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希晓曦 2010-06-25 20:47:18 引用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来自父母、同伴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无非有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有欣赏的、赞美的、鼓励的。消极的有鄙视的、嘲笑的、漠视的、刻薄的、诋毁的、谩骂的……后一种,其实就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带给孩子的伤害甚至要远远大于体罚的伤害,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语言暴力下,他会变得消极、不自信,严重者可能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一种仇视心理。
语言暴力的来源有很多,我想先说一下来源于父母的。
“你真笨”、“你又不会,还是我来吧”、“你真没用”……诸如此类的负面的语言,其实都属于“语言暴力”的范畴。
面对来自于父母的“语言暴力”,六岁以下的孩子其实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因为他还不懂得去和父母理论、辩解。孩子不辩解,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会感觉到屈辱,他的尊严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伤害无法排解,长期压抑在心里,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被肯定,做父母的一定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最主要的是,这样可以使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
一恒愿意和我在一起,也很依赖我,我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从来不对他说负面的话,我经常给予他鼓励和赞美。有一次,我带一恒去广场上玩,广场上有很多小朋友在“钓鱼”(人造的水库,玩具都是塑料的),一恒想玩。于是我给他租了一副鱼竿,一开始,一恒不太会玩,钓了好几分钟,一条鱼也没钓上来。我看他的情绪不对,看那样子好像不想钓了,于是我立刻说:“一恒,加油,我相信你一定可以钓上一条大鱼的。”
在我的鼓励下,一恒继续钓鱼。钓上第一条时,我边为他鼓掌边说:“一恒好棒啊,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加油,争取再钓一条。”一恒越来越自信,于是就有了第二条、第三条……
我想,一恒一定从我的鼓励中得到了力量,尤其是我为他鼓掌的时候,他能从我对他的欣赏中感到骄傲和自豪。久而久之,他会变得自信。自信,无疑是孩子所有品质中最重要的一个品质。
如果我说:“一恒,你真笨,来,阿姨教你。”时间长了,一恒一定会变得自卑。不知不觉中,他会感觉自己真的很笨,真的不行,他就不会有勇气面对挑战,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伤害。
我庆幸,我不是那种愚昧的人,我不敢说我的教育方式多么科学,但是我相信,我的教育方式一定可以把一恒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还有一种语言暴力来源于孩子身边的同伴。
上周末,恒妈来看一恒,晚上,我带他们娘俩去吃饭。饭店里,有一个小小的“儿童乐园”,里面有滑梯。
吃饭的时候,一恒有点心不在焉,他一直在看玩滑梯的小朋友。我和恒妈同意他去玩一会。一恒去玩,我和恒妈边吃饭边说话。吃了一会,我感觉不太对劲,扭头一看,发现一恒站在我背后,独自玩着手中的玩具,一句话也不说。一恒不高兴的时候通常一句话也不说,就那样安静地站在那里。我知道,一定发生什么事了。
于是我蹲下身,问一恒:“一恒,发生什么了?”
一恒还是不说话,但我能看的出来,他感到委屈。
我猜可能是和刚才一直玩着的那个女孩之间发生了不愉快,为了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情绪,于是我继续问:“一恒,是不是和姐姐之间发生了什么?”
“姐姐说不和我玩了。”一恒非常委屈地说。
“姐姐去吃饭了,吃完饭就回来和你一起玩。”恒妈说到。
“是的,一恒,姐姐吃完饭一定会回来和你玩的。”我对他说。
“姐姐不会回来了,姐姐说了,不愿意和我玩了,我也不愿意和姐姐玩,姐姐不让着我。”
“一恒,那你让着姐姐好吗?你是男孩子,男孩子应该让着女孩子的。”我对他说。
后来那个女孩子吃完饭就走了,一恒也没有过去再玩。这都不重要,我主要是想说,在这个过程中,那个女孩对一恒说“我不和你玩了。”这句话就是一句负面的,可以归纳到“语言暴力”的范畴中。我们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感觉没有什么,但对孩子来说,他会感到难受,他会感觉自己做错了,他会自责,会感觉自己很没用。
家长发现孩子不快乐或有心事时,一定不要忽略,要及时地蹲下身,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引导孩子把心中的感受说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遵循一个原则:安慰孩子的时候,不要贬低别人。比如,如果我和恒妈对一恒说:“姐姐不和你玩了,那你也别和她玩了,你自己去玩好吗?”这样,就等于把那个女孩推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从而会让孩子产生仇视的心理,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要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人格,父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正确、乐观地引导孩子,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和自信的时候,他就有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他也可以从容地化解自己和小伙伴的矛盾。这样的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