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睿睿小猪猪 2010-06-22 18:16:40 引用
避免家庭育儿冲突,艺术化处理
早教书籍和育儿理念都告诉我们,在家庭育儿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该保持育儿理念和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要尽量避免争执,以免孩子钻空子,偏向立场不坚定的一方。这些我们为人父母都知道,但是就像广告里说的,知道容易做到难啊!由于每个人接触的育儿理念和生活环境不同,对于育儿理论的接受和消化程度也不同,老人有传统的育儿理念,年轻人又接受了新鲜的育儿的资讯,难免会有冲突和不和谐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估计妈妈们是最头痛的,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是不明智的,但是有错误的做法不及时指出来又有问题。睿妈也深有体会,下面有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在我们父母那辈的育儿观念中,容易形成两个极端,一种是过于溺爱,小皇帝小公主的宠得不行;一种是非常严厉,无视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什么都要立规矩,这个不行,那个不许的。而现在年经的父母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吸收了诸如自然育儿、给孩子自由,关注孩子的敏感期,让孩子充分地体验和感知等等“西方化”育儿理念。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看法上自然有不同,其实我们不能说哪种育儿方法绝对正确,或者专家的说法就一定适合我们的个体家庭。很多时候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时我们也要想想自己读的育儿书籍是否是唯一的指南针呢?上次读了桐妈的育儿理论与实践为何总是相去甚远 我也很有感触。妈妈们肯定也会遇到类似的挫败感,为什么育儿书上那些理论在现实中难以实施呢?所以在面对家庭育儿冲突时,妈妈们也要思考下,有了冲突,难道我就一定是对的?我背后的那些育儿理论就一定管用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有时候老人的育儿方法也不完全错,比如孩子吃饭不好好吃,用手把满桌子的饭菜都抓得乱七八糟。妈妈会想这是宝宝的敏感期啊,用手体现自己的能力呢。奶奶会说把桌子上弄得到处都是,衣服刚换的,下雨了还没干呢。一次两次宝宝打翻了碗,扔掉了勺子,桌子上一片狼藉。如果次数太多,放任宝宝的行为或者小家伙故意地使坏,给大人制造混乱,奶奶出面阻止,妈妈这时候也不宜过多参与,至少避免起言语上的正面冲突,不要让宝宝感觉在这件事上大人们还有点意见不一,于是有空子可钻。
二,
意见相左艺术处理
1,用宝宝的语气表述
当然,在家人处理问题不当的时候,妈妈也担任起调节员的角色,不能任由事态发展下去。下面列举睿妈家的三个场景:
场景一:宝宝又去玩水了
有时候睿宝宝喜欢玩沐浴房里洗浴用的各种瓶子,奶奶担心他把衣服和鞋子弄湿,有时候就把淋浴房的门直接关上。小家伙在外面急得拍门,妈妈这时就来解围了:“奶奶,没有关系的,妈妈看好,把盆子里的水都擦干净,我们睿宝宝小心点不要把衣服弄湿了。”奶奶这才罢休,睿宝宝又可以开始快乐地探索游戏了。这样的处理既保护了宝宝探索玩耍的好奇心,又与奶奶进行了平静的沟通,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一场家庭育儿冲突。
场景二:宝宝又打人了
一岁左右的宝宝几乎没有不喜欢打人的,准备地说不是打人,可能是他想表达对你的喜爱,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力度表达,就重重地“打”下去了。刚开始奶奶和爸爸会做出激烈的反应,一下子大叫或狠狠地凶宝宝。往往这样宝宝会更起劲,因为他看到大人对他这样的行为反应很大。很多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宝宝打人通常是看到大人这样做而去模仿的,在我们家可能是受了外婆的一点影响,有时候喜欢用“打PP”的方式表达对宝宝的喜爱。睿妈这时就出面学着宝宝语气:“奶奶,爸爸,对不起哟!我不是故意的呢,我们宝宝喜欢你呢,那就轻轻地摸一摸,好了,好了,不痛了!”
几次下来,睿宝宝虽然有时候调皮会故意抓奶奶和妈妈的头发,但是知道打人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我们叫他摸摸,他也会掌握好力度的。而爸爸和奶奶也知道尽量用平静的语调与宝宝讲道理,有时候索性也卖个乖,假装被宝宝打痛了,“哭”了起来,以博取宝宝的同情。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保持了在宝宝面前的统一性,避免家人为宝宝打人一事而争论,特别是家中喜欢“打人”的那个家长也受到了教育。
场景三:奶奶不要你了
“奶奶不要你了。你不乖。”最近当睿宝宝调皮捣蛋时,有时会听到奶奶会有这样的言论,表面上听是觉得一句玩笑话,老人的理由是孩子不听话就拿这句话吓吓孩子,这可能是大多家庭都会上演的一幕。不管是出于无意的逗乐宝宝,还是真的对孩子生气,这句话都绝对不要对宝宝说起。虽然睿宝宝是18个月的孩子,可是对于大人的一言一行,表情变化掌握得很到位,他会从你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来判断的。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容易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压力,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厌烦,甚至真的不想要他,从而使他失去安全感、信任感,性格上也会受影响的。今晚听到奶奶说得比较多,“奶奶不要睿睿了,奶奶不要你了。”我坐不住了,走到睿睿房间里,故意接话:“刚才是谁说不要我们睿睿了?妈妈要啊,爸爸也要啊,奶奶也要啊,是不是小熊宝宝不要睿睿了?没有啊,你看,小熊正在挖沙子呢,我们一起看看去!”睿妈顺势拿起床上的小熊绘本给睿宝宝讲故事了,之后趁睿睿自己玩的时候,我耐心地跟奶奶沟通了这件事,奶奶也乐意地接受了。
2,软性处理,事后沟通
面对小事,睿妈通常都是这样处理的。在事后也不会特别的强调谁对谁错,育儿总要经历不断地犯错、改正,再犯错再改正的过程。谁又能保证自己的观念永远都对呢?
可是面对重大的原则性的问题,哪怕在心中感觉明显不对,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爆发。如孩子经过KFC,要吃些垃圾食品,爷爷奶奶磨不过,就同意要买。这时妈妈可以表示坚决的不允许,抓紧时机带宝宝离开这个引起“家庭冲突”的地方,采用转移法或者交换法(吃别的东西来代替)化解不快。事后背后孩子要与家人好好沟通,说明吃这些垃圾食品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带来的危害。
3,借用事例经常交流
以上的情况都是突发情况下的应变之策,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一般家中的育儿中心都是妈妈,爷爷奶奶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的育儿理念,也有的文化水平有限,一下子难以接受各种新鲜的理论。妈妈可以在各种育儿书籍和网站中看到很多典型的事例,可以在茶余饭后用生动的故事和浅显的语言帮助家人接受新鲜的育儿观念。奶奶们最喜欢听到的可能是有个叫某某的孩子,跟我们宝宝差不多,这个宝宝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题,会打开好的谈话局面。
与外婆交流完美敏感期
完美敏感期这一词汇我是在育儿网一位妈妈的留言中首次看到的,进而学习了孙瑞雪的《解读孩子的敏感期》一书,有了更深的了解。正好睿宝宝前阵子有点这方面的表现,外婆说:“现在宝宝可坏了,要饼干吃,给他小的不要,一定要大的圆的。”呵呵,原来小家伙有点完美敏感期的表现了,并且知道区别大小了。这是好事啊!于是我借用书中的事例跟外婆交流了完美敏感期的特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外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冤枉睿宝宝了!
告诉奶奶宝宝不是小气鬼
18个月的睿宝宝早就萌发了自我意识,特别是在意自己的食物了,得了好吃的就拿着往自己嘴里送,别人甚至连妈妈都要不到。奶奶就说睿睿是个小气鬼,不给别人吃呢!其实这是每个宝宝自我意识萌发必经的阶段,知道什么东西是我的,妈妈是我的,抱别的宝宝我会忌妒;好吃的是我的,不给别人吃;鞋子是我的,不给小老虎穿……
在跟奶奶经常交流之后,虽然奶奶知道这个特点了,还是会时不时把“小气鬼”的帽子给睿睿扣上,作为玩笑逗乐之言也无伤大雅吧!
育儿不是短期的路程,而是漫长的成长之旅,不是一下子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来了,不要逃避,不要沮丧。采取积极正面的应对措施,让问题由大化小,由小化无;让急躁的心情平和一些,多读书提升自己,让科学的理论成为我们育儿的导航仪,少点盲目,多点艺术;让家庭的氛围更和谐些,多点沟通,少点争吵,让孩子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http://good.ci123.com/2010/football/show.php?uid=1407547
看睿睿在做体能训练呢,大家支持一下吧,每天可投两票,谢谢哟!
喜欢的朋友请顶一下,谢谢!
沙发滴嗒 2010-06-22 18:18:09 引用
睿宝妈对育儿很有一套呢,记得经常看一些大人对宝宝讲,你要是打人我们就不要你的之类的话,看来真的不应该。
呵呵,学习了,难道有些宝宝看着很可爱,就喜欢打人呢?原来是处于敏感期拉。以后遇到小宝宝再打我,我也知道怎么处理了哦。
地板宝贝是你 2010-06-23 09:12:00 引用
采取积极正面的应对措施,让问题由大化小,由小化无;让急躁的心情平和一些,多读书提升自己,让科学的理论成为我们育儿的导航仪,少点盲目,多点艺术;让家庭的氛围更和谐些,多点沟通,少点争吵,让孩子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写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