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吧

女人吧 

陈丹青:鲁迅的脸非常酷,骨子里却风流

收藏
分享到:

楼主shmily520 2011-01-12 13:47:32 引用

shmily520

 
       画家陈丹青又要出书了!这次不谈“多余的素材”、不聊“外国音乐”,也不再续“退步集”,而是“笑谈”他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大文豪鲁迅。在明年一月即将出版上市的《笑谈大先生》里,陈丹青用他一贯独特的方式解读鲁迅,“还原”鲁迅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好看和好玩。

  七篇演讲文陈丹青“笑谈”大文豪

  《笑谈大先生》中共收录陈丹青七篇关于鲁迅的演讲文。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坛的首位重要人物,几十年来对他进行研究的专家数不胜数,用陈丹青的话来说就是:“全中国专门研究鲁迅、吃鲁迅饭的专家,据说仍有两万人。”作为画家的陈丹青,怎么会公开讲起鲁迅?陈丹青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起因很简单,一开始就是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先生邀请我去他们馆里讲鲁迅。我以为讲讲就完了,后来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又邀请我在全国几个地方去讲,所以后来他们就将这些演讲文集结成册。”

  为何冠以“笑谈”?陈丹青说,“很多人一提到鲁迅,就首先联想到很凶很苦、一天到晚发脾气的形象。而在我眼里,他其实有非常好玩生动的一面。我看先生的作品,常常会在内心发笑,甚至真的笑出来。”

  另类解读 鲁迅先生的脸“非常酷”

  在《笑谈大先生》中,陈丹青用独特的“眼光识力”开辟出一番新颖的解读境地。

  例如他从鲁迅的样貌去窥视他内在的深刻精神世界,“鲁迅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陈丹青说:“鲁迅是个极喜欢讲‘戏话’的人,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个玩笑,给刚结婚的川岛的书: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那种亲昵,那种仁厚与得意,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的随时随地讲‘戏话’。”

  陈丹青:

  在同时代文人中,鲁迅的“样子是最好看的”,最能代表中国文人的面孔,而好玩在于鲁迅拥有一种将世事看透之后豁达幽默的态度。

  读书札记

  陈丹青:“荒废”绘画是因艺术圈功利盛行

  《笑谈大先生》责编、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总监陈凌云认为,作为一个画家,陈丹青的文笔之好,丝毫不输很多职业作家,“我曾经看过陈丹青老师十几岁时写的书信,文笔就已经显出不一般。我想这跟他的家教有关系。他的行文感觉倒不像我们当代作家,更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人的味儿。”昨日,和华西都市报记者对话,电话那头的陈丹青谈起话来温文尔雅,但是讲到某些让他激动的话题,马上就显出独特的思想锋芒。

  华西都市报:有网友说你对鲁迅的解读是“最到位的”。你怎么看?

  陈丹青:没人能做到真正的“还原”。我不是什么专家,我只是鲁迅先生的一名读者。我讲述的是我心中的鲁迅。至于我的观点对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

  华西都市报:你本职是一名画家,但写起文章却又毫不含糊。

  陈丹青:我只是“业余的写手”。有人喜欢我的文字,不能证明我写的有多好,可能说明别人写的比较差。

  其实,我从来没有主动去写过一本书。从来都是别人向我约稿,积累够数就出书。至于有人认为我的文章有现代文学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的文字感觉就是那一批作家的作品。

  华西都市报:您近几年,不断地出书、参与公共领域评论,却很少办画展,于是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陈丹青还绘画吗?

  陈丹青:绘画这件事,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我为什么要告诉别人我在画画?现在不少画家,动不动就闹得动静很大,我不闹动静。现在艺术界功利主义盛行,不少人画画或者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是为了卖钱,对艺术本身的关注度有多少呢。

  华西都市报:您曾说这十年您在绘画上是真的在“荒废”。为什么这么说?

  陈丹青:现在不是很多人都在吹牛自己有多厉害嘛,我就偏说我在“荒废”。而且让我吃惊的是,我这话更多是一种自嘲啊,结果很多人就结结实实认为我在后悔。好可惜,现代年轻人连玩笑话都不会听了,这也是我一直怀念鲁迅先生的“好玩”精神的理由。

沙发shmily520 2011-01-12 13:52:26 引用

shmily520

陈丹青近影
 

  一点机心没有,_半点客套全无,_这是我读陈丹青文字的感觉,_有啥说啥,_不藏着不掖着,_让人舒坦,_或许有时观点不鲜明,_但至少词锋犀利;词锋或许有时不犀利,_但至少快意。_读着读着,_有时甚至会"哗"地笑起来,_仿佛初夏的杨树,_被风胳肢了一下,_释放出"哗啦哗啦"的笑声。_

  曾在中关村图书城见到陈丹青先生签售图书,_一脸的严肃,_觉得他名字起错了,_应该叫陈愤青——直面我国某些弊端,_他会愤怒得像一片小个头的海,_动不动就波涛拍岸,_但大多时候,_他浪花的小拳头,_会被岸和沙滩给合伙没收了,_他只能愤青给自己看。_但我又能感觉出这位"阿拉上海人"内心的灼热,_仿佛包着一团火,_总要冒出来才行,_或许陈丹青是那种镁条吧,_燃点很低,_但这恰是他的敏感与可爱之处。_我甚至想说,_他的心里藏着的哪是火呀,_分明是他对一个国家的无奈与灼热——这么写,_丹青先生要反对,_他见招拆招,_刀枪不入,_软硬不吃,_我也没有必要给他戴一顶爱国主义的帽子,_实话实说,_他对这个国度的热爱,_绝不是一般的"愤青"能比的。_就是做这篇访谈的时候,_在我心里,_陈丹青这3个字也是矛盾的代名词,_感觉他一半是海水,_一半是火焰,_他既有海水一样的辽阔、芜杂、咸涩;也有火焰一样的光芒、温暖、绚烂。_或许,_这个敢说敢想敢做的上海男人,_这个怀揣40美元与艺术女神私奔纽约的我国书生,_这个不愿意被各"表格"所羁绊的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_本身就是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老知青、盲流画家和风雪中的风尘女子"——他的这句自嘲,_或许还不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矛盾体。_

  "起床后就想今天要做哪件事"

  大卫:80年代,_你怎么会想到去纽约?

  陈丹青:因为我祖籍广东,_我有很多亲戚在旧金山和纽约。_还有一个原因,_我毕业了留校做老师了,_我还是觉得我得去取真经,_我没大规模见过西方大师的原作,_我得去看,_这样我才能提高,_否则我想再继续进步下去很困难。_因为我学的是油画,_是西方来的东西。_第一代像徐悲鸿、刘海粟,_第二代像留苏的那些人,_都去过欧洲,_去过苏联。_我们是本土成长的一代人,_经过"文化大革命"眼界非常匮乏,_所以一有可能,_我就觉得我得出去看看,_就这样很单纯的一个念头就走了。_

  大卫:在一篇访谈里,_你谈到,_去国之际,_有很多朋友给你送行? 

  陈丹青:我出国时大家摆酒席送行,_有哥儿们站起来祝酒:丹青,_你出去了!!要做李政道、杨振宁,_要做贝聿铭……我心下吃惊:原来是这思路?!!

  大卫: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陈丹青:我喜欢漫游,_有点像催眠状况下的漫游,_完全没有思想,_只有视觉,_只有所有的毛孔都张开了在感受。_我在布达拉宫的时候是这样,_我在纽约一个又一个美术馆的时候也是这样,_我很容易进入这种状况。_ 

  大卫:你当初怀揣40美元,_直赴美国,_你怎样看待现在年轻人出国?

  陈丹青:没看法。_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应该在国际间自由出入。_我国自80年代开放出国,_标志我国摆脱了封闭国家的行列。_

  大卫:有不少青年朋友视你为偶像,_那你的偶像是哪一位?

  陈丹青:被人视为"偶像",_既危险又可笑。_但年轻人总会找个什么家伙"偶像"一下子,_我年轻时也一样,_而且不止一个。_年轻人要寻师,_要听讲,_当然理解的,_但不要夸张一个人的作用,_更不可看太高。_如今一些社会"名流"给弄得不成个人样,_包括我,_便是这样子给弄坏掉的。_我每讲演,_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_要拍照,_我只好三陪小姐似地陪着耍,_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_现在容我说句狠话:真有出息的青年,_不做这类事。_

  大卫:那……年轻人怎样才能"学好"?

  陈丹青:要学好,_顶管用的办法,_一是老老实实读好书,_一是老掉牙的话,_就是受得了委屈,_吃得起苦。_这些话我不愿说,_弄得像是爹妈训孩子,_但以我亲身的经历,_只有这么两条路。_

  大卫:对我国当代艺术,_你形容"又酷又蛮"?

  陈丹青:我国式当代艺术如今不仅又酷又蛮,_还一脸青春痘。_

  大卫:说到青春痘,_总想到青春,_现在的年轻人,_你怎样看待他们的青春以及青春才华?

  陈丹青:青春不等于才华,_但才华得靠青春壮胆。_青苗一拨拨蹿上来,_总有才华横溢的人。_我所以痛恨艺术学院这一套,_那是对青春的屠杀。_20岁左右就该放手创作,_美术史上多数经典是25岁前后的小青年弄出来的。_吃掉70年代生人的是80后,_而今90后眼瞧着蹿上来,_一嘴汗毛,_皮嫩肉紧。_代际的紧张感是近年趋势,_我在校园常遇见20来岁的女孩说:啊呀,_我老了。_整体看,_每一代艺术学生的99%会成为鲁迅所谓的"一盘子绿豆芽"。_

  大卫:如果再次选择,_你希望人生还是这样吗?如果有最幸福的或者最后悔的事也请从实招来。_

  陈丹青:人生啊、最幸福啊、最后悔啊、再次选择啊,_都像是手机短信语言。_我不会这样想,_不会这样说。_我起床后就想今天要做哪件事,_然后开始做。_

  "艺术不传达思想"

  大卫:你的《西藏组画》距今29年了,_在这期间,_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_你还有继续创作和完善这个作品的意向吗?

  陈丹青:画过了就画过了。_我也不敢去西藏看看,_当年的模样变了,_眼睛很自私,_总想找回原先熟悉的景观。_听西藏的老朋友说,_如今拉萨十分繁荣,_生意火爆,_这就好,_我没意见。_

  大卫:你说过"艺术不传达思想"?

  陈丹青:假如你瞧着一幅唐伯虎或者董其昌的画,_想获得什么思想呢?

  大卫:你好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新的绘画作品了,_是因为缺乏灵感,_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_或者说……比如你正在向畅销书作家转型?

  陈丹青:这几年我至少画了50幅画——虽然并不都好——只是没展出。_几个月前陪老朋友在北京弄了一回小展览,_你大概没看吧。_谈不上创作,_我只是将画布填满,_算是一幅画。_

  大卫:那你的画卖过了董其昌,_你怎么看?

  陈丹青:荒谬。_

  大卫:但不荒谬的是,_国画岌岌可危,_倘不改革则要灭亡,_你好像反对改革我国画?

  陈丹青:国画是画种,_不会灭亡。_灭亡的是古典绘画曾经达到的高度与纯度。_"五四"以来,_我国艺术家们几乎改革了所有旧的文艺,_我的"反对"其实只是嘴上说说,_不足道。_

  大卫:西方有风景画而我国有山水画,_他们有何区别?

  陈丹青:这两个画最大的区别就是,_西方的风景画没有自然观,_它看到风景,_也通过透视看到美丽的东西,_看到乡村、落日、彩霞、风这些东西。_我国看到自然的时候,_它跟道家传统有关系,_我在自然当中,_我在天地当中。_所以我国的山水画的构图,_山水画中人物的关系,_都跟西方完全不一样,_所谓天人合一。_它反映在艺术上,_永远是一片非常高远的山水,_深邃的山水,_其中有一个人那就是"我"。_

  大卫:两种不同的自然观?

  陈丹青:对,_西方有它的自然观,_我国有我国的自然观。_我国的山水画呢,_它是把山山水水都升到一个哲学的诗意的一个境界。_在西方它是把它升到一个美学的境界,_宗教的境界。_

  "我只是名字被媒体夸大了"

  大卫:只受过正规的小学教育,_但你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_有什么独门秘笈?

  陈丹青:不要夸大我的"成就",_我只是名字被媒体夸大了。_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_太多了。_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_也太多了。_你的问题暗示"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_不是这样的。_要说获取成就的"独门秘笈",_我相信就是去做,_保持做。_还有,_热爱你做的事情——不管什么事情。_

  大卫:对国学怎么看,_包括小孩子接触国学?

  陈丹青:我根本不懂国学,_更别说"功底"。_小孩子能够读些古文,_当然好的,_但未必非要懂得"国学",_除非哪个孩子特别喜爱,_有天分,_他应该去考国学专业。_煽动孩子弄国学,_和煽动孩子闹革命,_是一回事。_一百个孩子应该有一百条路,_国学只是其中一条。_

  大卫:国外大学本科是通才教育,_而我国却很早就文理分科,_你有何建议?

  陈丹青:国外未必都是通才教育。_譬如维也纳实行文理兼顾,_伦敦不少大学文理分科——据说还是从古代我国学去的部分经验——但我国的教育问题不在这里。_目前我国文理分科的大学教育是"文"未必优胜,_"理"未必见佳。_分科不要紧,_要是两头俱佳,_也不错,_问题是文科与理科的师资,_大不如前,_你以为两头一通,_就会自动好起来吗?

  大卫:你因为不满某些制度而离开了清华大学,_我国的教育制度深为人所诟病,_你认为我国教育改革要从哪里开始?

  陈丹青:真要改革,_先要革除大学里无所不在的权力结构,_不然教育没希望。_但最不可能改变的正是权力结构,_所以我逃走了。_

  大卫:你25岁时考上美院,_那年你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录取。_你在外语考卷上写下"我是知青,_没有上过学,_不懂外语。_"随即交卷,_离开考场。_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_很酷啊!!那你当时想到你会被录取吗?后来是不是有一些意外呢?

  陈丹青:我考试的年代,_是我国教育中止10年后的大荒年,_那种情境不可能复制。_

  大卫:如果放到现在,_你觉得你会被录取吗?

  陈丹青:"放到现在",_我会落榜。_

  大卫:之后呢?

  陈丹青:但我会继续画画,_不走学院这条路。_

  "马路上全是男人,_那还怎么活"

  大卫:已经过去的和正在过去的日子里,_哪些女性让你备感温暖……

  陈丹青:这也是文艺腔,_多复杂的语法。_世上有女性,_就能使男性"备感温暖",_一如世上有男性,_女性也开心。_你想,_要是你上街一走,_马路上全是男人,_那还怎么活?  

  大卫:你说你不怕孤独?

  陈丹青:我巴不得孤独。_近年一天到晚给人找,_给人用,_给人在媒体上耍着玩。_能有一个半天一个小时没电话,_我就谢天谢地。_

  大卫:对于一个天才来说,_课堂重要还是美术馆重要?

  陈丹青:除了"课堂"与"美术馆",_倘若某个孩子果然是天才,_我相信什么都对他很重要。_天才是在一切事物中学到智慧的人。_

  大卫:天才即是偏才?

  陈丹青:如果"偏才"这句话能使人对真的"天才"不那么嫉妒的话,_我愿意说是的,_天才是偏才。_几乎所有天才都是偏才,_天分越高越是偏才,_莫扎特、梵高这些人都是天才,_还有我国的齐白石。_

  大卫:你曾在一次演讲中,_提到鲁迅,_那么,_你怎样看待鲁迅与新时期的文学或者新我国小说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丹青:1949年以后,_30年左右几乎没有纯正的小说,_80年代才出一大批新作家,_总算在文学断层这一端长出不少苗,_但早期作品那种幼稚、贫薄、先天不足,_和民国文学才子没办法比较,_更难和鲁迅项背而望——17世纪的曹雪芹超越了15世纪左右的罗贯中和冯梦龙,_20世纪的鲁迅,_又以白话文小说一举超越了古典章回小说。_现在90年过去了,_其间千万篇小说,_论文体和语言、论成熟感、论扭转时代的力度、论经典性,_可能仍然不容易超越鲁迅。_但不论如何,_过去20多年毕竟兴起了大规模文学实践,_许多好小说诞生了,_而从几代作家望过去,_在起点上,_站着一位瘦弱的鲁迅。_今天,_我们的文学视野早已超越鲁迅,_我们有理由以新的制高点、新的复杂感,_看待鲁迅,_但不论怎样议论鲁迅,_我猜,_弄文学的人都会拿他没办法。_

  大卫:这30年来,_我国GDP上来了,_但人的素质好像没有和GDP同步,_我国人的"精神GDP"何时才能同步上来?

  陈丹青:不知道。_我相信一个国家、民族不顾一切地使GDP上来,_可能证明这也是一种"素质",_甚至"精神"。_

  大卫:你有什么良方?

  陈丹青:我没有良方,_我只是希望大家反思甚至追究:为什么我国人不惜丧失"素质"与"精神",_而追求GDP?

  

  陈丹青简介:1953年生于上海。_1970到1977年下乡务农,_自习绘画。_1978到1980年上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_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_成为我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_《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_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_2004年末辞职。_著有文集《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荒废集》等。_现居北京。_

 

藤椅shmily520 2011-01-12 14:07:22 引用

shmily520


陈丹青:读书是非常内心的生活


陈丹青为什么说自己不是读书人,怎样的人才是读书人?“愤青”如陈丹青者又会作何惊人之语?陈丹青作为读书月嘉宾揭开的读书论坛第二讲——《我为什么说我不是读书人》。

    “我说我不是读书人,第一是老实话;第二是有点在说反话,第三是有点气话,第四是有点沮丧,但是最后我要告诉大家,我不是一个读书人是想给书和知识保留最后一点诚意和敬意”。陈丹青一语概之,之后,告诉现场听众,“我还是对书充满感激,对阅读充满感激,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

    实话——

    “我确实不是读书人”

        陈丹青说自己不是读书人的根据首先在于学历——“一个高小毕业生到处跟人说我是读书人是很猖狂的事”。陈丹青是1966年的小学毕业生,1969年的初中毕业生,然而那时无书可读,“当时的书店和菜场一样的,没有多少菜,还要凭票,这是极度匮乏的年代,可是总有一些意外发生”。

    “抄书、偷书、借书、还书,是我们青少年时代大约有过一点求知欲的青年共同的记忆”。陈丹青列出了那时只能算文学青年的“我们这拨人”书单,有俄国的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美国的杰克·伦敦、海明威,法国的作家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哈代等。到纽约后,近30岁的陈丹青才开始读本雅明、叔本华这些书,还不大看得懂,“这些书都应该在很年轻的时候看,到30多岁时就有分析能力了”,而让陈丹青“自卑”的是,北大清华的年轻老师基本上都是十几岁就开始看这些书,记忆力好、概念清楚,“我一个年纪比他们大20多岁的人站在他们面前,我怎么好意思说我是读书人。”

    反话气话——

    “读书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你不要告诉人家你是读书人,你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个身份。”陈丹青说,这是他到国外才学会的,他发现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

    “出国之前还没有人当面和我说我是读书人、我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会跟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是诗人,我是作曲家等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风气,一种身份”。

    在说明读书的“教养”问题时,陈丹青举了陈寅恪先生的例子。“陈先生周游列国,至少通20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通晓的语言,梵语和德语。在香港逃亡时,日本人到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是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沮丧话——

    “经济能否衡量读书人地位”

    “我说我不是读书人,不是为我自己沮丧,而是为整个被叫做读书人、或者自称读书人的群体沮丧。”陈丹青举荐韩寒最近的一篇博文《文化大国》,韩寒从中国的富豪排行榜发现,绝大部分富豪是搞房地产业的,没有一个是出版商、文化人,据说全国出版业、书业、书市一年下来核算利润根本比不过随便一个房地产商。

    “中国今天真正有权力的有钱人是哪些人?而文化人、做书的人、出版人根本别想比。我在国外见过很多媒体大鳄,见过做书的人,虽然也不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富豪,但是在经济格局当中绝对有地位,更不要说好莱坞这样的电影产业。为了改变这个情况,韩寒说他要办杂志、他要给全中国杂志最高的稿费,他说活得太没有尊严了。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他办得怎么样。这里有一个问题,经济是不是衡量读书人地位的标准,你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韩寒是畅销作家,他有资格这么说,但畅销作家和作家是两个概念。”陈丹青如是说。

    书话——

    “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

    “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在我读过的书当中,它实在是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不知道。……因为所有书交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你要自以为非。”

    在说了关于“读书人”的实话、反话、气话、沮丧话后,陈丹青最终仍然表示对书、对阅读充满感激,“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爬起来出去都是应酬、都是谋生、都是作假,但是片刻的安静都是读书带来的,法国人蒙田有句话,大意是人类一切灾难在于人回到家还安静不下来。我很庆幸我没有变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安静不下来的人。这和我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读书有很大的关系。书最大的好处是让你安静下来。”

    陈丹青推崇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陈丹青寄语在座的“渴望有一个自己的房间”的年轻人,“我在桥底下睡过觉,两三个男孩挤在窄床上也睡过,但是我的青少年时期真的非常快乐,大概就是因为有书。”

    陈丹青答读者问

    不出所料,陈丹青的讲座吸引了众多的深圳读者,后来者以致在报告厅之外隔墙聆听。讲座之后的读者提问环节更是掀起热浪,关于绘画的、教育体制的、师尊木心先生的、工作策略的、读书的、思想界的,乃至与什么人相处愉快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以“敢说话,会说话,能说话”著称的老愤青陈丹青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满场提问者此起彼伏,小纸条应接不暇。陈丹青感叹,“一个国家、城市读书人多就会很不一样。我觉得很受宠爱,大家居然会为了读书跑到这儿来”。

    很久没有画画了

    问:您现在画少了,我们觉得很遗憾,您以后准备怎么办?绘画的灵感从何而来?

    陈丹青:那能怎么办?我拼命想画好也没有用,只能听其自然。要说灵感,画着画着就会来的。说实话,我很久没有画画了,我处于低潮中,我绘画状态不算好,在一个恢复、过渡的过程中。我能画画,但是我不知道画什么。

    读书是非常内心的生活

    问:读书有什么作用呢?

    陈丹青:读书是非常个人、非常内心的生活,一朵花很难告诉你,我怎么会开成这个样子。读书之所以现在被很多人看得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它真的胜过了推土机、胜过了枪炮,最后能够让一群愿意读书的人变得有力量,能够提升自己。但是未必就是和社会、和国家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从更高的意义上,最后你到一个国家去,这个国家的国民读书的人口非常多,他们的品质特别高,这个国家就会不一样。

    画画要站在十米以内

    问:请问您选择回国的主要原因,如果现在重新选择的话,您会作相同的选择吗?

    陈丹青:还是同样的选择,我想所有出国的人其实都很思乡;第二就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召唤我回来,我希望尽快见到它,我是一个画画的,我画画必须要站在十米以内,为了这个目的我回来了。我批评的所有事情也是让我高兴的事情,至少我可以说出来,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活到现在还在做两套人

    问:我是高二的学生,我很困惑,现在老师教我们阅读都是有目的的阅读,收获并不大,我的同学喜欢写博客,大多都很颓废,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态度也不够积极,总是被小事情绊脚,对生活中幸福的东西反而关注得很少,但是把感情说出来的作文得分都很低的。我们听讲座总是特别激昂,可是回去后还是得继续应试,就觉得特别现实。

    陈丹青:我给你两个建议,第一你需要自己的房间,第二个把你刚才说的写成文章,说得多好啊!我在写书,要说有什么体会的话,就像你拿着话筒一样,把自己想的说出来。恭喜你,你十年后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韩寒在你这个年龄已经退学了。我不鼓励大家这么做,但是你如果有这个勇气,或者有这个才气,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做一个完整的人没有办法,只能到教室做一套人,回房间做一套人。我活到现在还在做两套人。

 

   1   共有记录数:3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