医生施治。
耳针:取口、舌、肾上腺、脾。取单侧耳穴2个,毫针剌入,捻转1分钟左右,不留针。每日1坎,两耳交替,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5日。亦可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3~5日换贴1次。须由专业医生施治。
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取上廉泉、合谷(双),以低功率氦氖激光仪照射,每穴照射2~3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须由专业医生施治。
5推拿疗法
推天柱骨200次,推补脾土500次,推胃经200次,按揉颊车30次,按揉合谷50次,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