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书屋

宝宝书屋 

知识讲座什么是心理健康

收藏
分享到:

楼主冉冉の妈 2011-01-17 10:22:15 引用

linlinmother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在本书中,我们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形容词义,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环境)关系和谐。二是动词义,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和成熟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与引导,更需要家庭和各级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积极措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成为适应未来的能够健康生活的人。
 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综合各家理论,再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
(三)情绪稳定、心境愉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意志坚定、接受挫折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个性完善、人格健全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个性受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的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善与人处、接纳他人
 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能融入集体之中,也能接受独处。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分的安全感。
热爱学习、热爱工作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在学习和工作中享受乐趣。尽可能地发挥聪明才智,并从取得的成绩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态度积极、反应适度
 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之中。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的。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儿童、青少年出于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中学生和成人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用同样的方法对待高中生和小学生也是不对的。

   1   共有记录数:1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