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shmily520 2010-12-13 11:36:24 引用
眼能够明视万物,辨别颜色,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如果脏腑功能失调,精气不能充足流畅地上注入目,就会影响眼的功能,甚至发生眼病。
眼与五脏六腑关系
(一) 眼与心、小肠的关系
心主血脉,诸脉属目。心主全身血脉,脉中血液受心气推动,循环全身,上输于目,目受血养,才能维持视觉。心主藏神,目为心使。这里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功能。由于心为神之舍,精神统于心,其外用在目,故目为心之使。人体脏腑精气的盛衰,以及精神活动的状态,均能反映于目。水谷由胃腐熟后,传人小肠,分清别浊,津液和水谷之精气,由脾转输全身,从而使目受到滋养。小肠功能是否正常,既关系到心,也影响到眼。
(二) 眼与肝、胆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与外界联系的窍道,肝受藏的精微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眼,使眼受到滋养,从而维持其视觉功能。肝受血而能视: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虽然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但目为肝之窍,尤以肝血的濡养为重要。肝气通于目,肝主疏泄,具有调畅人体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重要功能。只有肝气条达,眼才能够辨色视物。肝脉上连目系,十二经脉中,肝脉本经直接上连目系,有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作用。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肝的疏泄功能的影响。胆之精汁积成珠内神膏,神膏涵养瞳神。胆汁减则神膏衰,瞳神遂失养护。
(三)眼与脾、胃的关系
脾输精气,上贯于目。脾主升清,能将精微物质升运于目,目得清阳之气温养则视物精明。脾主统血,血养目窍。脾统血,若脾气虚衰,失其统摄,可引起眼部的出血病症。脾主肌肉,睑能开合。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胞睑肌肉受养则开合自如。脾胃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浊分明,浊阴从下窍而出,不致上犯清窍。
(四)眼与肺、大肠的关系
肺为气主,气和则目明。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和,五脏六腑精阳之气皆能上输入目,则目视精明。若肺气不足,则昏暗不明。肺主宣降,眼络通畅:肺之宣降正常,目得卫气和津液的温煦濡养,卫外有权,且浊物下降,不得上犯,目不易病。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积热,腑气不通,肺失肃降,则可导致眼部因气、血、津液壅滞而发病。
(五)眼与肾、膀胱的关系
肾精充足,目视精明:眼的视觉是否正常,与肾所受藏脏腑的精气充足与否关系最为密切。肾生脑髓,目系属脑:脑和髓都由肾精化生,而目系连脑。故肾精充沛,髓海丰满,则目光敏锐,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则目无所见。肾主津液,上润目珠:津液在目化为泪,则为目外润泽之水,化为神水,则为眼内充养之液。肾与膀胱脏腑相合,互为表里。膀胱的气化作用主要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若肾气不足,或湿热蕴结,引起膀胱气化失常,水液潴留,可致水湿上泛于目。此外,膀胱属足太阳经,主一身之表,易遭外邪侵袭,亦常引起眼病。
(六)眼与三焦的关系
三焦主通行元气与运行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若三焦功能失常,致水谷精微之消化、吸收和输布、排泄紊乱或发生障碍,则目失濡养。若三焦水道不利,致水液潴留,水邪上犯于目,则可引起眼部病变。
眼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各具特点,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因此,临证时应全面地进行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