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家长圈

宝宝家长圈徐州 江苏

父母六大方法倡导正确的学习理念 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

收藏
分享到:

楼主冉冉の妈 2011-01-12 14:13:36 引用

linlinmother

 

 

(一)倡导正确的学习理念
 1、第十名现象的思考
 有专家研究表明,在社会上各行各业比较优秀的人物并非都是学生时代的第一名、第二名,而是学习成绩排在班里十名左右的一群人。这个现象称之为第十名现象,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并非只有在读书时的前三名才有出息,才能成才。
 2、参照系的选择要恰当
 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和特点,家长应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自己的孩子到底有多少“货”,有什么“才”,其实家长心里最清楚,“知子莫若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孩子在哪些方面该不该得第一,有没有能力得优秀就可以胸中有数了。不要硬逼孩子去争取那些实现不了的目标,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人可得。
 家长应该针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一些促进措施,给孩子定个目标,只要他达到目标就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这些目标可大可小,可近可远,但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也就是参加系是孩子自己,不是别人。那么目标这个“度”设置到什么程度为宜呢?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家长的期望和要求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要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这就是适宜的。如果期望值定得太高,孩子觉得可望不可及,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就会丧失信心,甚至采取消极行为。
 正是因为许多家长硬逼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在某一方面较优秀的孩子相比,越比越感到自己孩子没用,越比孩子越没有自尊,其实这一点也是家长和孩子对立的原因之一。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能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对什么事感兴趣,然后因势利导,慢慢地引导孩子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少一点指责和教训,如说什么;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讨饭去;将来连扫马路都轮不到你;将来找不到工作;将来……。又如:书都是给你自己读的,都是为你好……等等。我相信在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话家长们肯定没有少说,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更是苦口婆心,但效果大吗?孩子领情吗?想一想我们家长是不是说了许多的“无效话”?所以家长应改变思路,调整教育方法,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4、提倡一个观点:孩子的学习(教育)成长也要讲可持续发展
 孩子读书的现状是,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读书很苦,一年365天,天天用功读书,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甚至是11点、12点,时时在用功读书,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完全被剥夺。
 但是部分孩子爱“玩”的天性到了大学会得到补偿,现实中少部分孩子一旦考上大学就不再用功,不肯读书了,忙着补回小时候欠他们的玩耍时间,如玩电脑,玩游戏,玩扑克,玩其他。结果,期末考试“红灯”一片,有的甚至因此退学。这真是该玩的时候没玩,该用功读书的时候不读书。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虽说光靠家长是无力改变的,但家长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一些调整。尽可能让自己孩子的成长符合规律,让孩子在读书学习上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可以参阅本书最后一章,会有所启迪。
 5、关于“幼小衔接”
 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孩子在幼儿园很自由快乐,但是中考、高考的压力非常大,有些家长希望幼儿园教育恩够向中小学教育靠拢,引入竞争机制。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马健生教授认为:当我们在实施幼儿园教育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如何让孩子适应将来应试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幼小衔接”问题。
 马健生教授指出:“其实,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可以不断地面对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竞争,但是我们不要把这种竞争过早地压在孩子身上。
 有父母认为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甚至要把这种压力下放到幼儿园,我们不赞成这个观点。
 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存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如果孩子具有那样的学习能力,往往能够战无不胜,一往直前。
 相反,如果过早将超年龄的学习内容以及方式强加和实施到幼儿阶段,可能教育效果并不好,就像是拔苗助长,结果非常糟糕。
 在现代社会总,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我们对孩子如何同情和保护,但是他们一定会面临竞争。作为他们的父母或朋友都不能用同情来代替对他们的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我国的工业化人口还不到40%,而工业化社会的人口指标应该达到70%左右,所以我们仍然面临着总人口中的30%需要进一步的转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生存转移到工业生存方式。这种激烈的竞争至少在今后二十年内是难以改变的。
 所以在考大学时,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很难因为扩招而减弱。但是在幼儿园这个阶段恰恰是最为可贵的,可以避开青春期和成年期应该承担重大责任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保护孩子更好地准备应对未来冲击力的一个时期。
 如果我们的家长和幼儿园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在培养孩子“学力”方面下点功夫,为今后做好“反冲击”准备,才是最有价值的。
 马教授的这段话虽然是针对幼儿教育的,但对小学教育同样也有着借鉴作用,是值得那些拔毛助长的家长们思考一番的。
 但在某些方面我也赞成幼小衔接。而且衔接是双方的事,不单单只是幼儿园向小学衔接,小学也需要向幼儿园衔接。如,在学习时间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一堂课的时间能否设置在30分钟左右等等。只要对幼儿和儿童健康成长有力地衔接,肯定是值得提倡的。
 6、关于奖惩
 奖惩要讲究策略,起到效果。但在现实总,家长们往往不讲究策略,高兴时乱奖一气,生气了惩罚一遍。奖惩要注意一下几点:
 (1)奖励前不要信口开河、胡乱承诺。一旦作出承诺,只要孩子达到目标,就应兑现奖励。
 (2)奖励要有“度”。奖品以学习用品为宜,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物品,对孩子提出的奖励物品是否合适要考虑后再回答。还要考虑奖品的价格,并非是价格越高的奖品越管用。有一个心理现象值得注意,如一次性的奖励所花金钱越多,到后来越无效。奖励也不一定都要物品,只要孩子有进步,适时给他表扬鼓励和肯定也是一种奖励,比如当孩子有进步时,父母说:孩子你有进步,我们真为你感到高兴。父母真诚的笑脸,就是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奖励。
 (3)惩罚更要讲策略,千万不要把学习当做惩罚用。家长如果拿学习当惩罚用,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厌学情绪。
 如孩子犯错时当然需要对他进行教育或教训,但教训过后一、两天内应和孩子谈心、沟通和交流,帮助分析找原因,让他感到温暖并得到真正的帮助。不要给孩子留下家长只关心他的成绩而不关心他的人这样一个心理阴影。
 (4)榜样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自己业余时间若有好学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能对孩子有促进作用。如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看书,看报纸和孩子一起学习。有些家长成天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而自己却经常搓麻将、打老K、玩游戏、看电视等。声音吵闹影响孩子学习。试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能用心学习吗?
 当孩子成绩退步时,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急躁等情绪表现在孩子面前,因为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沙发♡妞妞妈妈01 2011-01-13 09:12:00 引用

liudongqi01

呵呵,谢谢分享!

   1   共有记录数:2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