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pipi_1005 2010-07-07 16:04:04 引用
在测光方式中,比两点测光法更加精确的是“多点测光法”。这一测光方式的操作过程是对被摄物体中的各个区域分别测量、比较和分析。精确的将画面中的各个部分的亮度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检测出肉眼所无法觉察到的微小亮度差。多点测光法的依据是,按照胶片对于感光所产生的密度差之间的正比关系,将被摄体的色调分别控制和调节至理想的程度,这是以精确控制画面影调和层次为目的,而不是仅仅为获得曝光量的测光方式。
这个测光方式是由美国摄影师A·亚当斯所创造的,在那个年代被称为“区域曝光法”。摄影师将被摄景物划分为10个区域,对应于黑白胶片所能够显示出的10个相应的深浅不同的色调层次。在实际测光时根据画面的表现效果的需要,将其中的某几个区域的色调压缩,使之接近;或者拉开其中另几个区域的色调,使它们之间的差别更加显著。
测光表可以提供精确的曝光读数,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忽略互易率失效的问题。在使用摄影棚内运用专业座机并且采用小光圈进行拍摄时,可能会需要长达数秒或者数十秒以上的曝光时间。这时按照测光读数所拍摄的画面会产生曝光不足的现象,颜色也会出现偏差。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对正常的测光结果予以修正。一般当曝光时间长于,秒时,应该增加半级曝光量给予补偿;当拍摄时间超过,10秒时,则应该增加且级的曝光量;而曝光时间长于100秒时,就应该在测光的结果时再增加2级曝光量。
对于偏色现象,目前只有通过试拍以后再用滤色镜进行校正。应该注意的是,各个不同牌号的胶片对于互易率失效的反应也略有差别,对于要求比较高的广告摄影来说。必须通过试抽来确定画面的偏色。
如果使用影室闪光灯进行拍摄,有时为了确定足够的曝光量,可以通过进行多次重复闪光来完成拍摄,这对拍摄静物商品非常有效。强度相同的闪光次数每增加三倍,则曝光量也就相当于开大,级光圈。但是,由多次较弱的闪光所积累的曝光量和一次闪光就提供足够亮度的曝光量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一次闪光往往比10次只有1/10强度的累积闪光有更高的曝光效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闪光摄影的曝光间隙效应的影响,降低了胶片的实际感光度。一般4次以内的闪光间隙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闪光次数再增加时,这种效应的影响就会变得明显起来。
使用黑白胶片时,这个问题还不太严重,只要补偿0.5~1倍的闪光次数就可以解决问题。但若使用的是彩色胶片时,就应该像对待互易率失效一样,通过试拍来确定偏色程度,并予以相应地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