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锁锁妈 2010-06-01 17:17:13 引用
《史记》有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
看完本片我想到了《书剑恩仇录》,影片最后的旁白又让我被联想到了赵氏孤儿。
很多朋友觉得陈家洛为了一个手下的小孩放弃汉家江山很无稽,觉得为了一个没有用
的情报死了所有人很无聊。我认为这两件事都很靠谱,前者是价值观澄清,而后者其实在
情报曝光之前,所有人都认为它很重要。
在讲故事上面,本片做的不好,导演果然还是适合搞电视剧。像我这种对情报工作的
理解只停留在“间谍是以说谎为生的,他们是不诚信的”这个层面的观众来说,里面大量
的间谍信息不懂。加上对于太平洋战争的历史也不了解,只知道日本人炸了珍珠港,看完
第一遍,我进入了一种迷惘的状态。
但影片的调调我很喜欢,它是多主人公多线索形式的,展现了各色间谍的风采,这些
人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我都很欣赏。这和《书剑》有点类似,小时候刚看的时候很不喜欢
,那时最喜欢《笑》和《天》,后来发现那种单猪脚的作品太自我,明显与现实不符。现
实中你看到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如同一句台词,汉城有一千万个人,每天
都有一千个故事发生。
所以我又看了第二遍,有了第一遍的信息基础,第二遍看清晰很多,同时更能关注情
节之外的东西。虽然我一直很讨厌看同一部电影第二遍,但这次感觉很好,比第一遍好看
。
看完之后又查了很多东西,大致明白了。看片之前不了解这些信息也不会有大影响,
不过因为台词走的太快,又比较文艺腔,容易使情节模糊。
沙发锁锁妈 2010-06-01 17:17:52 引用
人物是所有作品的灵魂,当然一部好的作品还需要有其他很多条件,但人物肯定是最
重要的。也许情节会被淡忘,但那些鲜活的人物会被形象化,活在很多看客心中。本片最
大的特点就是整出了一大批有很有风格的人。
本片中出现的情报人员有:中共的,军统的,76号的(汪伪),特高课(日本纳粹)
,日籍中共,佐尔格(苏联)。
虽然在片中只出现了一个名字,佐尔格估计是情报界一个比较拉风的人物,帖一段百
科的介绍:
举止高雅,气度雍容的理查德·佐尔格是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谁也不会想
到,这位毕业干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有单独办公室并与使馆官
员亲密无间的著名记者竟是为莫斯科工作的。他就德国要发动对苏战争提出的警告和日本
不会在西伯利亚采取行动作出的准确判断已作为谍报活动的典范载入史册。他的胆识和智
慧一直为人们所称颂,被誉为“最有胆识的间谍。”他的信条是:不撬保险柜,但文件却
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但门却自动为他打开。
尾崎秀实,中西正弘(原型是中西功)很帅,两人在片中的两段独白超赞,说明了一
个大问题,人的划分绝不是以国籍或者种族。
军统也很拉风,他们破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电报,当然也是有一个留日人才发挥了
作用,他叫池步洲,老婆是日本人。
片中军统的人物都比较撑头,就是有点资本主义的派头,曾江饰演的寓公风度翩翩,
气度非凡,当然由于年龄关系,身材是不行了,裸体戏有点破坏感觉。方芳是谁,我不熟
,片中她也只是打了个酱油。范冰冰饰演的欢颜,感觉中规中矩,没有扣分也没有亮点,
一身红在舞台上唱歌的镜头还是不错的。
76号的人物只有一个,英达演的老易,被设定为比较没品的两面派,有点雷同于他在
《风声》里面的角色。
中共的人物这次终于不再是重点了,设定为男一的导演自己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串场的
,作用是推动情节,给其他人物以表现魅力的机会。李小冉的角色很赞,据说是素颜出境
,感觉很淡定,不错。于荣光的角色没有多少表现,不过片中的一段戏剧的情节很棒。至
于那个胖女人“林先生”虽然有点容易让人54,但是细细想来还是有点神秘感的。
日本纳粹的人物塑造得也很不错,竹本孝之演的藤木表现的很精明,虽然在与中共与
军统的两次交手中都失败了,但给人感觉都是惜败,他的工作已经做的非常好了,反派们
就应该这样才比较有劲。他的那个小弟也比较气场,在教堂里面的戏非常霸气,一副胜利
者的姿态;给男一的那一枪,看都不看一眼,很酷;最后还不忘调戏嘲笑一下领导,很搞
笑。
接着说赵氏孤儿。要是旁白不提醒,我是不能把本片与赵氏孤儿联系到一起的,可能
也因为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没有太深的印象。看完电影查这个故事,发现片中是很多细节是
偷赵氏孤儿的。
比如说结构,为了某一个目标,一批又一批的人出来,他们最后的结果都一样,都是
死亡。在每一个人出来死的过程中,他们的个人魅力都得到了展示。情报和婴儿都不是重
点,那些一个个走过场的人物才是作品的精华所在。
再者,男一和女一的台词中出现过几次“先走”的话,以及中共所用的死间的计策,
和赵氏孤儿里面的一段对白点相似的,帖一下:
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
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
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
吧!”
后来公孙杵臼就死了,程婴背着卖主求荣的骂名养大了赵氏孤儿,在胜利之日,“十
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 ”。
当然本片在处理这个情节的时候加入了龙凤斗爱情智力游戏,也没有强化其实生者任
务的更加痛苦。
最后来说说片中的一些细节。
看到有人评论说那段水上芭蕾的戏,美是美了,但跟情节完全没有关系。呵呵,美感
我是没感觉到,但是在舞蹈的同时,中共完成了一次死投(间谍与间谍官之间不见面的情
报交接方式);上海犹太人区给小提琴手的两个镜头,配上琴声,旁白,不明显是象征着
“迎春花”么?就好比以前看到的某文里面二战之后一对德国夫妻家里的玫瑰花。
片中的插曲《何日君再来》真好听啊,要找这个版本听听,日本歌也不错;于荣光那
段戏剧查了之后发现是京剧名段《三岔口》,嗯,确实很赞,几分钟的戏很有神。
难民营里面李小冉领着小孩们读的《春天里》,作者关露,她和潘柳黛、张爱玲、苏
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关露是一个非常非常悲惨的间谍,比那些被受到严刑逼供或者死亡的人要惨很多。她
为中共在汪伪政权干了很多活,结果抗日胜利后,竟然还要背着汉奸之名,整风与文革都
要搞她,她的对象王炳南是外交高干,周恩来夫妇劝说王炳南,为了社会影响,必须与关
露绝交。
关露终身未嫁,两度入狱,竟然没死,82年平安之后,却自杀了。百科里面有下面一
段话:
死后,她在左联时的好友丁玲悲愤地说道:「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充满阳光,但
是阳光照不到她身上。」另一位女作家杨沫说关露「把一生贡献给了党」。但党给了她甚
么?
对于这么热爱间谍游戏的导演来说,相信关露他也是相当熟悉与喜欢的,所以在影片
中有《春天里》的出现,却也只能点到即止。《风声》的原作者说创作的念头也是源于关
露,电影里面有所体现的也就是主角是一位女性而已。也许关露的事不适合宣传,会打击
到所有有志于献身间谍事业的青年们。
对照着这件事来看范冰冰那个角色的台词,半兽半鸟,飞到有亮的地方去,今天看来
显得有点刺耳与做作。但当时肯定有很多党国人士是这么想的,他们不能预知未来,不知
道对门其实也是一个党国。
魔都这个说法原来早就有了,不过应该早前应该是摩登都市的意思。而片中日本人的
英文台词说成了“sin city”,又说“楼的下面却是地狱”,不知道导演这样安排是有史
可循,还是只是为了娱乐一下现今的观众。
总体而言,本片比《风声》要好,好很多倍。与之相比,《风声》只有娴熟的拍摄技
巧,毫无内容可言。
我不喜欢间谍戏与战争戏,觉得太过于残酷,相较而言,间谍戏更残酷,他们利用的
都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玩的是感情。更搞笑的是,很多国家都教育小孩子要诚实,假设
所有小孩都很乖,完全听从了教育,那么在招聘间谍的时候怎么招??什么国土,国安,
国保之类的机构全部要关门了吧,因为没有合格的工作人员。
本片中所展现的各色间谍们让我对此有了不同的看法,也许他们都是某一类职业的从
业人员,同时也都是活生生的人。
寓公在阿波罗咖啡馆里面说,好歹这里是同行们一个惬意的地方。这句话让我浮现出
一个画面,就是很多工作压力很大的间谍们到了那里去放松,喝一杯。寓公就像这个行业
的一个长辈,看着那些欢笑放纵的年轻人们,轻轻的微笑着,顾客中间有军统的自己人,
也有中共的,还有外国间谍。他明白,这个行业是多么辛苦,所以他不会去难为那些敌对
的同行,也许下一刻他们会生死想拼,但在这一刻,他们在举办一个间谍行业嘉年华。
神作,有机会再看第三遍,应该不会看第四遍了,虽然很喜欢导演的风格,估计也不
会看《暗算》,电视剧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