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希晓曦 2010-10-13 16:08:26 引用
当你的孩子和小朋友因为抢玩具而吵起来时,你会怎么处理?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通常会这么处理:让年龄稍大些的孩子让着小孩子;或者让男孩子让着女孩子;又或者让自己家的孩子让着别人家的孩子。
为了安慰孩子,我们通常还会告诉孩子,“你年龄大,你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男孩子应该让着女孩子”之类的道理。这样的处理方式究竟好不好?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一书中,有一个类似的例子。书中27页,《是我们搞错了》一文中,有这样一件事:晓予和悦儿因为一个凳子“吵”(孩子其实并不理解什么是“吵”,我不能把这件事定义为“吵”,我一时没找到更合适的词,所以只得先用“吵”)了起来,晓予坚持悦儿坐了他的凳子,而悦儿也坚持那是他的凳子。
诸位先设想一下,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
凭心而论,如果是我,我一定会搞清楚,凳子究竟是谁的。我会让其中一个“争吵者”把凳子还给对方,然后告诉他再去找自己的凳子。除此外,我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
然而,这本书的作者马丽娟老师并没有这么处理,马老师请两个孩子分别坐到了另外的位置。马老师的理念是:“不想让孩子们觉得他们其中某个人没有把事情做对,请他们另坐位置,就不会让两个孩子中的一个人觉得,我坐在了原本属于我的位置,而你记错了。”
马老师说:“不要让孩子感觉在老师眼里是我做的好而你做的不好”
看了这句话,我如醍醐灌顶。原来事情可以这么处理!
马老师的处理方式,从本质上说,是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从“争吵”的事态中拉出来,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找新的凳子上”,这种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原来我以前的处理方式是存在误区的,我总以为,孩子之间有了矛盾,就一定要搞清楚谁是谁非,“非”的一方一定要给“是”的一方道歉。可我们不是法官,孩子也不是被告人,孩子的争吵没有恶意,只是玩的过程中起了争执。所以,我们没必要非要判出他们之间谁是谁非,因为孩子们没有错。
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出现争执在所难免。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的效应。也许,他意识到不公平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虽然,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规则,遵守规则,但很显然,我们不适合在孩子争吵时给他们讲道理。道理可以留到日后讲,但孩子心里的创伤不能留到日后修复。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孩子暂时拉出“事态”之外,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我的意见。对于怎么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问题,一定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已。
我们也没必要拘泥于一种处理方式,育儿本身也没有固定答案。我们可以继续学习,不断探讨,争取找到趋于完美的处理方式。
藤椅滴嗒 2010-10-13 16:30:25 引用
小时候受的教育都是要诚实、要有责任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有天开始你的亲友都开始说“你这人就是太老实太没心眼了”,然后你发现机场的畅销书柜台里全部都是厚黑学之书,你才发现人类历史上原来留下了那么多拼道德底线的阴谋论;最热门的电视剧不是讲宫心计就是升职计……一个老实人,从小接受的都是有关人类振兴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到了一把年纪突然发现需要face off,变成八面玲珑的枭雄款,这其中的难度相当于灵长类学会飞翔。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教我们那些吊诡和机诈呢?
不过,要是从童年的教育开始就是这些诡计和暗黑人世,那一生未免太凄惶了,就算能更早成功——所以我也没法抱怨我的天真父母们,若为人父母,断断也不肯让孩子生出来就只看黑暗的。就算我现在已然幻灭,但那又如何?也许到了更老的岁数,还是会相信美好,重拾那些单纯的美好的人生观,一厢情愿的去相信那些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