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桐桐妈☆ 2009-05-16 16:11:28 引用
自从开始关注健康和养生以来,发现自己的中医情结一天比一天浓厚,特撰此文,聊聊自己对中医的认识。
1、 中医注重养生、“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与“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西医相比,中医的精髓更多地在于“治未病”,这首先表现为它注重养生,借以教人不生病、少生病,就像著名的《黄帝内经》,里面其实并没有多少药方,更多的是在谈如何根据不同的节气和时辰调养自己的精气神,只要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常态,怎么会轻易生病呢,说到这里,我强烈建议大家看看曲黎敏老师讲读的黄帝内经,真的让人受益非浅!其次,中医注重“病中防变”,即如果得知某个器官生病了,就想办法防止下个器官受损,《扁鹊见蔡桓公》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另个表现就是病愈后,注重通过调理防止其复发。
2、中医治疗手法温和,用药副作用小,甚至可以无药而治。
相较于西药这样的合成制剂,取材于大自然的中药副作用更小,而且很多原料都是药食同源的,只要吃的对路,不仅副作用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还可能有营养作用。另外,中医除了药物干预之外,还可以以按摩、刮痧、拔罐代药,甚至可以采取情志疗法,既不用任何药物,只需调动患者某方面的情绪即可好病,比如,某个人因长期气郁生了病,故意气气他,让怒火把气结冲开就好了,神医华陀就曾经这样给人治病,《黄帝内经》中还有许多其他类似案例。
3、 中医善于整体调和,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对人体的伤害更小
相较于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对抗疗法,中医更善于顺势而为,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比如高血压,西医的常用治疗手法是服用降压药,把血压强行降下来,而中医的调和性治疗则不是直接对着病灶,而是寻找疾病的深层原因,通过补肝肾、清虚火之类的办法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再比如癌症,西医一般用放疗化疗的手法,对病人的伤害较大,而中医则通过调动人体的抗病能力,制服癌细胞,让他们不再“作怪”,患者可以免除手术之苦。
4、 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其实是一种误解,在治疗某些急病方面,甚至比西药快
提起中医,很多人都首先会想到慢性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只要对症,中医的治疗效果并不比西医慢,国民政府时期,有段时间一度要废除中医,于是100多名老中医心痛之余,便前去请愿,力陈中医存在的合理之处,为了证明这一点,还出了一个主意,让政府随机找12名病人,先让西医挑6个,其余的给中医来治,西医挑了6个相对好治的,把哮喘之类的棘手病人则留给了中医,治疗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还不到一周,中医治疗的病人便出院回家了,西医那些病人却还没有多少改善!紧接着,汪精卫的丈母娘又患了细菌性痢疾,一天跑厕所无数,拉的人都快虚脱了,当时的名西医全都经手了,就是治不好,没办法,汪精卫的夫人便找了当代名中医施今墨(希望我没有记错名字),施老来了之后,号了号脉,开了10付药便佛袖而去,汪精卫的丈母娘看了很着急,便拉住施大夫问吃完这些药怎么办,结果施大夫就说了几句话,大意是“两付药吃下去,痢疾可止,五付药吃下,可以吃饭,十付吃下去,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果然,老丈夫娘几付药吃下去,就活蹦乱跳地去逛街了!出现了这么一个插曲,汪政府当然再也无心取缔中医。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案例中的那些主角都是名中医,我们治病时碰到的概率极小,这么说我们可以另举推拿的例子,比如,孩子发了高烧,一般人都会求助退烧药,其实用按摩的方法,比如清天河水、退六腑同样可以达到快速退烧的目的。小儿推拿师樊大夫在《中医不是慢郎中》一文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当然,上面这些提法,都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在实践中,由于中医强调辩证施治的“不规范”性,不同医生之间医术差别很大,遇到好医生可能药到病除,遇到庸医同样害人不浅。可惜,当前的好中医已经少之又少了,这是祖国医学的悲哀,希望我们自己先把中医重视起来,给他们生存的环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妨把学习一些最常用的中医常识作为业余的爱好之一,只有更多的人来关心中医,中医才能重新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当然,同时也应该看到,尽管中医如此“优越”,西医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二者只是发展的路径有别而已,在对抗疗法、疾病检测、手术等某些方面,西医自有其优越之处,所以,在很多时候,二者是可以彼此取长补短的,比如,化疗和放疗之后,利用中药调理一下效果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