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清妆如水 2010-10-23 00:41:56 引用
2010年10月22日,一周的上海之行,现在是停留的最后一夜。但,我刚有时间来上海之行的第一天日志。
孩子渐渐长大,工作渐渐增多,可是我仍然努力坚持写博客。因为,我想把我生活中美好的记录下来,也分享给我的家人和朋友。
2010年10月16日,是我来到上海的第一天。老同学接待了我,他的孩子妞妞比红豆小半岁,非常可爱。
放下行李,我直接打车前往世博会。
上车的时候是下午3点,出租车司机劝我今天不要去,因为广播里讲今天已经有88万人进了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开展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天。但是,既然已经到了,又怎么可能无功而返?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我会参与创造一项世界记录:打破世博会单日参观人数以及参观总人数的世界记录。
103万游客!多么惊人的数字!
不过,我的世博之行仍然是愉快的。
【城市之光】
我从8号门入园,由于人数众多,我放弃任何排队入馆的安排,计划于今天浏览整个世博园。这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世博园到底有多大。
现在,我按照游览的顺序逐次介绍部分我喜欢的主题馆。
【非洲区】
【安哥拉馆】,展馆外墙以非洲木雕为装饰,浓郁的色彩,低垂的姿态,仿佛一丛茂密的非洲植物,轻轻拥着展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尼日利亚馆】
据说展馆外墙模仿被评为非洲七大奇迹之一的“祖玛岩”。“祖玛岩”(Zuma Rock)是一块巨大的单块巨岩,坐落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北部,被视为“阿布贾的大门”,也是阿布贾标志性的景点。但是,我更喜欢这纯净的蓝天白云,在嘈杂拥挤的展会中显得清新自然。
【土耳其馆】
土耳其馆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现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中心)。
【欧洲区】
【俄罗斯馆】
展馆由12个塔楼和“悬浮于空中”的立方体组成,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之根。展馆建筑既似花朵,又似“生命树”,12个“花瓣”形成塔楼,顶部的镂空图案则表现了俄罗斯各民族的装饰特色。夜晚,塔楼的白金颜色会变成黑、红、金色,三种颜色交相辉映。展馆的外部装饰组件可以自由排列,形成巨幅“活动画面”墙。
【克罗地亚馆】
结构简单,色彩简单,但我的确很喜欢这样的风格。
【瑞典馆】
展现城市与乡村的互动,采用传统的城市建筑,突出展示木材在现代建筑领域的运用。用于瑞典馆建设的木材并不是普通的木材,而是采用了胶合木这种全新的技术,具有良好的防震性。瑞典馆入口处的立方体使用木材的另一大原因是,为了向世界展示瑞典城市和森林的结合以及对林木的保护。
【拉脱维亚馆】
展馆的外墙由1 0万个15cm×15cm的彩色透明塑料片组成,每当微风拂过就会随之在空中摇曳,熠熠发光,引人瞩目。外墙设计寓意自然和其多样性——森林、海洋、陆地、天空、风等。展馆入口是一个向上的螺旋形阶梯,寓意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
下午5点,我在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餐馆里享用晚餐。40元一份意大利肉酱面,由于时间还早,没有排队。其实,馆内虽然人多,按秩序还算不错。不仅用餐,去洗手间也很方便。
晚餐后,经过大洋洲广场。华灯初上,歌舞演出,气氛正浓。
【亚洲区】
【台湾馆】
台湾馆,外观就像是一个超大型天灯,代表山形的长方体作为建筑外墙,并刻上了玉山、阿里山等台湾省名山的棱线。灯亮时,就能体验出台湾四面环海的情境。天灯的内部装置了一座LED大球体,外观上,昼夜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尼泊尔馆】
展馆以大型佛塔形式为主体,周围环绕数个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尼泊尔民间房舍,展现尼泊尔工匠杰出的建筑和艺术才华。馆内展现寺庙之城——加德满都城一千年历史中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探索它的过去及未来,为城市寻找灵魂。
【以色列馆】
展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似环抱在一起的双手,又似一枚海中的贝壳。
【中国馆】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日本馆】
“紫蚕岛”,外形成弧形穹顶,宛如一个巨大的蚕茧点缀着世博园;而从蚕茧中抽取蚕丝、制成丝线、织成丝绢的工艺也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它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种“联接”的象征。
【韩国馆】
韩文被直接体现在展馆的外观设计之中,韩文特有的几何特征也在建筑上得到完美阐释。为了不污染环境,整个展馆的外立面将由合成树脂做成。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树脂外立面将被全部拆除下来,“变废为宝”,制成环保袋,分发给上海市民。
【沙特阿拉伯馆】
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更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底部和甲板种满了沙特标志性植物: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
这时,已经是夜间8点左右。我已经由南向北纵贯世博会一条线,开始沿另一条游览回返。巴勒斯坦日的歌舞正在上演。
沿着高架步道,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走停停。遇见休憩椅略一停留,回眸一望,璀璨的世博轴照亮了半个夜空。
【欧洲区】
【塞尔维亚馆】
设计理念来自编织技艺,编织图案上的一个个结代表了一个个模块。以时间作为主线,通过“时间机器”串联起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波兰馆】
展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仿若民间剪纸,使参观者获得有趣的视觉体验: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
【法国】
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
【英国馆】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但夜幕下的英国馆,就显得很内敛。
此时,已是夜晚10点,我终于回到了世博8号入口。从来没有想过,现在的我还能坚持步行6个小时!
这是由于世博的美丽,创造了“我”的这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