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共同成长

蒙氏-共同成长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全书

收藏

21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0:10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吹扁的裙子、压皱的飞机    

 初春的银川,还有点寒冷,32 个月的竹竹却穿了一条夏天的纱裙,不过里面套了件毛衣。整理完教具出来,竹竹叫了我一声:“尚老师!”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读懂了她的眼神,走过去,认真欣赏着她的裙子:“竹竹,你今天穿了条裙子呀!”竹竹抿着嘴嗯了一声。“真漂亮呀,竹竹!”听到赞扬,竹竹满意地点点头,用手轻轻抚摸着裙子。

吃完早点,孩子们出去玩。竹竹和颜颜拉着手,不停地对颜颜说:“我今天穿的裙子漂亮不漂亮?你看我的裙子呀!”一路沉浸在对裙子的感受上,看上去格外深情。

起风了,风把纱裙吹起来,裙摆贴在了身上。竹竹赶紧把裙子从身上拉开,让它恢复原来的园弧状。一松手裙摆又贴了回来,努力了好几次,裙子还是不停地往身上贴,竹竹放开颜颜的手,用两只手提起裙摆,两支胳膊向前伸、小屁股向后撅,努力使身体和裙子分开。

这样,竹竹和颜颜渐渐落在了队伍后面。看着前面的队伍,颜颜急忙去拉竹竹的手,竹竹挣脱颜颜的手,颜颜向我求助:“老师,竹竹不拉我的手。”竹竹一听,急得哭了起来:“老师,我的裙子,我的裙子!”我蹲下去劝说竹竹,但她坚持用两只手抓着裙摆。

我想起昨天的一件小事:竹竹在教室里做手工,她折的飞机被别的小朋友压在胳膊下,压了一个折皱,竹竹当即大哭起来,我怎么安慰都没用,最后重新折了一个飞机,才让她安静下来。

我走过去拉起颜颜的手说:“竹竹,老师拉着颜颜,你自己走,别走出队伍。”就这样,竹竹用她的两只小手和风对抗着,一路扶着自己的裙子小心地走着。

孙瑞雪: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是儿童发展的两样内在动力。处在敏感期的儿童,专心于某一特定的事物,在反复活动中,以特有的强度接触外部世界、感知世界、认识事物。一个敏感期过后下一个敏感期又被激起来,儿童的身心得到长足的发展。

 

细小的灰尘    

这是我来幼儿院上班的第二个星期。这星期,我发现32个月的照照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来到了。

早晨上主题课,一束阳光照进来,阳光里小小的灰尘在飞舞,照照先是全神贯注地看着这束阳光,然后用嘴去吹,试图把灰尘吹走。微小的灰尘在阳光里上下翻跳着,照照绕有兴趣地一直在吹。每天他都在观察阳光里的灰尘,直到阳光从教室里消失。

孙瑞雪:儿童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如果长时间不被打搅,就能形成高度专注的品质。如果老师不会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就会轻易打断孩子的认知过程,这样孩子很难形成专注的品质。无论是幼儿院还是小学,我们整个上午都没有打铃声。我们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松松的计谋    

一般情况下,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在4岁到来。但是,松松的“小计谋”让我对这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有了新的想法。

32个月的松松,长着一张胖嘟嘟的小脸,很惹人疼爱。前几天他妈妈给我说了一件事,我听了感慨半天。

松松是全幼儿院有名的爱车迷,最近他又有了一辆别致的救护车,这辆车也很受缇缇的喜欢。两天后,缇缇带着辆一模一样的救护车来约松松玩儿,一看到新车,松松立刻拿来研究了半天,研究的结果是,缇缇的车上多了一面小小的标志旗。松松开始想办法了。想和缇缇交换,但缇缇不肯,松松最后诚恳地提议:“缇缇,你现在拿车不方便,我帮你保管好吗?”缇缇正在忙其他的事,便信任地把车给了这个保管员。第二天,缇缇的妈妈和松松的妈妈同时发现这辆车被“调包”了,缇缇却一无所知,而松松的表情很自然。这使两个妈妈哭笑不得,在老师的引导下,松松不情愿地把车还给了缇缇。

这两天,缇缇又有了一辆漂亮的火车,松松看到了,很是喜欢,想让缇缇与他分享。但缇缇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松松又开始不急不忙地想办法了。

“缇缇,咱俩来玩拔萝卜的游戏吧!”松松认真地说。

缇缇想了想:“好吧!”

松松提议把火车当作萝卜,两个人各握一半,一起开始唱:“拔萝卜,拔萝卜…”使劲一拔,火车拔到了松松的手里,缇缇还站在那儿唱着拔萝卜,看着松松。此刻的松松已经拿着火车跑到一边玩去了。

这几天,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辆精致的老式连体公共车,无人认领。经多方打听,确定是扬飞杨的。没想到,车的主人还没来,松松先来了。看着这辆独特的车,他眼睛一亮,问我:“老师,这是谁的车呀?”

“扬飞杨的。”

“那我可不可以看看?”

“可以。”

他看着车问这问那,最后开口了:“老师,我来帮他保管吧!”看着他那智慧的小眼睛,我心里想笑:“不行,因为车在我这里,我要等杨杨来取。”松松看了看车,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幼儿院的小朋友和老师都去上社会实践课,看火车去了。而松松走进我办公室,转了一圈,依偎在我身边,看着那辆车问我:“老师,你为什么不去看火车呀!”

“我有工作,不能去。”

“是保管车的工作吗?”

我笑了笑没回答。

他停顿了一下又说:“你去看火车吧,我帮你来保管它”。我实在太理解他了:“你可以在这里玩几分钟,但不能拿走,知道吗?”他马上点头承诺。

第二天早晨,他又准时到我办公室报到。我为了减少麻烦,早已把那辆招眼的车藏在了纸袋子里。在办公室转了几圈,没看到车,松松终于开口了:“老师那辆车呢?”我笑着说:“我不知道呀!”

他的小眼睛开始搜寻整个办公室,最终,眼睛直盯着我的纸袋子,车的尾部悄悄露出了纸袋。我假装糊涂:“原来在这儿。”“我想玩玩可以吗!”他笑着问我,我没办法,只好说:“你去问问扬飞杨好吗?”

不一会儿,扬飞杨、松松、丁丁都来了。进了办公室,扬飞杨站在沙发上向外张望着,显然对他的车不感兴趣。丁丁和松松却一涌而上,都想拿到车。我开口了:“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请先问问杨杨。”丁丁马上问:“杨杨让我玩玩你的车吧!”杨杨没回答。松松伸手拿车的同时对杨杨说:“杨杨我帮你保管好不好呀!我给你管好它。”杨杨觉得这主意不错,立刻同意了。最终,这辆车还是被松松保管了两天后才到了杨杨手里。

孙瑞雪: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一般在4岁左右出现。但广州的孩子却让老师感到吃惊。很多孩子是在自我意识产生的同时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就到来了,这个年龄往往在2岁多。到了松松这个年龄,他们的人际交往智能已经到了一种很高的水平。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认为这同一个地域的文化传统和集体遗传基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广州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表现出的不温不火、不焦不躁、足智多谋,实在是有别于我们看到的其他地方的孩子。

 

若即若离    

 小牛牛3岁半了,很喜欢站在门口看别人。每天早上我都热情洋溢地问候他、冲他笑,可他看都不看我一眼,不仅不理睬,有时还会骂我一句,更不让我接近他。即使这样,我还是很喜欢他,每天不屈不挠地跟他打招呼。他那倔强的神情总让我偷偷忍俊不禁。

今天下午,小牛牛居然主动走到我身边,神秘地说:“我给你指照片。”说完拉着我的手跑到展板前:“我知道那是你。”我抱起他,不顾他的反抗亲了亲他的小脸蛋,起初他有些反抗,但马上又得意地笑了起来,看着他的表情,我也抑制不住地哈哈笑了起来,我问牛牛:“我是谁?”“你是王灵雪。” 他笑着回答。说完挣脱了我的怀抱,一溜烟跑了。他知道我是谁,却从不和我沟通。真有意思。

从那天起,小牛牛不再排斥我,我靠近他,跟他打招呼,他往往看我一眼作为回应,但不让我抱他。有时我正在走路,会听到他在后边叫我的名字,当我回头对他笑时,他却一溜烟跑远了。

孙瑞雪:在我们学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非常人性化。大家在这里自由、平等地交流,充满了博爱的精神。

成人之间我们常会见到这种互相喜欢、若即若离的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很特别,它是人类千丝万缕的情感的组合。诗人们为它写出朦胧诗;音乐家为它作出不朽的曲目...儿童感情世界的丰富常常超出大人的想象。

22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1:04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触摸肌肤的敏感期    

我穿着一套短裙,刚走进大厅,3岁半的一凡和龙龙迎面扑了过来,一人抱住我一条腿。我不知所措地停下来,不知他们要干什么。一凡抱着我的腿,手轻轻抚摸着,脸亲昵地挨着腿,笑呵呵地说:“亲爱的!”亲了好几下我的腿,我也回答他:“亲爱的,请你松手,老师要工作。”他根本不听,我只好拖着他走,另外一位老师过来帮我解围:“宝贝,你喜欢王老师,但不能打扰老师工作。”这才把他们俩抱开。

第二天早上我穿了条裤子。走进大厅又碰到一凡,他没有任何反应地看看我,我还挺“多情”的,上前问了句:“早晨好”。他理都没理我,继续玩自己的。下午我换回那套短裙,正上楼梯,一凡从后面冲了过来,抱着我的腿又开始说:“亲爱的”,亲了一下腿。我蹲下来说:“宝贝,你喜欢老师吗?”“喜欢”,“老师也喜欢你,但是老师必须去工作。”我亲吻了他的脸,他满意地离开了。

孙瑞雪:安东尼•华尔士在他的《爱的科学》中说:“只有既为人所爱而又能投之以爱,我们才能体会到作为人的完整性。”而且“我们一旦拥有了它,幸福感、完美感和勃勃生机感便会油然而生。”

儿童是通过皮肤来思考、也是通过皮肤来获得爱的。许多孩子,包括很多成人都有肌肤恐惧症和肌肤饥饿症。学校里,新进校的孩子的肌肤恐惧症能达到很极端的程度。有的孩子碰破了皮肤,给他处理时,他非常恐惧。这时,老师和大夫常常先在自己身上示范,然后再在孩子觉得较为安全的手臂上示范,孩子还是疯狂地哭喊。老师们说:“新来的孩子都这样,这是无安全感在身体上的表现。放松的孩子不会这样。”

人在童年通过父母的抚摸获得身体的智能,也获得爱的感受。要尽可能触摸0——3岁的孩子的肌肤,裸体拥抱孩子,亲吻孩子。当幼儿欠缺抚摸时,在爱和自由的状态中,他因为放松而将欠缺了的需求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状态,恢复机制自动开启,以弥补成长中的缺憾。

 

刻意完美    

 一天早晨,3岁半的文茜上楼吃早点。我递给她一份早餐,她坐下来,看着眼前的这份早餐,看了好半天,始终不吃。我问她:“为什么不吃?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摇摇头。我说:“文茜,你说出来,老师会帮助你。”她伸出小手,指着盘子里的苹果:“嗯——”我一看,那块苹果上有一小点疤痕。“你自己去换一块完整的吧。”我告诉她。她没换大块的,只选了一块没有疤痕的,回到座位上,很快吃完了她那份早餐。

还有一天,晶晶端着一杯水正在观看,突然,明明不小心碰了一下杯子,水洒出来了,晶晶满脸沮丧地跺着脚哭喊:“请你给我赔,请你重新给我倒水。”明明连忙给他道歉,接了大半杯水递给晶晶,晶晶痛苦地看着水杯:“不是这样的!”明明又去接了满满的一大杯,晶晶才点了点头,满意地接受了这杯水。

孙瑞雪:从某个时刻起,儿童突然要圆圆的完整的大饼,整瓶的大瓶饮料,套装的衣服……饼子太大,被家长掰开,孩子就会痛苦,难过,甚至哭闹。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当然也是人的天性。它从儿童时期开始出现,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成人不会把有瑕疵的苹果看成不完美的,但是成人依然会对一个接近完美的苹果惊叹,会为一个接近完美的自然对象或艺术作品感怀。完美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儿童追求完美,表明儿童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向丰富和深入。

 

砸王牌    

最近班里的孩子都迷上了砸王牌,总有三两个孩子一起在地上,认真地砸牌。

  早晨奇奇嘟着嘴来告状:“老师,我赢了虎虎的王牌,可他不给我。”

  砸王牌的规则是输的一方要交出那张牌。

  “我不想送他,只想跟他玩。”小虎虎的手紧抓住王牌。

  “可是你输了。”奇奇和他急辩。

  “我只想玩,不想送。”虎虎说。

  “虎虎,这是规则,输了就要交出王牌。”我说。

  “可我不想送。”虎虎说。

   那好,下次你们先谈好规则,是真玩还是假玩。”我说。

  “老师,别的小朋友要是不想假玩呢?”虎虎问。

  我笑了:“那你只好自己玩。”

  第二天下午吃完饭,虎虎、洋洋趴在地上砸王牌。洋洋赢了,但他犹豫着,并没有马上去要虎虎手里的王牌。小虎虎把自己的王牌递过去:“给你。”

我知道他已经接受了游戏规则。(陈文慧)

孙瑞雪:

游戏的意义是规则,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反复使用规则并把它内在化,蒙氏概念称为“肉体化”。

    儿童都是喜爱规则、遵守规则的,他们是乐于为规则去游戏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从把玩具放在规则之上转变为把规则放在玩具之上。

把游戏规则内在化的意义是什么呢?那意味着对社会、对群体共有秩序的遵守。

 

 怎么回家    

今天刚出校门车就坏了,车上的孩子纷纷谈论起来。3岁多的肖肖问司机:“康爷爷,车能修好吗?王老师,我们怎么回家呀!

4岁的妞妞听了,劝慰道:“不要着急,康爷爷一定能把车修好送我们回家的,是不是王老师?”我回答说是的,并为妞妞高兴。

刘嘉庚问我:“要不,咱们打‘的’回家吧。”

我还没回答,晶晶接嘴了:“可我们没带钱呀!

赵津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好,我们打车回家,我带钱了。”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硬币来。

孙瑞雪:儿童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痴迷的绘画敏感期    

3岁半的刘一楠入院3个月就出现了绘画的敏感期。那段时间,她每天来院后不接触任何教具,只用随身带的画笔画画。她没有什么绘画基础,常常要求老师帮她画。午睡时,她总是趴在床上,伸出右手食指反复描摹地面瓷砖上的花纹。2个月之内,每天中午她都会重复这个动作,每次大约40分钟。

刘一楠的画大部分都画在小纸片上,图案也画得很小。渐渐地,她的绘画内容也固定下来:反复画小鸟。刚开始画面凌乱模糊,看不出什么。后来的几个月,她自己画出了一些以圆形组成的小鸟,非常可爱,画画时也很少找老师帮助了。除了固定的作息时间外,她在幼儿院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画画。

在这之前,刘一楠刚刚度过执拗的敏感期。自从喜欢上画画以后,她整天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非常安静,象变了一个人。家长说她在家也这样画个不停。有一天,我帮她整理书包,看到一本童话书,扉页空白处有一群排成队列、飞向空中的小鸟,形态由大到小,颜色由深绿到浅绿,个个憨态可掬,与扉页搭配得非常和谐,我以为是印上去的。当我发现这是刘一楠的作品时真是惊喜万分,不由得夸赞起来。刘一楠以前很喜欢别人夸奖,但那天她表现得很平静。我想,她一定是在绘画中发展了自我,满足了自我。

还有一个叫吕楠的小朋友,她各方面能力很强,能影响其他小朋友。当她处于绘画敏感期时,一天到晚带着纸笔,走到哪儿画到哪儿,教室里,走廊里,有时就干脆趴在地上画,始终保持着亢奋的创作状态。她的床紧挨着墙,午睡时我稍不注意,她就“嗖”地跳起来站在床上,捏着一根短短的铅笔头飞快在墙上画出一幅画。这一切仿佛是在一分钟内完成的。让我惊讶的不仅是她的行为,还有她的作品:墙面上出现了一个乘着降落伞从天而降的小女孩,两条辫子向上飞舞着,狂喜的笑容,精灵的眼睛,非常生动!这种造型成人根本无法想象!在我眼里,她就是个天才!午睡时也就不管这个天才,让她去教室画画。

在吕楠的影响下,其他好些小朋友也一天到晚带着纸笔,随时跟她趴在地上画画。当时国际学校大组的孩子们上美术课时都特别投入,我觉得与吕楠的影响有关。

还有一个例子。39个月的彭怡慧当时也开始出现了绘画敏感期。她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小狐狸’,她画的内容也全都是狐狸。有一次,彭怡慧在走廊墙面上画了一只很大的狐狸,狐狸斜倪着眼睛,竖着大尾巴,憨态中有机警。在绘画敏感期中,彭怡慧也和吕楠一样不接触任何教具,来幼儿园整天就是画画,家长说,她们在家里除了看电视也是画画。

家长还反映,那段绘画敏感期中,彭怡慧原本有些急躁的性格逐渐变得安静了,顺从了。家长甚至担心这个孩子变得过于安静了。

孙瑞雪:孩子们只是简单地画吗?只是简单地写生、描摹对象吗?成人可能是,但正常状态下的儿童不是。这是儿童根据他内心的引导进行的自发活动,他在表达他看见的,想到的,想象的,向往的。表达他的注意对象,他的内心活动,他的喜爱,他的情感。

敏感期中的幼儿往往对敏感对象表现出痴迷的热情。幼儿绘画敏感期到来时正是如此。这个敏感期大约在45岁之间到来,但也有例外。整个敏感期持续1 个月到1年的时间。

幼儿从2岁开始画线状团,3岁左右开出有了运笔意识,画的形状成了不规则的梨型、圆形以及其他的简单形状。这个时期过后,儿童会不断要求大人给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儿童又开始自己画。此时儿童基本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能画出一个事物的基本轮廓,画人能画出头部、四肢和躯干,但没有多少细节内容。接着,他开始把握细节,对微妙的神态也有了感觉,他们的画也变得生动奇妙。这时儿童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小学。

满足儿童敏感期的需求使儿童表现出:1.天才的创作智慧 ;2.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3.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4.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5.建构了巨大的潜力。

痴迷,热忱的状态,使儿童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使儿童深入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最终改造和创造事物。它又能净化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发现非凡的美。

绘画是一种形象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这个敏感期发展得好,就可能奠定了成为绘画艺术家的基础。

 

 老师,我很棒    

孩子们都在专心地工作。3岁半的肖肖在探索二项式。摸索了半天,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就开始四处张望。

我走到他旁边,坐下来问他:“我可以和你一起工作吗?” 他脸上是一副无从下手的表情,点点头表示同意了。我对他说:“请观察。”然后将二项式的操作过程,以分解、缓慢的动作全部演示了一遍。肖肖的表情依然不自信,悄悄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工作二项式。”我说:“老师相信你会做得很好。”

他拿起二项式开始尝试,完整地操作了一遍,操作完毕,依然用一种很不自信的眼神看我。我说:“肖肖,非常棒,你还想工作吗?”他愉快地点点头。这一次操作完成后,肖肖的表情显得很有成就感,他指着完整的二项式,自豪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亲吻了一下他的额头:“非常棒。”就这样,肖肖重复工作了很多遍,离开教室的时候,他对我说:“老师,我很棒吧!

孙瑞雪:二项式教具就是把中学里的二项式(a+b)2做成直觉的形态。这个教具在儿童阶段可以当作积木,而且是很好的、很高级的积木。到了中学时期,这个积木的数学意义表现出来,那时,工作过这个积木的孩子就会轻松地理解这个公式。

二项式教具是这样的:ab相加得到一个长度,以这个长度为边长求面积,就等于一块以a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加上一块以b为边长的正方面积,再加上两块以ab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有了这个思路,孩子们接下去就能容易理解三项式:27块小立方体的总和。接着就理解多项式。这就是蒙特梭利教具的魔力。

23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3:05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找杯子    

  3岁半的媛媛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做事总有一股认真劲儿。

  上个月,我们班把旧杯子全部换成了新杯子。新旧杯子上都写有孩子们的名字,但名字的字体不一样,这样一来,有些孩子认新杯子就有点困难,喝水时不能马上找到自己的杯子。媛媛就是这样。

  但我发现,媛媛找自己杯子的方式很独特。每当她喝水的时候,她总是先拿着刻有“张弛敏”名字的杯子到我面前问:“老师,这是不是我的杯子?”我说不是,她回去继续找,不一会儿,又举着刻有“马宇轩”名字的杯子来问我是不是她的杯子,我又说不是,她不声不响地离开,不一会儿,准会高举着刻有自己名字的杯子问我:“这是不是我的杯子?”我告诉她:“是的,这下对了,你真棒!”

  媛媛毫不理会我的夸奖。每次找杯子时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先拿张弛敏的,再拿马宇轩的,最后拿自己的。孩子们一天要喝好几次水,拿好几次杯子,每次她都象运行电脑程序一样找三次。

  我真想不透这其中的秘密。媛媛在认知什么呢?是杯子?是文字?是过程?还是老师我?还是一种她自己的独特体验?

也许这里边什么都有。

 

孙瑞雪:固然,反复是儿童的智力体操,但儿童的行为方式还有着每个人自己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别的自己,当我们不能明了他们的秘密时,保护好每个特别的孩子是我们至少应该做到的。

 

三项式    

  930左右,主题课结束了。37个月的王诣达径直来到桌边,取了一支笔,选择了“三项式”教具。以我的经验,他的心智尚未达到工作三项式的程度,但他脸上的表情令我惊讶——一种很深的宁静,仿佛他此刻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15分钟后,我再次观察他时,发现他已将形态相同、颜色相同的木块垒在一起,进行了分类。在此之前我从未向他展示过三项式的操作步骤。这时,王诣达旁边的李博文过来了,试图参与进来,王诣达用目光寻找到我,平静地说:“老师,他打扰我工作。”我立刻把李博文抱开,王诣达头也不抬,继续工作。

    lO分钟后,王诣达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李博文的“二项式”上,而此刻李博文在搬运二项式。这时王诣达的表情有点发呆。我试图引导他继续工作,我认为他一旦能分类,下一步就可以进行三项式底层排列。但很快我发现他的目光是游离的,注意力仍在李博文的二项式j二。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打扰”,便迅速离开。(闰华)

孙瑞雪:

    “三项式”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的教具,儿童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操作它。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喜欢工作,在工作中发展他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的照片不好看    

吃过晚饭,坐班车的孩子们准备上车了。豆豆没穿外衣就上了车,我拿着豆豆的衣服去追她。走到楼梯拐弯处,正好听见39个月的侯嘉悦对他妈妈说:“妈妈,我不想让张雨晨嫁给周洲,因为周洲太脏了。”听见我跟了上来,侯嘉悦没再说下去,不好意思地对我笑了笑。我也笑了,对他说:“我知道你爱张雨晨,放心吧,张雨晨不会嫁给别人的,肯定会嫁给你。”听了我的话,侯嘉悦笑得更甜了。

    几天后,我把全班孩子的照片贴到了作品柜上,孩子们挤在一起看我贴照片。我听到侯嘉悦说:“我的照片不好看,别贴才好呢!”接着又说:“张雨晨的照片才好看呢。”然后问我:“老师为什么不把张雨晨的照片和我的贴在一起?

    又过了好几天。午饭前,孩子们洗了手,排队去餐厅吃饭大部分孩子都找到了小伙伴,手拉手排好了队,只有侯嘉悦等几位孩子还没拉手,我无意中把张雨晨的手递给了侯嘉悦,侯嘉悦高兴地拉着张雨晨的手走了。我知道他平时是拒绝和别的孩子排队拉手的,他常常独自走。(徐玉芹)

孙瑞雪:

    每个儿重都要经历异性朋友的敏感期,就好像童年在为未来的成人做准备。有次我问一对5岁的小伙伴:“为什么要结婚呢?”他们严肃地回答:“不结婚会孤独的!”孩子如果能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到了小学、中学阶段,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就会理性、客观、包容。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等孩子青春期到来时,因为生理的原因再去面对这个问题,他们的心智可能已经变得有点混乱了。

    对儿童来说,异性朋友的敏感期是纯心理和精神性的。它使儿童变得向上、助人、自爱、自觉,使儿童经历快乐和痛苦,使儿童的心理意识和社会意识“上个台阶”。

 

和爸爸结婚    

小外甥女容儿310个月了。一天,我带容儿上街,容儿站在一家出租婚纱的商店橱窗前,叫着:“小姨,带纱的裙子,好漂亮!

我说:“这是婚纱。”

容儿说:“是新娘子穿的,结婚的时候穿的?

我说:“是的,你喜欢吗?

容儿说:“喜欢,我结婚的时候也要穿婚纱。”

回到家,容儿便大叫:“姥姥,我今天看到漂亮的婚纱了。”

姥姥说:“是吗,你喜欢不喜欢?

容儿说:“喜欢,我长大了也要穿婚纱。”

姥姥问:“为什么要穿婚纱呀?

容儿说:“结婚呀,新娘子结婚的时候都要穿婚纱。”

我说:“容儿,新郎和新娘结婚,那你和谁结婚?

容儿说:“我和爸爸结婚呀!

我说:“你为什么和爸爸结婚,爸爸已经和妈妈结婚了。”

容儿说:“我喜欢我爸爸,哼!我就要和我爸爸结婚!

过了几天,容儿正在玩一个玩具娃娃,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我说:“小姨,我要结婚,要和爸爸结婚。”我和容儿认真地交谈:“容儿,你很爱爸爸,所以你要和爸爸结婚?

容儿:“是的,我和爸爸结婚。”

我说:“结婚就要找一个你非常爱的,也非常爱你的人结婚,可这个人必须是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

容儿:“什么是血缘?我就要和爸爸结婚。”  我说:“你是爸爸的女儿,女儿是不能和爸爸结婚的,你和爸爸就有血缘关系,你和舅舅,姥爷,姥姥,小姨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她没再听我说,玩起了娃娃。

  以后的两个月,容儿经常提起结婚的事,我便抓住每次机会,让她逐渐理解婚姻,建立简单的婚姻概念。这以后,当我再问起容儿和谁结婚时,容儿改口了,愉快地告诉我:“我要找一个爱我的,我也爱的男孩子结婚……”(尚红)

孙瑞雪:

    建立完整的婚姻概念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有些成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建立起这个概念,它太复杂了。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他理解最基本的婚姻的要素就可以了。

爱美之心    

    茜茜快4岁了。从九月份开始,近一周多的时间里,每天早晨接茜茜,我都发现她不快乐,忸忸怩怩的,有时还抽噎着,好像受了谁的欺负。白天,她多次向我“虚构”她有一对漂亮的蝴蝶卡(当时班里有个小朋友在戴),还说她有许多漂亮的衣服和裙子。

    这现象持续了几天,但她妈妈没意识到。一天早晨,看她哭得非常厉害,似乎很想发脾气,我试着对她妈妈说:“下午来接的时候,你给她带一对蝴蝶卡来。”那天以后,她不再哭了。

    班里设了一个“化妆间”,里面有一些化妆品,孩子们可以自由去化妆。茜茜进教室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化妆。揽镜自照,仔细描画。化妆之后到处走动,沉浸在自我欣赏的情绪中,也想引别人的注意。这段时间,她照镜子常常一照就是30分钟。

  半个月左右,她对化妆的兴趣消失了。(史红霞)

孙瑞雪:

  这段敏感期由强烈变平缓,但小女孩在这心绪中长大了一截。当她成为一个美丽、娇妍的少女时,我们会回过头来,搜寻她的这一段时光。

我的牙不是我的    

    星期一带孩子们去城市花园参观小区的物业管理。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在儿童乐园里玩游戏。正玩得高兴,4岁的榕榕不小心摔了一跤,大哭起来。我跑过去抱起她,她渐渐平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她好像突然想起什么,又开始哭,边哭边说:“我的牙是妈妈爸爸传给我的,不能碰破,也不能有小洞洞。”我听了有点儿吃惊:“谁这样告诉你的?”“是我妈妈。”

    “你的牙是你自己的。”我告诉她。但榕榕想起牙的事就哭,还告诉其他孩子,她的眼睛、耳朵和鼻子都是爸爸妈妈传给她的,不能碰破。

    我决定给她讲生命的诞生和人的成长过程。回到幼儿园,我拿出《大百科全书》,从“我是如何来到世上的”这一章开始讲起,听着听着,孩子们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榕榕也慢慢平静下来,不再哭泣。

    听我讲完后,榕榕懂得了:是爸爸妈妈创造了她这个生命,但她身体的每个部分属于她自己,不属于别人。(闫华)

孙瑞雪:

    当父母给孩子建立了错误的概念。或没有给孩子说清一个概念时,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和混乱。“我的牙是我妈妈和爸爸给我的”。儿童对不属于自己而又长在自己身上的东西会产生不安全感。生儿育女是人类的天赋能力,但这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是他身体的主人。

整理教室    

    4岁的乐乐最近特别喜欢整理教室,教室里每一处不协调、不整齐、不完美的地方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今天早上,她把数卡袋内的数卡全部拿出来,归纳后再插入袋内。把色板箱12箱没有按颜色顺序排列的,重新排列,整齐归位。语文区域内的书乱了,她也一本一本拿出来,分类整理,还把有些破损的地方用胶带纸贴好……不停的忙碌中,30分钟很快过去了。

    整理完后,刚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她忽然又跑到卫生间,拿了一块抹布,把作品柜上小朋友们的手印、八角桌上的污点擦得干干净净。鞋架上粘小朋友名字的胶带有些已脱落了,她一一重新固定好。这样又过了30分钟。

    做完了这些,她环视四周,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整整一个小时,4岁的乐乐都在收拾教室。(马丽)

孙瑞雪:

    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时,总是既认真,又负责,又彻底。

    除了学习,这一幕也总是令家长l心醉。给孩子爱和自由,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令人心醉的举动。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儿童模仿成人生活的情景,并将自身融合到这一生活情景中。对儿童来说,他不是在辛辛苦苦地干活,他是在愉快地工作,工作给他带来喜悦。

24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3:34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亚非是个4岁的男孩,在班里他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

星期三下午,亚非的父母迟迟没来接他。他就一直和几个小朋友在沙坑里玩。到了740,他从前院跑到后院,又从后院跑到大厅,当发现他是学校唯一一个没有被接走的孩子时,跑回卧室坐在自己的床头,捂着脸伤心地哭了起来!我第一次见他这么伤心,赶紧过去安慰他,他哽咽着说了一句话:“我爸爸没有来接我。”

另一天早晨,亚非的爸爸来送他。到餐厅后亚非低声抽泣着,过了一会儿,我又发现他扶着一楼的墙壁在哭泣,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边哭边告诉我:“我爸爸骂我‘妈的个×’。”我听后非常气愤:“我会让你爸爸向你道歉的。”安慰了半天,亚非的情绪才缓和过来。

到了下午,我向亚菲的爸爸问及此事,他非常吃惊,说从来没有对孩子甚至任何人说过这样粗野的话,早晨出门时只是因为没时间,没有满足孩子想买零食的愿望。

为什么亚非不正面说出原因,而说他爸爸骂了他?这是一谜。

  以前,亚非的爸爸妈妈接送亚非时,无论多么晚,亚非从不会流露出伤感的情绪,都是“懵懵懂懂”地来,“懵懵懂懂”地去,近期却开始对父母对他的态度敏感起来。   

    这是他情感表达的敏感期到来了。(闫华)

孙瑞雪:

    在情感的体验上,儿童比成人更敏感、更细腻。

    对幼儿来说,当父母拿着包离开家上班时,他会认为父母消失了;当父母回家时,他又认为他们突然出现了。幼儿的智力还不能理解上班这样一个复杂的时间过程,因此当幼儿同父母尤其是母亲分离时,自然会焦虑。儿童34岁时,会害怕父母不来接他,到了5岁左右,儿童有了情感的理解力,如果父母不来接他,他会认为这是一个爱他或不爱他的问题。这时孩子不再就事论事地哭,哭完就好,而是把事放在心里,这一放就有了心事,事件开始具有了历史意义。

    孩子似乎是在“说谎”。但这是一种描述方式,是儿童的焦虑和情感得不到满足时一种情绪的表达,是一种特别的神游状态。

 

钟爱手工制作    

    4岁的陈振霆近2个月特别钟爱手工制作,除了户外活动,一进教室他就去做手工,天天如此,无论上午或下午。

    一天下午上手工课,陈振霆拿着自己的作品说:“徐老师,今天晚上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把我的作品送给奶奶当生日礼物。”说这话时他非常自豪。

    旁边的李奥博听见了,对陈振霆说:“我也把我的作品送给你奶奶吧!”陈振霆问:“你为什么送给我奶奶?”李奥博回答:“因为你奶奶过生只。”陈振霆说:“我要把自己做的作品送给我奶奶,你还是把你的作品送给你奶奶吧。”李奥博说:“我奶奶没过生日。”陈振霆接着说:“反正我不要你的作品。我要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奶奶。”

毫二天早晨,陈振霆戴着奶奶的帽子对我说:“徐老师,这是我奶奶过生日的帽子,我把作品送给奶奶了,奶奶说‘真漂亮’。”

当天下午,霞子老师对我说:“今天你们班4岁以上的孩子上英语课,我叫了好几次陈振霆,他都没动。我让他上英语课,他说不上,我问为什么,他说要在班里做手工。果然自己在教室里呆了一个下午,一直在做手工。”(徐玉芹)

孙瑞雪:

在某个敏感期中,儿童对敏感的对象因为感兴趣而投入,因为投入便持久、专一;他不仅热爱,而且要出成果;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要结合生活;不仅要结合生活,而且要求被欣赏和承认。蒙氏教育要培养和保护的就是这种品质,这种专注、投入的品质。

链条孔    

最近,每当小朋友们在户外活动时.我都发现4岁的东东半蹲半趴在秋千外的链条上,不知在做着什么。

每一位看到的老师都会过去告诉东东:“请你到滑梯那边的沙坑玩,小朋友荡秋千会碰伤你的。”每次东东都是不情愿地离开,没过多久,他绕来绕去又走到秋千处,半蹲半趴在链条旁边。几天后,我打消了请他离开的想法,开始悄悄观察他。

观察了几天,我发现东东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活动”——用五指抓起沙子,将沙子一把一把地从链条孔漏下去。

 这一工作不仅使他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也锻炼了他的手部小肌肉,同时建构了他的专注力。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每次,我都悄悄站在他近旁,注意着旁边荡来荡去的秋千。(马丽)

孙瑞雪:

    全神贯注,不断重复——蒙氏教师最高兴看到儿童的这个情景。这表明专注的品质正在形成。

    作为一位蒙氏教师,重要的品质之一是会观察。学校总是在院子里摆放着各种椅子,让老师坐在那儿观察,不去干扰孩子。会观察是衡量教师是否入门的一个标准。

    在这个例子中,东东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建构了他的专注力。

    由由的变化    

    4岁的由由一度曾让我很伤脑筋,他行为混乱、无秩序,动作不协调,不能很好地与他人正常交流。

    近一个星期来,我惊喜地发现由由开始变了。

    早晨吃早点前,博文、诣达和由由在餐厅一起玩。博文拿着一块好吃的要给由由,由由执意不要,博文反复说:“别客气.别客气!”两人你推我让,相持不下。一旁的我哑然失笑。这时博文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诣达,诣达像是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刚要哭,由由上前,指着博文,认真地告诉诣达:“你告诉他:‘你不小心碰到了我,请给我道歉’。”诣达果真照他的话做了。这真让我吃惊——由由开始为别人解决问题了。

周一早晨,钰儿在我怀里睡着了。抱着她回卧室时,由由也跟在我身后,他轻手轻脚地走着,生怕惊动睡着的钰儿。我把钰儿轻放到床上,由由凑过来,为她掖好被角,眼中透着怜爱的目光。甚至在走出卧室时,他仍保持着轻走的姿势,生怕吵醒钰儿。

由由的变化,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只要用心对待孩子,问题孩子同样会正常化。(闫华)

      

这天早晨,进行完走线的游戏,孩子们照例铺开工作毯,开始进行各自的工作。

我发现4岁的多多虽坐在自己的工作毯上,目光却落在旁边刘子维操作的数塔上。4岁的子维将数塔块取出,又装进盒子里。她一遍一一遍地取出装进。20分钟过去了,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装好,并盖上了盒盖。

旁边的多多,就在那儿静静地等了20分钟,等子维将数塔归位后,多多才将数塔拿到自己的工作毯上,开始工作数塔。今天她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的。

一个4岁的孩子把自己的冲动忍了这么久,这个情景令我感动(文文)

孙瑞雪:

我过去一直认为,是蒙氏教育环境使得孩子们能这样自律。因为蒙氏工作室里,每种教具只有一件。如果一个孩子正在操作一样教具,另一个儿童也想操作,他只能等待别人用完后再用。每天都要有这样的经历,让孩子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想得到机会,必须轮流等待。

    但通过这个例子我突然认识到,这里还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我们首先约定了一种规则,并不断强调这个规则,这个环境只不过是用来练习遵守规则的。而遵守规则是儿童的天性。

25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4:55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有其父必有其子    

    下午,大家在看动画片,4岁的李东辉走到我身边说:“马丽老师,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我问:“什么意思?

  李东辉慢条斯理地回答:“就是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我问:“你是什么样的儿子?

    李东辉若有所思地回答:“我爸爸、妈妈头发长,我的头发也长。”我说:“噢,原来你是这样理解的。”(马丽)

孩子的心灵太细腻了    

    成人粗糙的感情有时很难体会孩子细腻的心灵,在与孩子一起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那天下午,小朋友上完手工课后都出去玩了。我手头有很多琐碎事要做,正打算先清洗盛胶水的两个小碟子时,4岁的茜茜跑了进来。

    我问她:“请你帮我清洗一下碟子好吗?

    茜茜点点头:“可以。”拿着碟子欣然去洗。

    大约lO分钟后,茜茜喊道:“老师,我洗完了碟子。”当时我正在洗地毯,只抬头答了一句:“谢谢你。”接着又埋头干我的活。

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我吸完了地毯。猛然抬头时,发现茜茜居然还站在那里,手里还拿着那两个碟子,非常安静地等着我。我惊呆了——我以为她早已走了!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抱着她狠狠亲了一下,把小碟子接了过来。

后来的几天,我常常问自己:“她为什么安静地等这么长时间,她在等什么?(未名)

孙瑞雪:

茜茜在等着老师接过她洗完的碟子,向她说谢谢。茜茜在看老师专注地吸尘,心中充满了爱意,不去打扰老师。茜茜感受着为老师工作和工作成果的愉快,在老师安静、专注的工作中感受着生活。的确,孩子的心灵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的溪流。

逆反与等待    

4岁的年年最近总和老师作对。午睡时他不断地发出各种喊叫声,我请他安静,他就说:“老师是破飞机,老师是坏蛋…”越让他安静他越喊叫。小朋友们都睡了,他就来捉弄老师。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的回答真简单:“好玩。”没办法,我只好请他进教室看书或工作。

进了教室,他大喊大叫得更厉害了,我只好陪他呆着。他开始很高兴,觉得这样和老师在一起很好玩。过了一会儿,他开始不耐烦起来,坐在教室角落里什么也不做,还对我说:“老师我难受。”我觉得小有收获,对他说:“我限制了你的自由,不让你活动,你很难受,是吗?’’他静静地看着我,没说话。我抓住时机继续说:“年年,老师很尊重你也很喜欢你,你不想睡觉是可以的,只要你在自己的床上活动,玩玩具,不要发出声音,不要打扰小朋友就可以了。你忘了的时候,老师提醒你不要喊叫,你不能骂老师,你要尊重老师,老师会更尊重你的。”

    年年认真地听着,沉默了。过了几分钟,我告诉他:“年年你想好了告诉老师。”他笑了,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想好了,这是个秘密,不能说。”我也笑了:“那你什么时候想说就什么时候告诉我。”我假装要走,年年忙叫住我,先是冲着我笑,然后不好意思地拉着我的手,轻声说了句:“老师,对不起。”我低头亲了他一下,告诉他:“老师喜欢你。”他高兴地跑出教室,悄悄走进卧室,爬到了自己的床上。(王灵雪)

孙瑞雪:

    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成人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

 

秩序是文明的基础    

孙瑞雪

    为什么幼儿在出生不久就自发地要求秩序呢?这种需求到底能帮助孩子做什么?这种品质的建立,又对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一旦儿童有了良好的秩序感,他就会主动维护一个团体(一个班)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简单、友善。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能专注于自己的发展中。这似乎意味着,因为人遵守了内在的秩序,并且在外在也执行了这种秩序,生命的能量就有了目标,孩子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成长、探索未知的世界之中。

    秩序就是诚信。在一个有秩序的成人社会里,一个人、一个家庭遇到问题需要帮助,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个社会职能部门能解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它的正常工作,你不需要走后门、搞关系、讨好人……你就有了安全感,开始信任社会和他人,就有了尊严。长此以往,这种感觉就逐渐成了你的基本品质,你就会变成一个诚信的、也信任社会的人。

    秩序的破坏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儿童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中,不得不浪费生命成长的时间。在一个混乱的社会,能否得到公平的成长机会,并不取决于规则和秩序,而取决于某一个成人。这样就产生一些适合这样社会的品质,如卑微、讨好、投机、钻营、权力欲。

我们没有太多的能力把握生命内在的秩序,但我们清晰地知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并不是秩序中的关键。儿童内在的秩序我们无法改变,它就像生命需要成长一样,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外在物质秩序大概也容易建立,我们可以为孩子发展设计一个有序、整洁的物质环境。

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文环境。它必须也是有秩序的。这表现在它所建立的基本规则上。它是儿童得到均等发展机会的保证,是儿童智能的保证,还是儿童建构高贵品质的保证。这种秩序必须人人遵守。一旦不能保证这种秩序,它就会被权威代替。在一个权力本位的社会,决定孩子一切的是老师,就如同决定教师一切的是校长。秩序不是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而是掌握在某个拥有权力的人的手里。因为这一点,才使儿童惧怕学校,惧怕老师和成人,也使家长讨好教师,企盼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这种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心理问题,造成了智能的平庸、人格的卑微、人生的乏味。

第五章   4岁~5  

⑩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度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⑩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⑧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⑩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

⑩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⑨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⑩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⑩性别——对性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⑩绘画、认字、音乐

 

太爱你    

  记得我第一天上班,4岁的薇薇就在我手臂上吻个不停,边吻边说:“老师,我太爱你了!

  也许是她的吻打动了我,也许是她的吻让我有点困惑,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特意用目光搜索她的身影,结果我发现她总是与一个小男孩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爱上了晨晨,我才如梦初醒。这回,我的视野里又多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他们形影不离的情景让我想起热恋中的爱人。

  4岁的薇薇到了情感的敏感期。那些天,薇薇体贴得简直像个“温顺的小女人”,有好吃的,分享给晨晨;有好玩的,先让晨晨玩;甚至晨晨工作的时候,她也总在一旁安静地观看。有一会儿晨晨不在她眼前,她便会问我:“老师,你见到我的王子没?

  也许是这种“爱情”太感染人了,那天早晨,乾乾忍不住抓着薇薇说:“你是我的公主!”薇薇表示抗议,但没能挣脱他的双手,只好哭着喊老师,我赶过去后她告诉我:“我只想当晨晨的公主!”(曹玉青)

结婚和爱    

  一天.4岁的薇薇对我说:“老师,我结婚的时候穿这件衣服。”她穿着一件粉色带帽的小风衣,把帽子戴在头上,披着衣服。这样可能让她找到了结婚的感觉。

我问她:“那你为什么不穿婚纱呢?

薇薇说:“妈妈还没给我买。”

薇薇很认真地回答:“我的男朋友没有钱。老师,我的男朋友是蔡晨,他是我的王子,我是他的公主。”

  我也很认真地问她:“你爱他吗?

  薇薇严肃地回答:“爱呢。”

  我蹲下来:“他爱你吗?

  薇薇想了想:“不知道。”

  我继续追问:“他不爱你,你和他结婚吗?

  薇薇想了想,肯定地回答:“不。”(王灵雪)

孙瑞雪:

    在爱和自由中,儿童体验所有甜蜜和快乐的感觉。正常的、自由中的儿童表现出人类的本性——纯洁、善良、率真、超然。认识儿童,就是认识人的本质。

    好多日子过去了,薇薇认真地告诉我:“老师,我长大以后要

找一个真正的王子结婚。”然后,薇薇开始和其他孩子一块玩了。她情感的敏感期完整地度过了!

互相喜欢    

    昕昕今年4岁了,她经常对妈妈说:“妈妈,班上的小朋友中

我最喜欢晨晨,我就喜欢和他在一起。”如果哪一天晨晨没有上幼儿园,她就会很失落,觉得幼儿园没意思。晚上看电视,当电视上出现谈恋爱的镜头时,她马上会说:“妈妈,他们相爱了。”起初妈妈有点吃惊,和老师交流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妈妈会很认真地回答:“是的,他们相爱了。”

    一天晨读,突然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若若喜欢思瑶。”所有的孩子都看着他们笑。“好啊,这很正常。”我说。“喜欢一个人很正常,就像我喜欢你,喜欢你们每个人一样。”“老师,我也喜还你。”“我也喜欢。”“我们都喜欢你。”这时,若若、思瑶尴尬的表情缓和了很多。

  渐渐地,孩子们都能很自然地看待这个问题了。活动课上,三、五个男孩儿女孩儿坐在地毯上看影碟,你依着我,我靠着你。脸上的表情单纯可爱。(陈文慧)

孙瑞雪

  在小学班级里总能发现,没有接受过蒙氏教育的孩子常常用说流氓话、起哄、各种闹剧来满足他们对生理之别和男女之爱的探索。这时,老师和孩子们应该一起看一些美好的影片,探讨、校正他们的概念。同样一种东西,可以用科学、美好、健康的态度去认识,也可以用世俗、暧昧和下流的眼光去看待。

谁的派多    

  今天早上,4岁的优优拿了一个蛋黄派来幼儿同。4岁的纳宽看见了,问他:“优优,可不可以分享给我?

  “嗯。”优优表示可以。

  “可不可以多给我一点?”纳宽接着问。

  “不行。”优优反对。

  “你多给我一点,我先吃,你后吃,这样你的就比我的多了,是不是呀,优优。”纳宽劝说着。

  优优看着纳宽:“好的。”掰了一大块给纳宽,看着纳宽吃。

  坐在一旁的星星说:“不是的,优优,你的少,纳宽的比你多!

  纳宽有些着急:“可是我先吃的呀!这样最后优优的就比我多呀!

    纳宽大大吃了一口,让优优看:确实小了!纳宽大口大口地吃着,过了一会儿对优优说:“优优你现在也吃吧,你已经比我多了。”

    优优很高兴地说:“我的比你多。”说完,便开始吃他那块“多”的蛋黄派了。

孙瑞雪:

    也许纳宽并不是在哄骗优优,他就是那样想的。而优优也真是那样理解的。

    他们都开始使用思维和推定了。儿童推定时可能只以眼前看到的为准,这是思维开始启动时的现象,非常有趣;并且,儿童开始通过语言解决问题了。

    能按照大人的思路理解这一切吗?谁的大谁的小,谁吃亏了谁占便宜了,谁傻谁奸?

暖气片当钢琴    

    儿童音乐的敏感期出现在4岁左右。女儿的音乐敏感期就是在4岁时出现的。

    那时候,每天去幼儿园接她时,她总是拉着我的手上二楼(琴房在二楼):“妈妈我要弹钢琴。”有时一句话不说,拉着我的手就走。那段时间,我们常常是天黑透了才回家。

    《麦克唐拉》、《玛丽有只小绵羊》等一些简单的曲子就是那段时间学会的。家里当时没买钢琴,她就把老师的教科书借回家,把家里的暖气片当钢琴,摆上乐谱,煞有介事地边弹边唱,一弹就是几十分钟。 

这种情况持续了近3个月。后来,她虽然不像那段时间那样天天要弹琴,但这为她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瑛)

孙瑞雪:

  大多数儿童到四岁时,都会出现音乐的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中,儿童等待或寻找特别的音乐环境,跟音乐亲近,发展潜在的音乐天赋。有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很不容易,这个环境包括音乐本身、音乐设备,以及共同感受音乐的人。我们知道很多家长在逼着孩子练各种乐器,孩子对此无比痛苦。如果在音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顺其自然地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他们可能不用家长逼.自己就会去练;即使他们后来没有学什么乐器,但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乐感和鉴赏力,比起那些把拉琴当成拉大锯的痛苦的孩子,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也要好很多。

26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5:36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画完了再睡    

  女儿柳依4岁半时,有一天我去学校接孩子。老师告诉我,柳依绘画的敏感期到了,学校里什么课也不上,就要画画。我一听,赶忙到书店给孩子买了绘画的书,又买了专门教绘画的动画光盘。那天晚上,柳依从8点多开始,一边看光盘一边跟着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碰到不会的地方,她把片子倒回来重放,如果跟不上步骤,她会按暂停。

  陪她到了11点,我催她睡觉,开始她不理我,后来跟我发脾气:“你烦不烦!”我知道我打扰了她,又静静地守在一边等候。12点了,我实在熬不住了,跟她说:“妈妈实在困了,我们睡吧,明天再画。”她说:“妈妈,你先去睡,我画完了再睡。” 我只好自己去睡了。

  夜里,当我习惯性地翻身为她盖被时,发现她没在。一看表,天哪!已是凌晨2点了!我想小家伙肯定倒在沙发上睡着了。起身去客厅一看,她仍然精神百倍地边看边画,桌上已经摆了厚厚的一摞画,我数了数,一共55张。

  看我过来了,她把手里的画笔一扔,一头倒在我怀里。抱她去卧室的两步路上,她已呼呼大睡了。(  )

孙瑞雪:

    敏感期到来时,儿童都是不分时间、地点,一直做他感兴趣的事。从早晨做到晚上,甚至午饭也不去吃,有时持续许多天不出教室,或不进教室。到了家,会工作到深夜。老师或父母常常很矛盾,这样孩子的身体是否受得了?是否让孩子这样持续做下去?

    我的观察是,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毅力是惊人的。这种热情和毅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不用夸赞和奖励,不用培养和锻炼。

    但要加以保护。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正是我们成人,我们这些希望儿童热爱学习的成人,用我们旧有的所谓经验和想法,把这样的品质破坏了。

连续的数    

42个月的西西和班里的裕裕很要好。她俩经常在一起说话,极少处于工作状态,闹一阵后,俩人就携手出去玩。

2周来,西西一进教室便要求老师和她一起工作。第一天工作完后,她就轻松地掌握了奇偶数。这期间裕裕不断跑来观看,西西一直未受影响。

第二天、第三天,西西依然重复这项工作,但必须要老师陪伴,若老师走开,她会跟着老师走,让老师和她一起工作。我想她是需要老师的关注和赞许。

之后的两天内,工作完后她自己选择读“连续的数”。我没想到她能把数字连续读下来,而且不需要老师在逢十的时候给她提示。接下来的两天,她依然拿“连续的数”独立工作,也仍然书写作业纸,但平均写20个数字之后就不再继续。

这段时间里,裕裕也开始独立工作了,工作中她们变得自律且独立,两人都安静了许多。同前一段时间比简直判若两人。   (史红霞)

孙瑞雪:

儿童天生有数学心智。霍华德在他的多元智能论中阐述了这一理论。蒙特梭利也明确提出,每个儿童都有数学智能,无论早晚出现,一旦顺利建构起来,他们的数学都会学得非常好。

虫子醒了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了。捉毛毛虫和其他小虫子成了国际学校孩子们的一大乐事。  

42个月的剑宇也开始对小动物感兴趣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后院田埂的砖块底下发现了一个潮虫,从此每天番都拿一个纯净水瓶在后院的田埂找潮虫,在田里一呆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每当捉到潮虫,他便自豪地让别人看,当别人流露出害怕或厌恶的神情时,他头一歪,用迷惑的眼神看着对方,似乎很不理解!

 渐渐地,他又开始捉树上的毛毛虫。自从爱捉虫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撒娇、胡闹了。

  一次,他捉了个大毛毛虫带到班里。当时是洗手吃饭的时间,我把虫子先放在壁柜里。吃完饭后他跟我要虫子,我当时正在给一个小小孩喂饭,便对他说:“请你等待。”他坐在一边默默地等着。喂完了孩子,我进班收拾,他也跟了过来:“老师请帮忙,拿一下毛毛虫的瓶子。”我当时非常惊讶:以前他不会这么耐心等待的。(张娟)

孙瑞雪:

    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剑宇每天呆在院子里寻找虫子。如果没有自由的环境,这个学习的机会可能就丧失了。儿童有自发的学习兴趣,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他不是在书本中学,他是在生活中学。

    捉昆虫和观察昆虫是每个儿童都要经历的,儿童通过认识昆虫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结构和秘密。

爱美的钰钰    

    43个月时,钰钰爱美的敏感期到来了,那些日子,一进教室,她就一个人躲在化妆间内开始涂脂抹粉,整天化妆、打扮并欣赏自己。

化妆间是我在教室里专门为孩子设立的。在这之前,我专门给孩子们上过化妆课,展示过整个化妆过程。钰钰就是按照这一顺序给自己化妆的:先很认真地将自己的小手洗干净,然后抹油、搽粉、画眉、画唇线、涂口红、用棉棒擦去画到线外的口红、用面巾纸沾去多余的口红、打胭脂。然后把发辫梳理整齐。完成所有程序后,很自信地在镜子前自我欣赏半天,然后满足地离开。

过了大约1周半,她又开始在意起自己的头饰和衣着。常常问老师或小朋友:“看我穿这身衣服漂亮吗?”到了第3周,她开始喜欢画小哥哥小姐姐,给每个女孩子都画上小辫子和漂亮的头。(秦莹)

孙瑞雪

    审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从对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到对所用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再到对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最后上升到对环境、对内在气质、对艺术品质追求完美等等。

    审美的敏感表现在各个方面。女孩子4岁开始出现的审美意识将影响她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

当白雪公主    

    九点半了,孩子们各就各位开始工作。只有4岁多的圆圆和乐乐依然呆在情绪区里,不厌其烦地做着游戏——当白雪公主。俩人抢着当白雪公主,争得面红耳赤。一向执拗的乐乐为了把游戏进行完,做出了让步:“好吧,好吧!你先当一次白雪公主,然后我再当,行吗?”固执的圆圆点点头同意了。

    这段时间里,她们俩特别喜欢看《白雪公主》的光碟,俩人还常把纱巾当作白雪公主的披风披在头上,或找一些漂亮的丝带挂在头上,她们认为白雪公主就是这样的。

    不仅装束学白雪公主,行为上她们也模仿白雪公主。一向行动敏捷的乐乐走路姿势都变了,她说:“白雪公主走路很轻柔,举止优雅,对人友善。”跟人说话时,她的口气也变得很轻柔、温和,一反常态。

    乐乐有一件唐装,每次穿这身衣服来幼儿园,她都把领子竖起来。因为白雪公主的领子就是竖着的。

    这种情况持续到现在,已经半年了。白雪公主这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对乐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她变得高贵而友善,甚至还总结出影片的内涵——真爱能破解一切。(  )

孙瑞雪:

  在成人看来,童年是梦想的时代,但对于儿童来说,那梦想也就是真实。一个想当公主的女孩把自己打扮起来,走进教室;一个想当超人的男孩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站在楼道里。过两三年,儿童也许不再把他的愿望付诸行动,愿望只是他的心理活动。然而无论怎样,他以他的方式和偶像交流。

  这就是身份敏感期的内涵。这个案例讲述了女孩子身份确认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她追求美的东西,并把它延续到长大成人。

在教室里我们设有一个区域,叫作情绪区,不愿工作的孩子,可以在情绪区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情绪区是孩子的私人空间。

      

45个月的钰钰开始对色彩感兴趣了。每天一进教室,她就先拿一块带图形的板,把图形画下来,然后开始专注地涂色,从剪纸到涂色到完成作品,整个过程全都是她自己做,并且都做得很好,色彩的搭配也越来越协调。

一天早晨,钰钰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操作,而足准备了一些白纸,把色板的形状印在纸上,然后一点一点涂起色来,独自干了一上午。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她说不想吃饭,涂完色再吃,我同意了。其他孩子都快吃完时,我担心饭菜凉了,去叫她,她顺从地答应去吃饭,但要求吃完饭后继续涂色。我同意了。她匆匆吃完饭,又独自走进教室去完成剩余的涂色工作。(史红霞)

孙瑞雪:

    3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儿童喜欢认识色彩,这个时期过后.儿童就进入了涂色的敏感期。儿童涂色的过程为以后的书写作了准备,通过最初的乱涂,他的书写才会逐渐趋于规律。

    如果老师不强制、不诱导,绘画时儿童基本不太使用颜色,即使使用也不多,有时,一张画里只有一种颜色。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他选择玩具的颜色、选择衣服的颜色,等等。小学3年级后,儿童才会更多地将色彩表现在绘画中。

受伤的胳膊    

    4岁半的乔森举着胳膊叫我:“老师!我的胳膊破了。”我紧张地跑过去一看,他的胳膊伤了点表皮。对于我这个学医的人来说,这根本不算是伤口,但我知道这对孩子来说可是件大事。我要带他去敷药,但他挣脱了我的手:“我要上楼告诉王老师我的胳膊破了。”我劝他先敷药,他根本不理我,转身走了。一路举着胳膊见老师就喊:“老师,你看我的胳膊破了!”这时他们的海老师过来了,我问海老师:“乔森怎么回事?胳膊破了,来告诉我,又不让我敷药。好像要让所有人知道他胳膊破了。”海老师笑笑对我说:“他缺乏关注,想让每个人都知道,他会回来敷药的。”果然,过了一会儿,乔森又举着胳膊来了。敫完药,我想帮他放下袖子,他坚持不让放,就要露着受伤的胳膊。

    下午在大厅里又看见了乔森,他仍然露着受伤的胳膊,我走过去,还没等我开口,他就举起自己的胳膊:“老师,你看我的胳膊破了。”

就这样乔森露了一整天胳膊,逢人就说他胳膊破了,直到他妈妈来接他,这才当着妈妈的面,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袖子。(王灵雪)

孙瑞雪:

  儿童会利用或有意制造一些特别的情景以便获得别人关注。对乔森来说,是不是别人的关注和安慰满足不了他,他才举了一整天的胳膊?或者说为了引起妈妈的安慰和关注,才举了了一整天的胳膊?

  成人也有这个特点,想要引起谁的关注,就会在谁的面前有特别表现。看什么人在孩子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呢?肯定是父母、老师。通过看父母、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孩子判断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27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7:51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破坏性行为    

4岁的特特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和关照的孩子。他经常有一些破坏性行为,最严重的是从二楼往下扔东西。有一次,他竟然把小椅凳从二楼扔了下去,幸好当时楼下没有小朋友。我当时很严肃地告诉他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是有危险的。他也知道自己错了。

  但是今天特特又往楼下扔了一个饮料罐。我很着急:他每次都知道做错了,但就是不改。我必须想办法制止这种行为,让特特意识到危险性。

  我什么也没说,拉着他的手直接下了楼,告诉他,我要把这个饮料罐从二楼扔到他身上。特特吃惊地看着我,我转身开始上楼,特特惊慌地拉着我的手:“我不扔了!”我坚定地说:“不行,你必须站在这儿。”特特惊恐地望着我,我知道他有些害怕,心软了,担心我的做法太过分了,可我清楚,如果这样了结,他还会重复做危险的事。他早都有了经验,没什么大不了的,犯了错误,只要认错老师就不再追究。

    我很快调整好心态,拿定主意上了楼。我知道他在身后注视着我。站在楼上把饮料罐扔下去的那一刻,我看见特特惊恐地往后躲,饮料罐落在他身边,他愣住了!此刻的我对他是陌生的、可怕的。

    我直奔楼下!他需要我的安慰,需要我缓和他的恐惧。他注视着我,我也正视着他。我一字一句地说:“从楼上扔东西是危险的。”他直视着我,点点头。从他的目光中,我确信这次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经历也让我对这孩子有了更强的责任感。(王灵雪)

孙瑞雪:

    怎样面对有破坏行为和危险行为的儿童,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难题。我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以期尽可能完善地解决这类问题。我们的结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是爱。通过感受爱,儿童能接受和形成危险意识,并懂得防范危险。

秩序成习惯    

    李奥博是一个秩序感很好的孩子,虽然已经4岁半了,仍然保持着对外在秩序的敏感。

    进教室的时候,他总是把鞋整齐地归位在鞋架上,无需老师提醒。有一次我给他擦脸,他推开我的手,说要用他自己的毛巾,我突然意识到错了:因为太忙,我手里拿的是其他孩子的毛巾!

  他吃完饭总是把餐具放得整整齐齐,发现其他孩子没有把盘子放好时,会主动拿过去归位;发现没有归位好的小椅子、没折好的餐巾时,他也总是去摆放好、折好。

  李奥博从不拿别人的东西,当然也不允许别人没有征得同意随便拿他的东西。他从不侵犯别人,不说脏话,是个非常文明的“小绅士”。(闫华)

孙瑞雪:

  秩序一旦形成,会转化为品质体现在生活的任何方面,这就是素质。

  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

纸做的圆柱体    

  早晨九点半,小朋友开始工作了。4岁半的乐乐选择了彩色圆柱体红色组教具开始工作。专注地工作了几分钟后,她突然停止了教具操作,走到八角桌旁,拿出一张白纸又卷又贴。十几分钟过去了,乐乐完成了她的“作品”——一个最小的红色圆柱体 (她将白纸涂成红色)。我顿时明白了她的用意,原来她发现少了一个最小的红色圆柱体。(  )

孙瑞雪

  如果秩序的敏感期发展良好,儿童就会维护环境。

  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经历,就可能不理解他的一些做法。比如有个新来的孩子,总是突然间莫名其妙地哭,怎么都哄不好。后来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的哭有规律,那就是每天的下午一点,原来这是他妈妈的上班时间,每当这个时候,他妈妈都要离开他。

      

  下午,4岁半的凡凡跪在泳梯下玩沙子。他一手拿着袋子,一手抓起一把沙子装进去,当袋子里装满沙子,他就倒掉重新装。

    佳岱跑过来爬到泳梯栏杆上,对凡凡说:“哎,请你离开,请

你离开,”凡凡抬头看看他,又接着装沙子。佳岱不耐烦地冲他喊:“请离开,请……”还没喊完,佳岱忽然跳了下来,也开始装沙子:“来,我们做蛋糕!”玩了几分钟,佳岱扔下袋子又去别处了。

    过了10分钟,阿朱来了,他也对凡凡说:“请你离开,请你离开。”凡凡只是看看他,再看看远处的我,又低头继续装沙子。阿朱继续对他说:“请你离开……老师,他不离开。”阿朱边说边向我求助。

    我过去抱起凡凡,把他轻轻挪开了一些,他并没有因我的举动而受到打扰,仍是继续装沙子。

    佳岱又来了。他上去,玩了一会儿泳梯,然后跪在凡凡旁,和凡凡一起装起了沙子。凡凡没搭理佳岱,过了一会儿,佳岱没趣地走了。佳岱的离开也没引起凡凡的注意,他依然继续工作着。

    随后,又过来了一个小女孩。那小女孩也在旁边玩起沙子,不知何时,她脱下了r凡凡的一只鞋,举起那只鞋,倒出一些沙子。沙子撒在凡凡的脸上、衣服上,她立刻用手拍拍凡凡的脸和衣服,凡凡只是向远处张望了一下,压根儿没受到打扰。

  他整整工作了30分钟,我离开的时候,他还在那儿专注地装着沙子。(丁红霞)

孙瑞雪:

  每个孩子都有玩沙的敏感期。玩沙虽然简单,但意义绝不寻常。

  专注和充分工作是完整度过敏感期的前提。儿童从对事物的专注中整理和发展自己。如果儿童生活在自由的环境中,拥有选择的权利,专注的品质自然就会形成了。这就是自由的意义。

爱我有多深    

  4岁半的棒棒最近感情变得细腻起来。

  这两周来,每天早晨一下校车,他都要走到老师身边,深情地对老师说一声:“我来了。”老师蹲下和他打招呼时,他会亲老师一下.然后慢悠悠地走开(他的动作一向很缓慢)。他每天坚持这一程序,有时会站在那里,面带笑容地等着你做出喜爱他的反应。

  捧棒和单单是好朋友,俩人总在一起玩。过去俩人闹矛盾时,‘不跟你玩了”、“明天我不给你带好吃的”之类的话常从他俩口中说出,但这段时间俩人相处得很好。

  捧棒很让着单单,也很愿意照顾她。有一次,我们坐院车去参观机场。棒棒下车后,一直站在车门口等着单单,单单下车时,他赶忙伸手去扶,然后俩人一起拉手去排队。无论到哪,他都要和单单拉着手。

    一天早晨,我在院门口接孩子。院车到了,棒棒缓缓从车上下来,慢悠悠地最后一个走进大厅。我迎上前问候:“早上好!”他也回应道:“早上好!并伸出手让我抱他。我抱住他说:“老师爱你!你爱老师吗?”他笑眯眯地说“爱!”“爱得有多深?”他迟疑了一会儿:“一米六!

    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会用一米六来回答“爱有多深”。我说:“爱一个人不能用‘一米六’去回答,可以说‘爱得像海一样深。”他看了看我,想了片刻,似乎很不解地走开了。

    下午我又问同样的问题,他认真地看着我,干脆地说:“海水!(秦莹)

孙瑞雪:

    生活如歌,这歌的主旋律其实由情感谱成。

    情感的表达能力、表达方式、表达程度每个孩子都不同,我们要保护这些表达,让儿童没有障碍地用心和这个世界交流,做一个人格统一的人。

我们能结婚了    

    吃中午饭时,4岁半的思思哭着蹭到我身边:“我想妈妈

“为什么想妈妈呢?”“不知道。”第二天,思思又哭着来找我,我觉:

得不对劲儿,一再追问,她才说:“沛丰只和嘉宗玩,不和我玩,

说得非常伤心。我笑着说:“那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呀!

    第二天工作的时候,我看到沛丰和嘉宝、思思在桌子上画画聊天。思思说:“沛丰,我想嫁给你。”沛丰说:“不行不行,男人和女人结婚,男人必须比女人大,你比我大,我不能和你结婚。” 思思委屈地说:“我才比你大一点,没关系。”沛丰坚持说:“不行不行。”我走过去告诉他们:“爱不分年龄的,只要相爱,谁大都无所谓的。”沛丰说:“那我可以和思思结婚了?”我说:“是的。”思思听了笑着说:“看,我说可以吧!?”沛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时我才想起来,思思前几天总追问我,她到底比沛丰大多少!(潘玉荣)

孙瑞雪:

  你能想像婚姻的敏感期到来时,孩子们需要解决多少问题?需要建立多少正确的概念?需要迎接多少挑战?需要经历多少情感上的折磨和痛苦?这一切经历让孩子为成长积淀力量。

  孩子在建立婚姻的概念并应用它,并且真的投入了情感。儿童已认识到婚姻是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要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他还认识到婚姻是两性间的,有年龄特征,等等。

好爸爸坏爸爸    

  这天,4岁半的力力和爸爸一起上了接小朋友的车,他极不情愿地冲着爸爸说:“你下去,不要坐我们的车!”他爸爸有点不好意思:“爸爸马上就下车了。”我忍不住问:“力力,为什么不要爸爸坐车?”力力皱着眉说:“他坐在这儿太难看了,让他下去。”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想,又问他:“你为什么觉得爸爸难看?”他太恶心了,我讨厌他,我不想见到他。”力力委屈地哭了起来。他爸爸非常尴尬地问儿子:“你怎么这么大的脾气?”我震惊于孩子的话,也问他:“为什么这样说爸爸?…”因为他太狠心了,他要杀了全世界的人,我再也不想见他了。”他边哭边说。

  我明白了,爸爸肯定是无意识说了什么话让孩子忧虑、失望。这位爸爸还是位好爸爸,至少孩子敢当面指责他,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大多数孩子在爸爸面前做不到这一点。孩子的心里会存留。    (王灵雪)

孙瑞雪:

    成人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本应该比在任何场合都小心。但事实恰恰相反,成人往往在孩子面前比在任何场合都随便。放松的时候,成人潜意识里的东西暴露无遗,而我们的潜意大多有问题,因为我们成长得不甚好,我们还没有用潜意识说话的资格。

身体的分析    

    宇字已经47个月了,我发现他开始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起先他总是让我讲百科全书中人体的那部分,我讲时他听得特别仔细,唯恐落下哪句话。一次,我正给他讲,他突然指着图中一个男人的生殖器,接着又指指图中一个女人的同一个部位问:“为啥不一样呀?”我给他讲解了身体各部分的准确名称,并讲了生命的来历。听完后,他沉思了一会儿,问我:“老师,你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也是我妈妈生的。…”“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呀?”“对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他们是妈妈生的。”

   接下来的几天,他让我帮他画人体画,一张一张不断地画。我一边画,他一边在旁边问人体各部分的名称,还跟着我一起画,画得非常认真。

  以前每当别的小朋友碰他了,他就会指着被碰的地方跟老师说:“他碰我这了。”现在,他会说准确的身体部位了。有一天,他自己在院子里奔跑,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就哭了,我问他哪儿摔着了,他抽泣着,指着膝盖说:“膝——盖摔——疼了。”    (张娟)

孙瑞雪:

  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会在某一阶段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想了解身体每一部分的名称。

  这种认识的内容是: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这些部分有什么用途,有怎样的结构,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等等。

  儿童通过描画了解他的认识对象,当儿童想画某物之时,就是他想认知那物之时。帮助孩子画出和画好那个事物,是老师的任务之一。

  在孩子对某一事物敏感时,作为老师,应该用这个机会告诉他一个个准确的名称,形成初始的概念。这是概念形成的第一阶段。在名称中加进越来越多的内容,是概念的发展阶段。和孩子的相处中纠正和发展概念,力求对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刻和准确.是概念的完善阶段。

公主、矮人、王子和猎人    

  星期一下午的语言课,我给大组孩子设计的课程内容是阅读欣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阅读完后,孩子们开始讨论。这帮4岁~5岁的孩子对故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

    纳宽说:“我最喜欢王子,因为王子很帅。”

    许君洋的答案是:“我也最喜欢王子,因为王子有剑。”

    高若阳马上接着:“我喜欢王子和白雪公主,因为王子很爱白雪公主。”

    孟畅慢条斯理地说:“我喜欢猎人,因为猎人没有杀白雪公主。”

    刘美琦的答案是:“我与高若阳的看法相同,我喜欢白雪公主,还因为白雪公主很漂亮,很善良。”

    白旭说:“我喜欢七个小矮人,因为七个小矮人帮助了白雪公主。”

    我问的第二个问题是:“故事中你最不喜欢谁?

    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王后,在我的提示下,大家将王后概括为丑陋、恶毒。(未名)

孙瑞雪:

    我们希望优秀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能到幼儿园去和孩子交流,把人类的精神财富传送给孩子们。这段讨论中我们看到,在孩子们眼里,除了王后都是好人,但大家喜欢的侧重点不一样。这种侧重包含了每个孩子向往的个性,也体现着孩子们对一个问题的补充性的思考。

    正常儿童的艺术鉴赏力很高,只是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跟不上,以致很多成人不了解孩子们的鉴赏水平。曾经有一个3岁的孩子,用耳机听巴赫的音乐听了6遍,到了吃饭时间坚决不去吃,老师只好把午饭给他留着,让他听个够。 

28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9:16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自己想明白了    

儿子琪琪4岁多时,幼儿园来了个l岁半的小女孩嘉宝。几天后,琪琪脸上挂着彩回到了家,我问他怎么回事,他不肯说。去幼儿园同问老师,老师说那是嘉宝挠的,还说琪琪对嘉宝情有独钟。总是温柔地用手轻轻抚摸嘉宝的脸,并轻声唤她:“宝宝,宝宝。”每当这时,宝宝便毫不客气地伸手抓他的脸,而琪琪既不还手也不恼火。这可不是琪琪的风格,他一向是你若犯我我必犯你的!

没过多久,琪琪的苦恼更多了。他喜欢跟在宝宝后面为她服务,吃完饭喜欢拉着宝宝的手回教室,而宝宝正在经历攀爬的敏感期,坚决不让人拉着上楼。有一次,我看到琪琪遭宝宝拒绝后痛苦地躺在地上大哭,实在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就冲过去抱起他,拿出好吃的教他:“把好吃的给宝宝,她就能让你拉她的手上楼!”在一旁观看的孙咏然(5岁过一点)很同情地对我说:“不顶用,好吃的一吃完,宝宝就不让他拉了!”刚以为情况好转的琪琪,听完孙咏然的话又哇哇大哭起来。我一时想不出良策,又教儿子:“要不把你的车送宝宝?

受到了鼓励,儿子举着他心爱的车追宝宝去了,孙咏然不以为然地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

一天下午,我坐在大厅里观察孩子,琪琪的好朋友浩浩捧着一个大茄子兴奋地跑进了大厅。那是从后院的地里摘的。只见浩浩径直跑到卡卡(女,26个月)身边,伸出手:“卡卡,送给你。”卡卡正在和另一个同龄的小朋友玩,回头看看茄子,“嗯”了一声,转身接着玩。浩浩又转到卡卡的另一边:“卡卡,给你!”卡卡又“嗯——”了一声,继续玩。浩浩手捧大茄子,坚持不懈地在卡卡身边转悠着,非要把那个茄子送给卡卡可卡卡始终不领情。    I

    坚持了好一会儿,浩浩手里的茄子始终没送出去.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茄子放到栏杆上,走到卡卡身边,蹲下来.抱住卡卡的的一双小腿,想要站起来。因为不平衡,眼看着卡卡的头要往下栽,浩浩又弓下身,极有成就感地把卡卡放到地面上。

    半年后的一天,老师给孩子们发芒果干。嘉宝站在琪琪身后快速吃完手里的那份,然后把手伸出去:“琪琪,琪琪。” 琪琪面无表情地往前走,头也不回。我赶紧冲过去,一把把儿子拉到旁边,悄声说:“机会来了,快把芒果干给宝宝。妈妈再给你买。”儿子抬起头憨憨地说:“我已经不爱她了。”我惊异地问:“为什么?”“因为她不爱我!’我好半天没回过劲儿来,事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我还不知道。他已经自己解决了问题。

    晚上回家时,儿子坐在我的车后问我:“妈妈,如果我爱她,她不爱我,我们能结婚吗?”我克制自己多话的习惯问他:“你说呢?”他说:“不能。”我说:“对。”他又问:“妈妈,如果她爱我,我不爱她,我们能结婚吗?”我又问:“你说呢?”他说:“不能。”沉默了一会儿,他说:“应该这样:必须我爱他,她也爱我,这样我们才能结婚。”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儿童太接近真理了。(  )

孙瑞雪:

    晚饭后,坐在电视前,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台都在讲一个故事:他爱她,她不爱他,她爱上了另一个他;他无比痛苦,为之心碎。有的连续几十集,没完没了地演绎。我忍俊不禁,当然这是艺术创作。生活中,这个问题可能是在6岁前解决的。

 

沙沙的故事    

遭突然袭击    

  下午,我像往常一样上美术课。走进教室,发现孩子们有的坐在桌上,有的在剪纸,有的在游戏。我说:“请到老师这儿来,我为你们画一些你们喜欢的动物,然后你们来涂色。”

  正当我专注地画一头恐龙时,突然感到头部一阵剧痛,我的头发被猛地扯向后面。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也不能回头!突然一个身影从我身后闪出,并很快跑开。是沙沙踩在我身后的一把椅子上撕扯了我的头发!他飞快地跑同地毯上,脸上带着恶意的笑看着我。

  我非常气愤,走过去严厉地对他说:“请向我道歉!”教室里很安静,我看到他脸上掠过一丝不安,说了声:“对不起!”我说:“为什么这样?”他很快恢复了一脸的无所谓:“那又怎样?那又怎样?”

  我知道,平时沙沙也经常打老师的腰部或屁股。大家最多看他一眼,并不大惊小怪。

  我很难过,因为自己受到了伤害,也因为这个孩子粗野的行为和对人的仇恨。我知道这一切是由某个人造成的。只能期待着时间会冲刷掉原来生活的烙印,在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我们的宽容、忍耐最终能让孩子健康起来。(张娟)

孙瑞雪:

  幼小的儿童是环境的一面镜子,曾经被怎样对待,他就怎样对待别人。面对这种孩子,我们的老师付出了巨大的耐心、爱心和牺牲精神,老师们用理性控制着自己,把受到的伤害自己化解掉。

想给老师    

    沙沙是一个心理和人格状态都没有调整好的孩子。他怪异的行为有时让人无法理解。比如,他会用牙齿咬住你的衣服,跟疯了似的,他还会翻你的衣服口袋,并不是想拿你的什么东西,他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可他改不了。

    圣诞节那天,我和王老师在卧室里给孩子们拆爸爸妈妈送的礼物。沙沙的礼物是一个手提纸袋,他没有让老师帮他拆,一直自己提在手里。就在我忙着给孩子们拆礼物的时候,沙沙来到我身后,用手掀我裤子口袋。我说:“清不要翻老师的口袋,这是不礼貌的。”他有点尴尬地转身走了。过了一会儿,又转回来翻我的裤兜,我转过身郑重告诉他:“沙沙,不可以……”话未说完,看见他手里拿着一个大橙子,我一下明白了。他难为情地说:“你的兜太小了。”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将橙子放在我手里,转身就跑。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下午,我找了个时间,把他抱在怀里,看着他说:“沙沙,对不起,老师中午错怪你了,请原谅。也非常感谢你的橙子。”他温柔地微笑着,看看我,什么也没说,走了。(张娟)

孙瑞雪:

    孩子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感情,也发出了一个改正错误的信息,他给自己“下了一个台阶”。

    蒙氏方法有个原则,首先,凡是对自己和他人身心无害的事都不能算错。其次,儿童是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成长的。儿童常常会故意犯个小错误,他在试探成人,这样他就知道什么是错误,犯错误是什么感觉。然后他会改正这个错误。

 

不好意思道歉    

  我和沙沙一起阅读百科全书宇宙星系那一部分。读到航天飞机时,他告诉我,他想制作飞机。我对他说:“你自己制作。”30分钟后制作成功,拿着作品离开了。我猜他要到户外去玩。

  出大厅门的时候,他被王老师拦住了。天气比较冷,王老师让他穿外套,他不听,偏要往外跑,王老师去拉他时,他一把将衣服甩在王老师脸上!衣服的锁头立刻把王老师的脸打肿了,王老师当时疼得哭了起来,他却笑着跑了出去。我把他拉回来,让他给王老师道歉,可他就是不肯。

  一直僵持到吃午饭。我把他拉到王老师面前说:“请你看一看王老师的脸,被你打肿了,今天你必须给她道歉!”“就不道歉!”“那好,沙沙,你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给王老师道歉,请求她的原凉,要么就让王老师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你,让你自己感觉一下。”说这话时我很坚定,他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恐惧:“不!”他喊着,态度依然很强硬。我没有说话,看着他的脸,几秒钟后他对我说:“那你替我道歉。”“是你打了王老师,不是我,你必须自己去给她道歉,为你所做的负起责任。”“那你陪我一起去。”

“可以。”

我带着他来到王老师面前,他看着王老师的脸,神情难过起来:“王老师,对不起。”王老师说了几句话,表示原谅他。他好像一下子得到了解放,拉着我的手,乖乖跟我回班。(张娟)

孙瑞雪:

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儿童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29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29:32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挑勺子 今天沙沙不愿继续阅读百科全书,我阅读故事时,他在旁边只听了15分钟,然后回到班里的玩水区,反复把几个器皿中的水归入一个器皿中,重复30分钟后,几个同学叫他去户活动,他想了几秒钟说:“我不去,我要玩水。”接着自己一个人又玩了 20分钟。 中午吃午饭,他自己挑了勺子,我没有阻止。他挑勺子已经好长时间了,每次我们都制止他:“请你不要挑勺子了,依顺序拿好吗?勺子都是一样的。”但他每次都会挑。今天挑勺子看我没说,他稍稍有点惊讶,随即端着盘子,去别的班盛了满满一盘菜花。我告诉他:“沙沙,吃多少盛多少,你盛了这么多,必须吃完。”他点点头。当我照顾完别的孩子,回来再看他的时候。正对着盘里的菜犯愁。看我走过来了,他赶紧说:“我能吃完。”然后大口大口往嘴里送,我对他说:“吃不完这么多你可以少盛一些。好了,不想吃就归位吧!”他立刻将盘子归位,快步离开了餐厅。 看着他的背影,我突然自责起来,也许我不该说那番话。(张鹃)长大结婚 妞妞4岁8个月了。午睡后,我给妞妞梳头,妞妞说:“老师,等我长大结婚时,倩倩才能长我这么大。”“你在长,倩倩也在长呀!”“是的,可她没我长得快。”“那你要跟准结婚呢?”“等会儿告诉你。” 原来旁边有小朋友在喝水。等梳完头,旁边没人后,妞妞示意我把耳朵侧过来,然后悄悄趴在我耳边说:“我长大了要和好好结婚。”我看着她,她满脸是笑。“为什么?是因为他很优秀吗?”我问。妞妞使劲点头。 和妞妞妈妈交流时,她妈妈说,妞妞回家说了,班上一共有四个人要嫁给好好。妈妈告诉她:“我们国家的婚姻法是一夫一妻制。”第二天妞妞回来告诉妈妈:“我跟好好说了,他只能娶我一个人。”(陈文慧) 孙瑞雪: 不同性别的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儿童形成结婚的概念,表明他对性别、对自我、对异性已经有初步的感觉,作为家长和老师,对此不要大惊小怪,一定要平等地、正常地、科学地和孩子交流。喜欢识字 最近,5岁的儿子安吉早晨一起来就指着床头柜上的书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字?”“华艺出版社。”“这个呢?”“内蒙古出版社”。没过多久,床头柜上几十本书的书名和出版社的名字他都认识了。 带安吉上街,只要见招牌上的字他就要问,一次他和爸爸上街转.一路上不停地问,他爸爸不耐烦了:“你还小着呢,等你长大了在问吧。”安吉气得大哭,回到家还委屈地撅着嘴,不理爸爸。同时,安吉对词语的含义和语句的结构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童话故事书时他会问:“垂涎三尺是什么意思?”刚学会写简单的几个字后,他就开始分解和组合字的结构:“琪是王和其合起来的,构分开就是木和勾。”等等。 这段时间内,安吉掌握了大量的文字,学会使用很多词语,已经能进行简单的阅读了。(潘玉荣) 孙瑞雪: 认字的敏感期早于书写的敏感期,有时孩子4岁就开始进入了认字的敏感期。儿童认字的渠道和方法千奇百怪,但只要发现孩子开始对此感兴趣,就要抓住时机,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积 累 2000年3月~7月我在北京的幼儿园工作。给孩子们上主题课时,我把当天阅读的故事名称、主题都写在黑板上,做相应的项目时,就用手指着黑板上的字,边指边读,重复三遍。这样孩子们就有了多次认读汉字的机会。 平时给孩子读书时,我也是用手指着字,逐字逐句读。分享零食时,也会给孩子们指读包装袋上的字。很快,班里的几个大孩子:5岁多的刘思雨、4岁多的邱雨桐和张一然越来越爱看书了,她们三个人常常围坐在书架旁,一本接一本地看,最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三本儿歌书——《快乐的一天》、《快乐的一年》、《快乐的一生》上,遇到不会的字就来问老师,到后来,三本书的内容她们都可以背下来。指其中一个字、一句话,都能认读。 三个女孩有时也会看别的书,但她们最喜欢的还是《快乐的一生》——“哇,哇,哇,有个女孩落地了,她的名字叫玲玲…”这本书她们能读一个小时。后来我特意了解了一下,她们仨还认识全班小朋友的名字,认识很多食品的名称。这段时间,他们的家长问过我,幼儿园是不是开始教孩子认字了?(马钟玉) 孙瑞雪:那段时间,老有家长来学校问我们:你们是不是在教孩子认字?怎么电视上的字孩子都认得呀,孩子甚至能读出电视剧片尾那一长串的演员名字。我们也感到惊奇,没想到不知不觉中,孩子竞认识了那么多字。我们采用了和生活结合的识字方法。为了使文字紧密结合于生活,我们在家具、电器、学习用品上、生活用品上写上各自的名称。街上,很多单位和部门的门口本来就有名称,商店的商品也有名称。这样,当孩子识字的教感期到来时,他们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很多字和词,甚至达一千多字,而且这些字和词从一开始就是在生活中掌握的,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的结果。有准备的环境,是蒙特梭利方法的经典用语,是儿童发展中的条件。.儿童把文字和语音与它指称的对象在自己的生活中联系起来,使文字在儿童那里获得了它本来的意义。压力和动力 一凡5岁了。一天,他爸爸问孩子的情况,我说孩子精神状态很好,就是拒绝进教室,我问他爸爸是不是在家给孩子压力了,使孩子对吸收知识有了恐惧感? 一凡爸爸说:“每天他回家,我问他两件事,一件是他今天吃什么饭,一件是今天上什么课了。周六、周日我让他每天写两个小时的字,也让他看看书、打打电脑。我觉得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否则他以后怎么上学呢?” 我说:“事实上孩子天生就有吸收知识的本能,只有精神放松了,他才会对认识事物有兴趣。” 他爸爸坚持道:“哎,那可不行,我觉得只有给他一定的压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临走时,这个爸爸特意嘱咐我:“麻烦老师给盯紧点,一定要让他进教室上课。” 第二天,一凡刚从教室出来,我就热情地迎了上去:“一凡,咱们一起去工作吧!”“老师,我想去喝水,喝完水再来。”这一去就不见踪影。 有一次我听见他对张朔说:“咱们出去玩吧,一工作就没有玩的时间了!” 还有一天,班里的孩子都在教室工作,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在教室门口徘徊,因为他不想工作,而又没有人陪他一块玩。 孙瑞雪: 让孩子在他内在精神胚胎的指引下,选择一条他自己的发展之路,结果会比我们想像得好,但成人不了解孩子,不给孩子这个自我发展的机会,或者即使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敢“冒险”让孩子自我成长。成人难以想像一个自由中的儿童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成人得到自由很少。 学习是人的天性,婴儿从出生那天就开始学习了。学习认识和母体不同的空间、声音、光线、物体的形状……使尽全身解数去听、看、触、嗅……而成人认为儿童必须靠管、打、骂才会学习,因为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自问,从天生喜欢学习到什么都不爱学,是什么让一个孩子成了这样? 学习的方式、知识的难度都必须和孩子生命的成长阶段、认知状态以及每个孩子的兴趣相吻合。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30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0:02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这是班上几个5岁孩子的对话。

“老师,乐乐敲诈我。”纳宽说。

“他怎么敲诈你?”老师问。

“我们本来换了玩具,可他硬要更多的。”

“这真不可思议。”洋洋边拼插边说。

“什么叫不可思议?”虎虎问。

“就是想不通。”洋洋说。(陈文慧)

孙瑞雪:

科学教育的效果也表现在语言上。家长和教师改变了随意的说话方式,这种改变不仅是语言本身的准确和风趣上,它还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儿童对语词的使用和解释来自成人,来自同伴,来自生活,尤其来自父母和教师,当父母和教师的语言简明准确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不错。

解决问题的主题课    

我和石老师带混龄班,这个班的孩子年龄在2岁半~5岁之间。我们经常发现班里有孩子受到精神控制,受到控制的孩子很压抑,也很痛苦。经过认真商量,我们俩决定在主题课上解决这个问题。

     主题课上,孩子们围坐在我们旁边。石老师手里拿着瓶牛奶。

    “石老师,你能把牛奶送给我吗?”我问。    j

    “对不起,我不想送给你。”石老师说。    j

    “你要不给我,我再也不跟你玩了,不跟你做朋友了。”我作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孩子们看着我们。

    “好吧,没关系,我还会有其他的朋友。”石老师平静地说。

    我拿出一块糖。

    “你能把糖给我吗?”石老师问。

    “不!”我说。

    “那我不再和你玩,不和你做朋友。”石老师假装威胁我.

    “你不可以威胁人。”我平静地告诉石老师。

    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关注地看着我们俩。表演完毕后.孩子们相互对视着。我想他们已经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那天的主题课后,很少有孩子沮丧地独自坐在一边,也没有孩子因为不想送给别人玩具、食物来找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一个多月后,班里已经没有孩子“受到精神控制”了。(陈文慧)

孙瑞雪:

    关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是教师的主要责任,也是我们学校教学中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无论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小学的孩子,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能过月。问题出在家长那儿就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解决;班里出现问题由本班教师解决;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校长解决。而每个班出现的问题,大多在早晨的主题课上解决。

    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后出现了严重问题时才找原因,那时问题已经累积成一个巨大的疾瘤,改变它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

这堂主题课,不是用嘴说教,而是给孩子演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它给孩子说明了两个道理:一、你有重新选择朋友的权利;二、学会拒绝,学会承受拒绝;不用威胁的手段,但也不怕威胁。

主题课是个很好的办法,很多问题都能通过主题课得到解决。

生命的诞生    

  孙瑞雪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出来的:”这种

在成人看来玩笑的话,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即使孩子长大了.知道这是玩笑话,它给儿童带来的潜意识也很难消除。

    有些母亲是剖腹产,认为可以告诉孩子。一次,一个男孩听完妈妈的讲述后,泪流满面,抚摸着妈妈肚子上的伤痕,边哭边说:“等我长大了,绝不让我的妻子生小孩。”他认为妈妈受这般苦全都因为自己。

    一次中午值班,我给孩子们读《儿童世界百科全书》中“生命的诞生”。读完后,有三个孩子扑倒在我的怀里哭泣起来,其他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安静得一言不发。这件事让我震惊,他们为什么哭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下午,我在另一个班读了同样的内容,读完后,又有孩子哭了。这一天,我想了各种解释,但我心里明白,每种解释都牵强附会。晚上,我和儿子躺在一起,讲他出生的过程,儿子抱着我哭了。我又一次被震动,但依然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领悟到,生命的诞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某个地方,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来自那个地方,那就等于在我们眼前打开了另一扇生命之门,孩子们是被感动得哭了。

    学校里每一个孩子,到了一个年龄段就开始追问:“我从哪里来?”就开始读那一章:“生命的诞生。”并反复看上面的图画,有的持续几个月。这之后,他们开始对人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男女的差异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儿童开始区别自己了。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感到孤独、无能、无安全感首先是来自于人同自然界的基本联系的丧失。成人已经难以理解这一点了,而儿童身上还有自然的一部分天性,儿童需要知道,作为生命,我们有自然诞生和自然死亡的过程。这种来去自然的现象能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

  问题的症结在于,成人认为生命诞生的通道同性有着紧密的关系,而我们对性的认识不是从正常渠道得来的。这种偷偷摸摸的做法,因此更带有刺激性,所以成人会认为性是洪水猛兽。

  对于O12岁的儿童来说,认识性别、性器官以及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就像认识眼睛、鼻子一样。在我们小学,当老师将这些内容正面讲给孩子们时,孩子听得非常认真,象听任何其他课一样正常。其中一个孩子的生殖器官做了小手术,他就坦然告诉其他孩子,他不能跑操,其他孩子告诉老师时,就如同说他鼻子动了手术一样。没有一个孩子神神秘秘、大惊小怪,没有一个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有暖昧的想法。

 

31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0:12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第六章5岁~6岁  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 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 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 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 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是个男老师 下午,我照例去收拾教窒。整理木钉板的时候,发现铁锤不见了。找遍教室各个角落,毫无踪影,又问了几个曾操作过木钉板的孩子,也没有下落。不一会儿,5岁的宝宝进了教室,我又问她。“我看见了!”宝宝果断地回答。我继续追问:“你在哪儿看见的呀?”“在这儿!”她指着自己的脚下。“是一个老师拿走的!” “是个男老师……还是女老师?”我问。 “是个男老师!” 会是谁?除了作教具用,还会有什么用?会不会宝宝看错了?我又问道:“宝宝,你看清楚了,是像我一样的老师?还是象安老师一样的老师?” “像安老师一样的老师!”她看着我,目光坚定。 “那个老师怎么拿走的,他没说什么呀?” “他从教室里拿走了……他说他敲钉子去,一会儿就回来……” 说到这儿,她的眼睛不像先前那样直视着我,而是开始左顾由盼了。 l i, 我明白了。 “宝宝,请你看着我的眼睛……老师只是想知道真实的情况,你能告诉我吗?没关系的!” 宝宝怔怔地看了我一会,扑哧笑了:“没有,我没有看见铁锤。”(王莉) 孙瑞雪: 孩子也逗老师玩。如果有成人逗过孩子,孩子就会尝试逗成人。我们不提倡成人和孩子逗,以免话语真假难辨。 不一样的生日感觉 早晨,妞妞一上车就说:“毛老师,明天就是我的生日,我要 5岁了。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我问:“为什么?难道你不想过生目吗?”嗯,我想。可是我还没有想好给爸爸妈妈送什么礼物,因为我要感谢爸爸妈妈给我新生的这一天。”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 进了班.梅梅远远跑过来抱住我说:“毛老师,明天就是我的 生日,我就要5岁了。真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这样我就可以收到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看她兴奋的样子,我说:“时间很快会过去的,早上上完两节课,中午睡上一觉,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嗯。”她点头:“哦,老师,我要告诉你,明天也是妞妞的生日,我和她是同一天生的。”这时,妞妞走过来和梅梅手拉手说:“明天是我俩的生日。”她俩互相看了看,很幸福的样子。一旁的肖肖说:“什么,明天是你俩的生口,不会吧?”梅梅和妞蛆同声道:“就是的!” 肖肖激动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班里的其他小朋友:“明天是梅梅和妞妞的生日!”大家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梅晦和妞妞又一次幸福地笑了。(毛晓琴) 孙瑞雪: 过生日时,很多人围着孩子,很多双眼睛注视着孩子,很多个礼物让孩子高兴……人天生有一种需求,那就是想得到他人的关注、想引起他人的关注。得到关注不够的孩子就会变得“人来疯”,人多的场合把握不住分寸。给孩子过生日,让孩子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得尽可能多的关注是一种好办法。 也可以利用春节、圣诞节或其他节日来一次家庭聚会、朋友聚会,为每个朋友准备一份小礼物,精美地包裹好,让孩子挨个送出去。得到礼物后,客人们的热烈拥抱和真诚的感谢既让孩子得到了全体宾客的关注,又获得了每个人的关爱。这种方式是大功率地输送爱的方式,一年来上两三次,能极大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又能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情商和得体的言谈举止。 不同的孩子对生日的感觉不一样,对其他事物也是这样。成人也是如此,面对一个风景、一部电影、一篇小说、一次经历,人和人感觉都不一样。我们不仅珍惜每一次快乐的感觉,还常常创造美好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感觉就是创造生活。 对 峙 阳光明媚的春日,老师和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播种,大家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翻土、捉蚯蚓……干得热火朝天。 突然,我注意到培培站在秋千前,用威胁的目光和神情对坐在秋千上的露露说:“你下来!让我玩一会儿。” 5岁的露露没说话,两手紧紧握住秋千的绳子,用一种疑惑、犹豫、不解的眼神看着他。 培培见露露对他的威胁没反应,又往前走近一步,提高嗓门继续威胁:“你下来!让我玩一会儿。” 我着急了,刚想上前阻止培培,就见旁边玩绳子的张志华走了过来,,站在露露后边,伸出两只手,紧握住秋千的绳子,带着坚定、决不退让的神情看着培培。培培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疑惑。露露和张志华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三个孩子就这样对峙着,我能感觉到这是一场人格力量,心理力量的较量。大约3分钟过去了,张志华和露露脸上的坚定、不畏惧在不断增强,他俩的眼睛始终紧盯着培培。培培脸上的愤怒、霸气在逐渐减少,表情时而犹豫、时而困惑、时而紧张不安,最终在两个小孩子的“注视”下,默默离开了秋千架。(薛 梅) 孙瑞雪: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到我们学校,这些孩子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更大的生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不同教育理念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我们主张培养有个性的人,但生活的一些原则是每个孩子要遵守的,比如不可以打扰别人,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不能威胁别人,学会等待,等等。转过来几个月后,培培的变化很大,他也学会了遵守这些原则,并且他也从这种遵守中受益。 野蛮行为 今天是国庆长假后第一天上班。一个星期没见小朋友了,见到他们真是高兴。但从一大早(7:4()左右)开始,各班的小朋友不断来我这里告强强的状(男,5岁),不到1个小时竟然有七、八个状都是告他的。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传来哭声。 每次接到告状,我都找到他让他道歉,他每次都是满不在乎说一声“对不起”,然后继续惹是生非、欺负别人。看着他这样,除了让他道歉外,我真是不知该拿他怎么办。最后一次我告诉他:“你如果总这样对待别人,很难交到朋友的。”他对我的话挺反感,吃早点时,没来餐厅吃饭。 9点多,我来到了后院,见一部分小朋友正在那儿玩耍。忽然听到了哭声,顺着声音一看,又是强强在欺负人。我生气地走过去,请他向小朋友道歉,他反感地、不服气地瞪了我一眼,扔下一句“对不起”就走开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真是无可奈何。 没过两分钟,又听到一阵喊声。只见一堆小朋友围着强强,他又在威胁一个小孩子。我边走边想,既然道歉不起作用,这次就得让他去反省。 他不仅不去,嘴里还一个劲儿说:“凭啥!你干涉我的自由…”一听这话我更生气了,把他强行抱到教室,让他对着墙壁,好好想想自己的行为。 他小仅不肯站,反而一屁股坐在地上,用鞋底踩洁净的墙面,并不停地嘟哝:“你凭什么让我反省,你凭什么?……你干涉我的自由。”我真被激怒了,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所做的都是粗野行为,你不认错,所以必须反省!”他瞪着我怒气冲冲地问:“你凭什么?”我生气地说:“任何人看到你这种行为都有权制止,就像警察要把小偷和坏人抓起来。”他毫不理会,一会佯装唱歌,一会摆弄门。我又把他拉到卧室,当时我想,一定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野蛮,一定不能妥协。进了卧室我把门关上,他则躺在地上装睡。 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我有点纳闷,在床上坐了一会儿,情绪也稍微缓和了一些,我说:“如果你用这种态度和方法对待别人,你就找不到朋友和你一起玩。”他马上扔给我一句:“我才不稀罕和别人玩呢,我就喜欢自己一个人。”我立即回敬他:“那你干什么总去打扰别人,欺负别人?有本事你自己一个人玩。” 我们俩僵持着。过了片刻,鬼使神差地,我突然问了一句:“强强,是不是妈妈在家骂你了?”他“腾”一下子站起来,坐到我身边,仰着小脸着急地说:“是!她有时还打我呢!用那种带小钉子的板子,有好几次把我打得好疼!”看着他的表情,我的眼泪忍不住涌了上来:“妈妈为什么骂你打你?”“我吃饭吃得慢,还有,我不喜欢吃那种黏糊糊的东西,可她偏让我吃完。还有一次,我的橡皮泥有点干,我只是想让它变湿一点,就把它泡到了水里,结果又挨打了。” 我明白了,对他说:“你可以告诉妈妈,打人是野蛮的行为,或者你也可以告诉爸爸,说你不太喜欢妈妈的那种态度。”强强说:“我不想说。他们会吵架的。” 听到这话,我心里更难过了。孩子能体谅和理解成人,成人还不如孩子,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妈妈不理解你?”他点点头。“老师刚才对你的态度也非常不好,我给你道歉。我那样做有点野蛮。”他低头说:“没关系的。”“但你欺负比你小的孩子,这样行为就像你妈妈打你的行为一样。”他顺从地点点头。态度和几分钟前相比简直是180度大转弯! 我对他说:“你出去玩吧!”“我还是不出去,一出去我又会管不住自己的手了。”我带他出去。我到哪他跟到哪,我们来到了后院,他突然说了一句:“我妈妈的坏脾气转到了我身上。”我告诉他:“我会打电话给你妈妈,让她多理解你,并要告诉她打人是野蛮的行为。” 第二天,没有人来告强强的状,他也开始接纳我了。但我不知道问题是不是就这样解决了,我知道强强的妈妈很爱他,但她的态度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这便是强强来我们学校已经2年却没有进入状态的主要原因。(凌晓琪) 孙瑞雪: 说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是说儿童能吸收环境,儿童是成人的镜子。成人的言谈举止会被儿童吸收,然后通过儿童的行为折射出来。时间一长,当它被儿童深入吸收,环境的烙印就很难抹去了。 喝了就没有了 几天来,5岁的明明天天背着一瓶饮料来学校,但一天下来一口也不喝,下午又原封不动地把饮料背回去。我告诉明明:渴了就喝。”明明总是说:“我不想喝。”当我再想劝时,明明不耐烦了:“喝了就没有了。” 下午送明明下校车,我特意告诉明明妈妈,孩子不喝是因为喝了就没有了。明明妈妈忙解释:“我告诉过明明,喝了妈妈再给买,你看他就是不喝,又背回来了。” 第二天,明明还是背着那壶饮料来到了学校。我忍不住对他说:“今天在学校渴了就喝。”明明看着我说:“那瓶已经喝完了,妈妈又给我买了一瓶。”我挺高兴:“明明你看,喝完了妈妈还会给你买的”。明明低着头,表情有点沉痛:“那瓶永远都没有了。”对他的回答我有点吃惊:“明明,这瓶和那瓶一模一样。”明明继续严肃地说:“它们不是一瓶,它们不一样。” 说完这话,他不再理我了。 我突然发现,我不能理解此刻的这个孩子。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王灵雪) 孙瑞雪: 孩子有很多秘密成人还没有破解。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除了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行为,就是给予爱,爱能应付所有的情形。

32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2:21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我带的班孩子们大都5岁了。中午睡觉前收到弟弟的来信。拆开信,一张相片从信封中掉了下来,肖肖眼尖,一下子看到了:“是一张照片(表情很惊喜)!这是谁?是不是你老公,毛老师?”“不是,他是我弟弟。”一旁的石丛插话了:“毛老师还没有结婚。”肖肖继续看着照片:“好帅呀!你们看,毛老师的弟弟真帅呀!跟我爸爸-样,都穿着军装。”妞妞凑了过来:“毛老师,可不可以让我看一下?

    这时,班上的每个人都凑过来要求看。

    我对大家说:“好的,你们可以轮流看。”

    妞妞开始发表评论:“老师,我觉得你弟弟和你长得有点像,他是个军官,可真威风,他在哪呢?”“是吗?他在邯郸。”我回答道。“那么远呀,你是不是很想你的弟弟?”妞妞同情地问我:“是的。”我认真答道。

    这时,相片到了梅梅手上,她看了又看,对我笑了笑。

    旁边的呼延文卿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想从梅梅手中拿过照片:“你们都看了,该轮到我了。”

    梅梅很不情愿地将相片递给了呼延文卿。呼延文卿惊叹道:“我觉得毛老师的弟弟可真精神,他还可以抓坏蛋!我长大之后也要当个警察。”

  石丛纠正他:“毛老师的弟弟不是警察,是军官。”

  石丛接过照片,学着相片上的样子,原地立正,“啪”地一下向大家敬了个礼。

晓航笑了:“石丛真有意思!(接过相片)毛老师,你弟弟可真漂亮呀。”

壮壮撇了撇嘴:“才不是呢,只有对女人才说漂亮,我觉得毛老师的弟弟特别帅。”(毛晓琴)

孙瑞雪:

是不是有一种青春的气息?像初中以上孩子们的对话,虽然还有点稚气。

有人认为这是小孩子说大孩子的话。其实正相反,我们更常见大孩子说小孩子话。因为很多人在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进行这样的讨论,当他们成为大孩子,就会这样对话。

      

5岁的呼延文卿不高兴地走过来说:“刚才我在院子里不小心滑倒了,萧萧没有帮我,还嘲笑我说:‘看,滑倒了吧!我才高兴呢。”萧萧跟着走了进来,看着呼延文卿。呼延文卿说:“我以后再也不跟你玩了,我滑倒了你还嘲笑我,你以后摔倒了我也不帮你,看你怎么办!

萧萧看着呼延文卿,一声不吭。我对萧萧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互相帮助?”她没说话。我接着说:“如果你需要帮助时没人帮你,你会很不高兴,很伤心,是吗?”萧萧轻轻点点头。呼延文卿还是气呼呼地说:“你都不帮助别人,以后我也不帮你,再也不跟你玩了,看你一个人怎么办!

  说完,呼延文卿走了。旁边的徐嘉力说:“萧萧不愿意帮助人,我也不跟她玩。”妞妞、周景菲等都表示赞同。看周围的人全都这样反应,萧萧不知所措地哭了。

    我让其他人安静下来。萧萧坐在的座位上继续哭,看上去很伤心。过了六、七分钟,萧萧的哭声停了,满眼无助地望着我,我过去轻声说:“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他.”她看了我一会儿,点点头。“没关系,你可以对呼延文卿说对不起,老师相信你可以的。”

    这时呼延文卿走过来又说:“你都不愿意帮助别人…”我对呼延文卿说:“萧萧要给你道歉。”萧萧显得有些迟疑,我对她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萧萧慢慢抬起头:“对不起。”呼延文卿马上大度地说:“没关系。”

    萧萧顿时轻松了许多。(未名)

孙瑞雪:

儿童说话很简明,他们学习做朋友,学习解决矛盾,学习释解委屈。要让孩子学会:做错了事要道歉;对做错事并承认错误的人要给予原谅.

底是谁的    

    伦伦和雨荷都5岁了。

   一天,我正和伦伦坐在桌边聊天,雨荷从身边走了过去,伦伦忽然指着雨荷手里的东西大声说:“那是我的,老师那真是我的!”雨荷停住了脚步辩解道:“不是,是雨桐的,雨桐送给我的。”伦伦坚持道:“不是!是我的,是我妈妈给我买的!

    雨荷也着急起来:“不对!我知道你又想要别人的东西。”我坐在旁边始终没吭声。伦伦急忙给我解释:“老师,不信你看。”说着拿出一个玩具。”“那个能安在这儿,就是我妈妈给我一起买的。”

雨荷依然不相信:“那我先去问问雨桐。”她走了过去,跟雨桐说了些什么,不一会儿,她和雨桐都走了过来,雨桐说:“我并不知道是谁的,我在我抽屉里发现的,就把它送给雨荷了。”伦伦接着她的话说:“不是的,是我那次不想要了,就把它随便扔到你的抽屉里了。”那你就是送给她了,是她的东西她有权利处理。”雨荷评论道。“没有,我随便扔进去的,没有送给她,我最后还想要,但是我忘了。”伦伦辩解着。我对伦伦说:“伦伦,这说明你没有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不想要一个东西时要做出正确的处理,不能随手就扔进别人的抽屉,明白吗?”伦伦重重地点点头,雨荷也把东西还给了伦伦。(丁红霞)

孙瑞雪:

  物品的所有权怎样明确、怎样取得、怎样转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也是孩子们要面对的基本问题。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

  人需要依赖物品而生存,儿童要依赖物品而发展。获赠、交换是儿童取得物品所有权的主要方式.

几百万个天和零个天    

小欧5岁,红牛也5岁。小欧举着1个小石头问红牛:“这个石头有没有几百万个天那么大?”红牛不解地看着小欧。小欧又问:“这个石头有没有几百万个天大?

红牛说:“没有!

小欧问:“有没有几十万个天那么大?

红牛说:“没有!

小欧问:“有没有几万个天那么大?’’

红牛说:“没有!

    小欧问:“有没有几千个天那么大?

    红牛说:“没有!’’

    小欧问:“有没有几百个天那么大?

    红牛说:“没有!'

    小欧问:“有没有几十个天大?

    红牛说:“没有!

    小欧问:“有没有几个天大?

    红牛说:“没有!

    小欧问:“有没有一个天大?

    红牛说:“没有!

    小欧正打算离开,红牛说:“有零个天那么大!

    小欧想了想,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走了。(王晓燕)

孙瑞雪:

    儿童在某个时期,会出现一种数学的思维,那就是逼近无限的序列。从一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一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一十亿一百亿……直到语言不能表达。儿童从中体验并炫耀这个无限性。

    这种无限还不是理性的无限。石头和天本来是不能比的,天也不能以数计。儿童在这种原本不可比的比较中,感觉和体验着混沌未开的那种无限性。

    无限性是人类为之迷恋的问题之一,无限性因此具备一种美感。对无限性的理解产生了微积分,序列和极限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这个历程在儿童那里感性地经历着。

买房子    

  今天一大早,5岁的心心就沮丧地对我说:“我妈妈说了,以后不下给我买东西。”我忍不住问:“为什么?”她噘着小嘴说:“妈妈说要给我和妈妈买房子,就不能给我买东西。要不然我和妈妈就没房子住。”旁边的老师很认真地告诉她:“心心告诉妈妈,房子要买,你需要的东西也要买。”孩子认真地听着,我不知道她是否听明白了。

  买房子不是孩子的责任。对孩子来说,房子对他远没有玩具那么重要,他甚至对房子没什么感觉。家长会认为买房子是为孩子,是让孩子能有好的生活环境。

  如果把买房子的压力和责任加在孩子身上,并在孩子需求物品时压抑孩子,孩子对房子就很反感和怨恨,这时所谓的为孩子买房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好是对孩子不提房子。

  家长在买房子的时候,应当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同时为孩子的需求做好合理的安排。(未名)

孙瑞雪:

  如果孩子正处在某个敏感期,正好这个时期父母的所作所为和孩子敏感期的需求正相反,就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做父母的应该能够独自承担生活的压力,让孩子承担他成长的压力,这样可能更好。

  记得上大学时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好几个孩子生活,全家靠母亲给别人打工挣钱维生。每月取回薪水,母亲总是拿出一部分对孩子说:“这些钱存到银行,应急时用。”每个孩子的心里因为有了这么一小笔钱而感到踏实和安全。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离家走了。有一天,小女儿对妈妈说:“妈妈,银行里我们已经存了一大笔钱了。”母亲这才告诉孩子,她从未在银行存过一分钱。

33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3:15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捡纸片    

雄雄52个月了。

一天,整个上午雄雄都在剪纸、粘贴,很多碎纸片撒在地上。我本想过去提醒他,看他那么专注,便没有打扰他。

  45分钟以后,他拿着自己的作品离开了,去和毕中伟进行新的“创作”。我过去提醒他,他匆匆跑过来,随便将地上的纸片捡了捡又回去工作。看着地上没捡完的纸片和投入工作的他,我矛盾了,是该叫他回来捡呢,还是……

    最后我决定自己捡。刚蹲下捡了一会儿,雄雄忽然跑过来,蹲下来和我一起捡碎纸片。我们彼此相视一笑,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对孩子,我越来越相信:很多事你不用说,用你的行动去做效果更好。(张娟)

孙瑞雪:

类似情况总在发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有体会。有时候儿童应该做的事情不去做,那是他们顾不上,这时老师就去帮他们做。

科学教育方法的灵魂是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当孩子正处于专注中时,教师的正确做法是不打扰。这样才能使儿童有机会深入到事物中,并得到深入事物的体验。

学做饭    

小外甥女52个多月了,最近特别爱帮她妈妈做家务。妈妈和面时她要插手,刚吃完饭,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收拾碗筷。

有一次,她妈妈和完面,剩了一小块面团在案板上。吃过晚饭,我们都去看电视了,就是不见她的影子。我悄悄来到厨房门口,发现她正站在小板凳上(面板太高,她在脚下垫了个板凳)专心地揉面,揉一会儿,撒点面粉,然后用小擀面杖用力地擀着,就象一个科学家在全身心地做实验。我看了下表,她干了足有20分钟。觉察到我的存在时,她回过头看着我,满足地笑着。

我过去亲了她一下。“我想给你们做揪面!”她说。

还有一次,吃完饭我收拾厨房,她在一边帮忙。我正准备把案板上的一些菜叶扔掉,她跑过来说:“三姨,给我留下,我想切。”我犹豫了一下:“好吧。”就离开了。她站在小凳上,拿着刀,学大人的样儿开始切菜。我们家的菜刀比较大、比较沉,大人拿久了都会手酸,而她竟然将菜叶全部切成小颗粒,嘴里还念叨着,要给我们包饺子。

    正在这时,她妈妈来了。一见女儿拿着刀切东两,吓得大叫一声,愤怒地瞪着孩子。孩子的笑凝结在脸上,我赶紧制止了姐姐,并鼓励小俘女继续切。但她的兴趣已经被妈妈严厉的斥责破坏了。我很感慨,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时,能科学地引导孩子呢?

    这些日子,小外甥女每天晚上不但洗自己的袜子,还主动要求给姥姥、姥爷、小姨洗,并且洗得特别认真。

    我知道孩子在5岁左右会有一个社会活动的敏感期。看来小侄女的这个敏感期来临了。(张娟)

孙瑞雪:

    儿童做饭和成人做饭的意义不同。在儿童看来,会做饭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因而做饭是一种挑战,一种能力的展示,是成功完成一件事,是成长的一个内容。

    我们发现孩子敏感期的表现都非常独特而且具体。学大人做饭做菜就是一个,它有很多意义:学习动手,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感知大人的劳动,了解饭的来由,体验工作过程,享受成功感和为大家服务的快乐。

    为此学校专门设有家政课。有一次,教家政课的谭老师准备了四盒饮料:甜、酸、苦、咸。孩子们把这四种饮料喝得精光,连苦的也不剩,然后一个个浑浑噩噩地走了!过了几个月,他们才好像大梦初醒一样,从味觉中醒悟过来,重复同生活配对的练习

系鞋带    

5岁的刘一楠今天穿了双系鞋带的旅游鞋。工作完准备吃饭时.她坐在门口系鞋带。开饭铃响了,她依然不慌不忙地系鞋带。我在旁边等了一刻钟,她的鞋带还是没系上,但不请身边的我帮忙。我实在等不及了:“老师帮你系,该去吃饭了。”我帮她系好,她却不情愿地看我一眼,转身自己去吃饭。

中午我值班。孩子们都睡了,刘一楠却拿着一只鞋在床上摆弄。她妈妈曾经特意吩咐过我,中午一定要让她睡觉。我过去悄悄对她说:“刘一楠,清你把鞋放下睡觉好吗?”她看了看我,放下鞋躺在床上。睡了一会儿,我见她又把鞋抱在手上。

刚想过去提醒她,我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劲,就悄悄坐在旁边观察她。她原来在学系鞋带,琢磨着怎么打结,琢磨得非常投入,一点也没觉察到我的存在。中午起床时,刘一楠迅速穿好鞋、系好鞋带跑到我面前:“老师我会系鞋带了!”看着她自豪的样子,我由衷地夸奖她:“你真棒!’。(潘玉荣)

孙瑞雪:

其实,孩子的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但这个过程极容易被成人破坏、打扰。蒙特梭利说过一段话:“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的行动时,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上帮助他,而是在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上代替他。成人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因此他本人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儿童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得生长,谁会想到,给儿童他不需要的帮助,就是儿童经历的各种压制中的一个压制,而且这种压制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后果呢?

她说我什么都好    

儿子安吉5岁了。一天,我带安吉买菜,碰上他的同学佳佳。我让安吉邀请佳佳来家里做客。中午,佳佳来家里吃饭.

安吉不断往她碗里夹菜,很细心地照顾她。我心里偷偷乐——安吉从没对准有过这样的举动。

    吃完饭他们俩一起玩,我在旁边观察。我发现佳佳是个非常自然、诚实的小女孩,和儿子讨论问题,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摇头,性情非常好。俩人一起融洽地玩了一天。天黑了,安吉让佳佳住在我们家,我说这得征得她父母的同意。安吉急切地带着佳佳去问她父母,佳佳的父母没同意。回家后,安吉情绪不太好,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我爱人问:“安吉你怎么了?是不是因为佳佳?”我顺口说了句:“安吉谈恋爱了。”安吉当即扑上来打我,一边打一边说:“你坏,你说我!”我一下子意识到我的话让孩子尴尬了。

    过了一会儿,他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躺在沙发上,眼睛瞪着天花板,若有所失地问说:“妈妈,我的心情不好,你可以帮助我吗?”我说:“儿子,有妈妈在,不用发愁,我会帮助你的。你是不是很喜欢佳佳?你为什么喜欢她呢?

    安吉点点头说:“因为她很喜欢我,她说我什么都好。”我说:“那你可以去找她,并且想办法和她呆在一块。”

    第二天一早,安吉一起床就去找佳佳。以前他从不敢一个人过马路,可现在为了自己喜欢的人,他大胆地、安全地过了马路。一整天,安吉始终和佳佳呆在一起,佳佳很崇拜安吉,在安吉面前像小鸟一样乖巧依人,这使安吉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我会帮助和鼓励儿子,让他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建立一个正确的婚恋观。(潘玉荣)

孙瑞雪:

    恋爱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流露,妈妈爱孩子,就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在很多家庭中,大人要么把孩子的情感当作玩笑的话题,要么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因为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成人总是想当然地看待孩子。

厄尔尼诺和拉尼那    

  贝贝51个月了。刚开始跟他接触,发现他很乖,神情有点

羞涩,但我能看出来他渴望与人接近。中午值班时,孩子们都午睡了,有时会听到一阵嘤嘤的抽泣声。那是贝贝在哭..

  我不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凭经验猜测,以为他是想爷爷、想妈妈了。于是很在意他的一举一动,但不轻易去打扰他。

  贝贝有口吃的毛病。尤其刚开始说话时,一个音发好几遍,或者拉得很长才发出来。我很少打断他,只是偶尔告诉他:“别紧张,想好了再说。”

  他对我越来越信任,总是默默地跟着我,但从不向我提出要求。

  今年五月份开始,他每天给我讲一些天文方面的知识,如星座、

天象、星空、星系等等。还问我:“老师,你知道天空中有多少个星座?”然后自问自答。在这期间,他陆续知道了九大行星的名称并认识了它们,还能说出各自的特点。

  有一次他对我说:“老师,我告诉你吧,木星打扁了是土星,金星像一个金色的圆盘挂在夜空中。”一有时间就逮着我讲这些,如果早晨我没进教室,他就会到外面找我,拉着我进教室听他讲天文知识。

有一次,我找出一本天象图,有春、夏、秋、冬四季和星座分布。我发现他竟然认识很多星座,如大熊、小熊、北斗、牛郎、织女等,过了几天他对我说:“我又学了一点知识,我去爷爷奶奶那儿,和弟弟一起玩,玩得特别痛快。我还把爷爷奶奶训了一顿,他们一点也不懂天文,说什么狗吃了月亮……”

    贝贝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的光盘,这对他顺利度过这段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慢慢地,他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口吃的毛病也越来越轻了,还常说很成人化的口语。比如:“我

研究过天文,恐龙,还有水下的两种动物。”“让我给你讲讲动物方面的故事吧。”“幻苍草是野生毒草,人吃后会死亡。”以一种想不到的方式起作用”。“不全是这些方面,你知道别的国家的演变吗?”“这些先由印度演变到中国,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他的口头表达能力迅速发展着,到了让我吃惊的地步。

    九月中旬的一段时问,每天早晨,贝贝一到幼儿园必然问我同一个问题:“老师,你知道厄尔尼诺和拉尼那吗?”我知道那是专有名词,但不知道什么意思,便告诉他不知道。持续问了几天后,他终于找了个机会主动给我讲解起来。

    他先问了我几个问题:“第一,雷雨后空气为什么变得清新?第二,空气污染为什么是人类的大敌? 第三,赤潮是怎么出现的?”

    问话非常流畅,我欣喜地听着。

    “洛杉矶烟雾是由汽车引起的,先告诉你。死了一名演员,然后科学家说他得了什么病了,所以人类要调节好空气,为什么呢?因为臭氧的变化,臭氧也是氧气的一种……尊重植物才能把空气调节好。”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原来问题出在汽车身上。人不应该发明汽车,而火车、摩托车也很危险。…‘不断往地里施肥也不行,植物不断放出二氧化碳,排入江河湖泊中,是我们所说的‘废肥’ 

“赤潮是因为人类的破坏才出现的。”我赶紧插话举了几个我知道的例子。他听完评论道:“这是小破坏。”接着滔滔不绝讲了起来,根本不给我说活的机会:“工厂排废水引起那种细菌,那种细菌大面积出现能使鱼死亡。人们排废水到江河、湖泊里面,赤潮有时会变成红色,用那种方法一般就能判定水是什么颜色。”

“我再给你讲讲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的意思是上帝。一支的支,制止的止,是‘上帝支止’的意思。”

我怀疑应该是“上帝之子”,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

他采纳了。接着讲:“这是西班牙的翻译,‘上帝之子’,‘天下皇后之子’,他俩相伴相随,也可以把厄尔尼诺叫作上帝之子,也可以把拉尼那叫作上后之子。”

很长很长的一段活,非常丰富的语言,非常自信的评论。尽管我最后也没搞清到底什么是“厄尔尼诺”、“拉尼那”现象,但我知道贝贝懂了,从他滔滔不绝的表达中,我看到了一种强大的自信。他对这方面知识的敏感持续了5天,就在这5天里,他掌握了大量相关的东西,这与他父母在这段时间给予的帮助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贝贝,神情仍不时有点羞涩,但绝没有了早先的胆怯,他会在我面前放松地大笑,开玩笑,做各种好玩的动作。我再也没听到那嘤嘤的抽泣声。他成功而安全地度过了渴求知识的敏感期,人格状态也随之大幅提升。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真是太重要了!(史红霞)

孙瑞雪:

5岁过后,儿童会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时期。这段时间内,他对各种知识和情感产生强烈兴趣。只是每个孩子的关注点不同,时间的长短也不同,一般会持续一周、两周,这一两周内孩子可能什么都不做,每天就看、摸、说这方面的知识。“科技之光”这样的专题节目是这段时期孩子的最爱。这时,自由对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时成人来教孩子,孩子的敏感期就会不大折扣地流失掉,如果没有成人专心地倾听,孩子敏感期的激情和兴趣也不会这么持久和深入。这就是我们不断强调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原因。

34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3:40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区分男人和女人    

    儿子琪琪52个月了。一天回家后,他认真地问我:“妈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小朋友长了小鸡鸡,有的小朋友没有长,为什么?”我笑了起来,同其他孩子相比,他的这个敏感期似乎来得晚了点,因为他已经是5岁的孩子了。

    我说:“这叫生殖器,是区分男人和女人的第一性别特征。”他站在那儿想了一会儿,转身走了。但那天起,家里只要有人上卫生间他就尾随而进,要不站在旁边看,要不撅起屁股看。有一天,他爸爸“嗷——”地大叫一一声从厕所跑出来,哭丧着脸说:“在家上厕所都不安全!”全家人大惊失色,一问才知道是儿子闯了进去。有一天我在卫生间,儿子又跟进来了。我很生气地问儿子:“妈妈是女人还是男人?”他说:“女人!”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看头发和衣服!”我说:“这就对了,不必看那儿也能知道男人和女人。”他愣了一下,恍然大悟,从此这个节目就此结束。

    但他把认知方式转移了。他开始画汽车,画好后给每个司机都画一个小鸡鸡,老师问:“你为什么要画这个?”他非常惊讶地看着老师说:“因为他们是男的呀!

一段时间后,他又奇怪地指着我的胸问:“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都没长这个,而你、小姨、老师都长了?”我说:“这叫乳房,是区分男女的第二性别特征。”儿子问:“要它干什么用?”我说:“哺乳。”他说:“小姨根本没有孩子,她为什么也有?”我说:“她必须为未来的孩子准备。”他沉思了一会儿,接着问:“可是你已经哺完了,它为什么还不消失?”我说:“它是自然存在的,没法消失。”

几天后外婆看他,嫌太闹了,就说他:“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会闹你。”儿子听后哈哈大笑道:“外婆太愚蠢了,男人根本不能生孩子。”外婆吃惊地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男人没有乳房呀!''

其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对女性的乳房非常感兴趣,常常热情地过去拉开小姨和老师的衣领,伸进手去摸,然后认真地说:“乳房!”搞得小姨和老师都很难堪。我告诉她们这举动不涉及性意识和所谓的道德感,孩子仅仅是在认识人体,请她们体谅。好在他生活在一个进行教育科学实验的学校里,老师们都非常配合。

半年后,他对人体的兴趣慢慢地消失了,又开始和同龄的表弟一起喜欢起小动物来。那段时间里,我家院子里到处都是虾、螃蟹、蟾蜍、小鸡、小鸭、蜗牛和别人已经丢弃的刚孵出的鹌鹑。他和表弟的零用钱几乎都用在了这些东西上,有时用2元钱买来3只螃蟹,有时一整个下午不见踪影,到了晚上,两个孩子满脸满身糊着泥巴回来了,一人手里提着一桶蟾蜍。两个孩子喜欢动物的敏感期来了,这时他们5岁半。(均瑶)

孙瑞雪:

    人体差别的敏感期是人体敏感期的组成部分。男人和女人的区别表现在很多方面:生殖器官,发型和衣服,噪音和举止等。对同一个概念,比如性器官,儿童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显著不同,在大人眼里,这类概念包含着很多世俗的、道德的内容,而对孩子来说,他是在客观地认识世界,这只不过是他众多认识对象中的一个,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热爱小动物    

    琪琪和扬扬5岁半开始对动物感兴趣,那段时问里,俩人所有的生活内容都跟动物有关。

    两个孩子从5岁半起就几乎不再上幼儿园了。白天在院子里和动物们呆在一起,晚上请求爸爸带他们去市场买小鸡、小鸭。每周的零用钱一发到手里,俩人立刻就不见了踪影,那是跑到市场上买小动物了。他们很快和市场上的一个农村小男孩交上了朋友。一次,那个农村小男孩提着半桶蜗牛来找琪琪和扬扬,三人兴奋地说了半天,最终达成了交易,用2元钱买下了半桶蜗牛。过了几天,那个小男孩又来了,拿了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一条黑色的蚂蟥。三个孩子把蚂蟥倒在洗衣盆里,蚂蟥沿着盆沿往外爬,琪琪拉着我的手:“妈妈快看!他的前后有两个吸盘。”

    他们俩和农村小男孩的关系维持了很久。兄弟俩常常是干干净净提着小红桶出去,同来时已成了两个泥猴,有几次凉鞋也被渠水冲跑了。还有几次,俩人各提回一桶蟾蜍,蟾蜍满院子跑,钻到各处。早晨穿鞋时,鞋里也钻有蟾蜍,搞得我既恶心又害怕。

有时家里来了亲戚和朋友,一转眼客人和孩子都不见了。1小时后回来,买回兔子、乌龟、金鱼、小猫、水草……我责备两个孩子,他们回答:“叔叔自愿买的,不信你问!”到了星期天,两个孩子会急不可耐地串门,交流各自小动物的最新情况。一天中午,扬扬妈妈打电话说,扬扬痛不欲生,说乌龟死了,跑去一看,小乌龟又动了,这才破涕为笑,说乌龟刚刚冬眠了。

  冬天到了,琪琪买回一条狗,给狗起名白玉辉,常常叫狗:“白玉辉!到哥哥这里来。”让客人搞不清这是人名还是狗名。有了小狗,兄弟俩开始给小狗盖房子,砖泥结构,南、西各一个洞口,洞口用木条支撑,上面盖着玻璃顶。这一盖一发不可收,大冬天的.一个狗窝拆了盖,盖了拆,有时一天要拆3次,盖3次,换3个地方。一人提水,一人和泥;一人砌砖,一人送泥。盖好一个,俩人轮换着,抱着狗进去蹲半天。脚上的棉鞋都冻成了冰疙瘩。我有点担忧,他爸爸说:“不用担心,这么投入,这么忙活,这么愉快,不会生病的。”

   不久张柳依也加入了盖房子和抱狗的活动中。大冬天的,柳依的妈妈要给柳依穿棉衣,柳依满院子逃就是不穿,穿上衣服工作就不方便了!她妈妈说柳依常感冒、发烧,我让她试一试,让柳依同琪琪和扬扬多玩几天,看是不是会感冒。几天后,柳依哭着不去幼儿园了,天天和琪琪、扬扬一起盖房子、养狗,始终没有感冒。

    春天来了,两个孩子开始带着他们的小动物去上幼儿园。孩子们围着小动物欢天喜地,一起在幼儿园树林的地上挖了个洞,然后轮换着抱着小兔子蹲在坑里,排队体验这个奇怪的过程。

    6岁半时,兄弟俩开始对电脑产生了兴趣。动物的敏感期终于过去了。(均瑶)

孙瑞雪:

    达尔文上小学的时候,常常不上课,到学校后面的树林里玩小虫、小动物、观察植物。因为成绩不好,他爸爸怒斥他:“你给家族丢尽了脸面。”就在这玩耍中,达尔文同自然界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童年这段同自然沟通的经历,或许就没有今天我们认识的达尔文。

    通过调查杰出人物,一些心理学家发现,他们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513岁期间形成的经验和信仰。

    5岁左右,儿童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幼儿园、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在生活中、自然中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们同自然产生联系,仅借助于书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有一次,我和几个老师坐在办公室里,突然间,我们意识到大厅里一片沉寂,当时正应该是孩子们在大厅里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怎么了?几个老师立刻紧张起来,跑出办公室,发现所有的孩子都仰着头,一层一层地围起来看着什么。他们突然发出一阵惊叫声,突然又静下来。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蜘蛛从大厅的屋顶上悬掉在半空中,蜘蛛只要顺着丝往下掉或是往上爬,就引起孩子们惊喜的喊叫声,蜘蛛不动了,孩子们也突然鸦雀无声。

      

53个月的贺加贝比同龄的孩子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口头表达能力也很高,几乎接近成人的水平。近1个月来,他开始对拼音感兴趣了。

每天早晨一进教室,贝贝就去涂写砂纸拼音,开始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涂写,但到最后,肯定只剩他一个人还呆在语文区内。涂写完后,他还要把自己练写的小纸片装订成“册”,写上名字,颇有成就感地拿给老师看。

贝贝认拼音的敏感期持续了1个多月,每天除了涂写拼音,什么事也不做。以前的他感情比较脆弱、细腻,看到他现在每天这么投入地、忘我地工作,我由衷为他高兴。

最近4天,贝贝又不工作砂纸拼音了,他开始喜欢剪纸。有时他干脆不进教室,在卧室里和杨玉馨、赵楠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剪纸。(史红霞)

孙瑞雪:

儿童进入5岁左右,文字、符号(拼音)、涂色、数学逻辑、阅读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全国图书市场中的拼音挂图。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大概是一生中最好的记忆力,对儿童来说,符号就是符号,无需通过联想辅助记忆。这就像正常行走的人无需拐杖。拼音挂图上,“o”旁边画一个大公鸡,“n”旁边画一个“塔”,“ang”旁边是一个解放军。给孩子指“ang”,孩子先是说“解”,又说“放”,最后孩子十分肯定地说:“军!

    凡用这种方法学过拼音的孩子,看到拼音时肯定首先回忆那些图画.在我们学校里,只有孩子的敏感期到来时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且一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因为孩子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

    在根深蒂固的以考试为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为了在考场上证明自己而学习,但对正常的、快乐的儿童来说,学习是他们自发的兴趣,根本不是苦役。

35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5:32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霍雨薇5岁多了,还是对数学不感兴趣。她爸爸很着急,来找老师:“这样下去上小学怎么办?请老师想办法让她去操作数学教具。”

    其实我们老师也有点着急,便有意启发她去操作数学教具,但她依然整天画画,画画时专注、投入,状态非常好。

    我等待着。

    一天,霍雨薇突然对我说:“老师,我要做题。”我给她出了题,和她一起工作。虽然数的逻辑她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她依然很感兴趣地去做。从这天开始,霍雨薇好像突然开了窍,几乎天天都要操作数学教具

由此我更加坚信:敏感期是存在的,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学会等待儿童敏感期的自然到来。(潘玉荣)

孙瑞雪:

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这个教育方法的又一个“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然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

小车交换之后    

5岁半的明明和申奥拿着玩具车绕着沙坑玩,同样大的壮壮挡往了他们的路,开始争执起来,我走过去问:“壮壮怎么了?” 壮壮说:“他拿我的车,不还给我。”

明明争辩道:“不是的!是他跟我交换的!” 壮壮说:“可是他的王牌丢了!

  我让明明把事情讲清楚。

  明明说:“昨天我用一沓王牌换他的小车。”

  壮壮焦虑地说:“他的王牌丢了,我要我的车。”

  我问壮壮:“王牌是谁丢的?”壮壮说是他丢的。

  我告诉壮壮:“你用小车和明明交换了,如果你想要回小车,必须拿王牌来和他再交换。”

  明明说:“可是我不想再交换,他已经和我交换了,小车就是我的。”

  我对壮壮说:“已经交换的物品就是别人的了,你以后跟别人交换时先考虑好。交换了就不可以反悔。”壮壮不情愿地点着头,看看明明,无可奈何地离开了。(王灵雪)

孙瑞雪:

    交换玩具和食物是孩子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成长的需要。通过交换,物品有了新的归属,孩子也懂得了遵守交换的规则。

成功自信    

    这节美术课,孩子们要画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我提供了两个可爱的洋娃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画的内容。大多数孩子开始工作了,而5岁半的青青开始了她漫长的等待:下课。

    “你看,圆形可以表示它的头,三角形表示它的身体,长方形表示它的手和脚,你来试一试。”我对她说。

    “我不会,你帮我画好。”青青一点也不自信。“你可以的,相信自己。如果画图形有困难,你可以使用图形板。”我鼓励她,看她开始画了,我去观察其他孩子的工作情况。过了一会儿,青青把我叫到她身边:“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青青的图画纸上已经画了两个圆。

  “真不错!不过还少了点什么,你还愿意再试试吗?

  来回重复了几次后,青青完成了她的画作。两个光光头,一个向右倾斜,一个向左倾斜。“你的两个娃娃存哪呢?”我问她。“我不知道。我不会画他们的帽子。”青青看上去很为难。“我感觉他们像在天上飞。你需要我帮你吗?”我问她。“好的。”拿过笔.我给两个光头娃娃加了帽子、皮靴。“你再添上几个彩色气球,这样画会更完善。”青青似乎找到了兴趣,又趴到桌上,开始画了起来。为了鼓励她,课后我将她和几个孩子的画作展示在大厅的布告栏上。

  “你看老师贴了我的画。”青青高兴地四处说。从此,她再也不怕上美术课了。(徐颖)

孙瑞雪:

  青青刚转入我们学校不久。不只是这个孩子,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做什么不是由自己的内心指引,而是由教师引导。

  儿童的行动是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还是听教师的;他的内心有自发的力量,还是没有这种力量;他是坚定地要求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还是弱小地服从别人——这是蒙特梭利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我想妈妈    

正上阅读课,聪聪不小心挤了薇薇。5岁半的薇薇极委屈地告了老师。正在阅读的我只是拉聪聪坐好,但从薇薇的表情看得出她很委屈,快要哭出来了。我想她一会就会好的,就没有停止阅读。

    阅读结束了,薇薇不停地叫:“老师,你看他,他总挤我。”忙于指导工作的我,只对聪聪说了句:“聪聪,请你不要挤着她。” 聪聪不情愿地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过了一会,薇薇哭着来找我:“老师,他踩着我手了。”聪聪紧张地过来解释:“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我安慰了一下薇薇,让他们继续去工作,并开始留意他们工作状态。聪聪专注地工作着,根本顾及不到别人,薇薇却在一旁小心谨慎地留心别人怎么对她,并不时用乞求的眼神望着我。我有点纳闷,今天薇薇怎么了?工作不能专注,看上去还有些焦虑。

    我走过去坐在薇薇旁边,搂着她说:“截薇,两个人在一起工作需要配合。聪聪工作很投入,如果你也投入地工作,你们会合作得很好。”薇薇还是委屈地望着我,我想起阅读的时候没有安慰她,就笑着对薇薇说:“薇薇原谅聪聪,他不是故意的。老师和你们一起工作。”薇薇开始放松了,取完数量,挤到我怀里噘嘴说:“老师,我昨天没有见到妈妈,我在月月姐姐家住的,我想妈妈。”我一下子找到了她焦虑、脆弱的原因。她现在需要老师的安慰和关注,但更需要妈妈。(未名)

孙瑞雪:

    妈妈是孩子安全的来源,活力的来源,妈妈是孩子全部感情的寄托。妈妈绝不要无规则地离开孩子,更不要把孩子全托在什么地方,再好的地方也不能替代妈妈。

在学校找一个王子    

棒棒5岁多了。一天,我听到了他和康霞老师的一段对话。

棒棒:“你搬到我们家住,做我的姐姐吧。”

康霞:“那要是有一天你有了公主我怎么办?

棒棒:“那没关系,你也找一个王子。”

康霞:“我找不上怎么办?

棒棒:“我在学校给你找一个。和你们一起上课的安长喜能给你做王子。你告诉我你多大了?

康霞:“我21岁了。”

棒捧:“那不行,安长喜才20岁,你比他大,那让勉爷爷做你的王子吧。”又想了一下:“不行,勉爷爷太老了,他给门口坐的奶奶可以当王子。”(未名)

小食品的敏感    

5岁半的清清第一天到校是由妈妈陪着一起来的。和清清妈妈谈到孩子饮食方面的问题时,她妈妈说:“这个孩子只喜欢吃水果,不论在家,还是在以前那个幼儿同,她都比其他孩子爱吃水果。”妈妈还特意强调,因为她自己有蛀牙,所以格外注意,一般不给孩子太多的零食。

第二天分享课上。“今天,老师要给孩子们分享糖。”我的话音刚落,清清第一个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我身边。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她对食物特别敏感,目光经常落在其他孩子手中的食物上,却不开口要求分享;老师手里有食物她会马上靠近。这是口腔未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的表现。

 

昊昊到校半年多了,一直都存在侵犯性行为。老师要求家长配合,每天为孩子准备大量的食物供孩子选择。经过两个月的调整,孩子的侵犯性行为逐渐减少,性情改变很大。(文丽)

孙瑞雪:

    孩子的口腔敏感期通常出现在O2岁,过渡时间的长短跟所提供的满足条件有关。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抢别人的食物、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进入此敏感期或尚未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时,一定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和享用食物的机会。

可我喜欢她    

    5岁半的珍珍和环环坐在台阶上,珍珍手托着下巴,忧虑地望着远方,环环低着头,无助地摆弄着自己的手,不知所措,看上去像一对闹情绪的恋人。我上前问:“宝贝,怎么了,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吗?”珍珍噘着小嘴说:“我不喜欢他,可他总是跟着我。”旁边的环环忍不住了:“可是我很喜欢她,喜欢跟她玩。”

    原来真的是一段情感纠葛。我对环环说:“环环,我知道你很喜欢珍珍,可是珍珍不喜欢你,和你在一起她不快乐,这样你快乐吗?”“不快乐。”环环回答得很直接。“你希望她快乐吗?”“我想要她快乐。”说完,无奈地起身离开了珍珍,坐在另一边。

    我又试图去说服珍珍:“珍珍,环环很可爱,他很喜欢你,他希望你快乐。”“可他越是跟着我,我就越讨厌他,”说完,她毫不留情地离开了我。我又忍不住安慰环环:“环环,你可以找其他的小女孩,她们都很可爱,也喜欢和你在一起。”他有些伤心地说:“可我就喜欢珍珍,我觉得她漂亮。”真不知道珍珍在他眼里这么美,我换了一种方式:“老师知道你很难过,如果你想让她快乐就别跟着她。去找一个你喜欢她、她又喜欢你的小朋友,这样你们都会快乐的。你看嘟嘟多可爱呀,她一个人,她需要小伙伴的。”环环听懂了我的话:“我去找嘟嘟,我也喜欢她。”他高兴地叫着:“嘟嘟嘟嘟,我和你玩。”嘟嘟的小脸上立刻洋溢着笑容。(王灵雪)

孙瑞雪:

在幼儿教育中,怎样对待儿童的有性表征的友谊,是一个需要反复研究的课题。实际上儿童是没有性别的,但他们有和性相关的美感,这使儿童的情感变得微妙起来。在正常的、自然的、不受压抑的状态下,儿童很小就开始寻找有情感倾向的伙伴关系。

36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7:17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讨论和谁结婚    

    ()

每星期一早晨都有一节戏剧课,我们的戏剧课都是在真实的场景中上的。今天也不例外。

坐在去机场的车上,儿个5岁半的孩子热烈地谈论将来谁和谁结婚的问题。裕裕跪在座位上问后面的博文:“博文,你长大后是和我结婚还是和修仪结婚,你可想好了!

旁边的修仪听了裕裕的话,偷偷地抿着嘴笑。

博文沉吟了片刻:“我和修仪结婚! 听了博文的话,裕裕一下子跌坐在座位上,失落得一言不发。

    靠窗坐的马百泽立刻趴在裕裕耳边说:“裕裕,长大以后我和你结婚!

    已经沉寂的裕裕似乎一下子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站起来大声对着小朋友们说:“马百泽说了,长大以后他和我结婚!

    ()

    课间休息时我和陈老师聊天。

    正在画画的修仪突然转过头来,盯着陈老师微微隆起的腹部看了一会儿,然后问:“陈老师,你有男朋友吗?

    “我没有男朋友”

    “噢,那你得赶快找一个男朋友和他结婚!

    “为什么呀?

    “让他做你宝宝的爸爸呀!要不然你的小宝宝就没有爸爸了!

    陈老师惊讶地看着修仪:“可是我有老公呀!我的老公就是我小宝宝的爸爸。”

  “噢,原来这样的!’.

  修仪想了一会儿,又低下头画她的画了。(段武宽)

孙瑞雪:

    儿童要得到准确的结婚概念,看来需要在生活中经过多次讨论,并在真实的场合使用这个词。这也是儿童得到其他概念的途径。

争当公主    

坐在长椅上,听着垫子上的四个5岁的小朋友的谈话,非常有趣。

  明志神气十足地说:“我是‘奥特曼’。”雨桐得意洋洋地对另外两个女孩子说:“我当第一好公主。”她的话刚出口,樊琦和聂宇轩几乎同时说出了“我当第二个好公主”。然后俩人开始争起来:“我先当的。”“我先说出来的!”“我说出来你才说的!

  争执了大约1分钟,聂宇轩不耐烦地说:“那我当第五、第六个好公主”。樊琦应和着:“对!第五个、第六个公主最好啦。” 明志扭扭屁股,开始为她们跳舞,边跳边说:“我给你们跳舞!奥特曼给你们跳舞!”雨桐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我当第一个最善良、最美丽、最好的公主。”神情中充满向往。

樊琦随后说:“我当第二个好公主。”聂宇轩看了看樊琦:“我当第一百个好公主,第六百个好公主。”雨桐开始有点语无伦次起来:“我,我当最……不,我还是当最美的公主。”樊琦继续表示要当第二个好公主,大概看她俩的想法都挺坚定,聂宇轩也不甘示弱,大声宣布:“我当第四个公主,第四个公主最好。”

我低头偷偷乐。用这么长的时间去争当公主,可见她们已经设想要成为怎样一个人,可她们连数字顺序还闹不清楚呢。(丁红霞)

孙瑞雪:

这个情景并不复杂,但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注意:孩子无疑抓住了公主的人格特点:善良、美丽,尽管常常经受苦难,但总会苦尽甘来;这个特点和排在第几位没有关系;孩子无疑也知道为自己选定一个人格,这个人格是可以从一个不现实的外部获得的,但在现实中却不能重合。这么复杂的认识和表述是成人教会的吗?不是,这是儿童自己建构的。

拍王牌    

  学前班每年一次的拍王牌热又开始了。每年,都有一帮五、六岁的小家伙如痴如醉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

    龙龙委屈地来找老师:“老师,我把瑞瑞的王牌拍翻了,他不给我王牌。”

    我去问瑞瑞:“龙龙拍翻你的王牌,为什么不给他一张?”瑞瑞低着头说:“我还没想好。”可是你们的游戏规则是输了就要给对方一张,你应该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会有小朋友和你玩。如果你以为输给别人一张,很不舒服,你可以不和他玩。”“那好吧,给你。”瑞瑞勉强给了龙龙一张。

    过了一会儿,龙龙又焦急地来找我:“我把瑞瑞的玩具拍翻了,他就应该把车给我,可是他又不给了。”我又一次找瑞瑞,瑞瑞说:“我还没有想好!”我说:“如果你没想好,就不要和他玩这种游戏。”龙龙急了,说:“他想好了,他说的,我拍翻这个小车就给我。”“可是我爸爸不让,我爸爸会打我的。”瑞瑞急得哭了。

    瑞瑞的父母管得比较多,他平时自由作主的机会就少,这辆车输给同学很可能遭到父母责骂。我劝龙龙:“这辆车他不能支配,他需要父母的同意,如果你逼他遵守规则,他会很痛苦,请你原谅他。”龙龙说:“不行!他说好的,请他遵守游戏规则,要不我就不再和他玩!”我又安慰龙龙:“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你可以选择其他的同学玩。”

    龙龙气呼呼地离开了,不再理瑞瑞。我又对瑞瑞说:” 你不能支配自己的玩具时,就不要和同学真玩,你们先建立新的游戏规则去假玩。要真玩,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规则会失去同学对你的信任。”瑞瑞点点头,如释重负地离开了。

第二天,龙龙的爷爷找我说:龙龙昨天很难受,因为他拍瑞瑞的玩具,而瑞瑞不遵守游戏规则,没有给他。我又去安慰龙龙:“每个人都会犯些错误,不能遵守规则他自己也难受,他以后会做自己能够作主的事情,请给他机会。”龙龙点点头。 (王灵雪)

孙瑞雪:

一到4岁,拍王牌这个节目就开始在学校上演,5岁后进入高峰。孩子们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公平、承诺、后悔、争执、矛盾、果断、规则,简直和成人商品社会中的情形一模一样。

六、七岁的儿童玩这种输赢的游戏是他们成长的需要,这种游戏帮助儿童建立输和赢的概念,学会建立和遵守游戏规则。学校应该允许孩子们带玩具,让孩子们有机会进行各种交易。

到了小学3年级左右,经过几年的游戏,孩子们在处理这些事情时都能做到大度、公平、诚信。

晶晶的二三事    

    ()

这几天以来,5岁半的晶晶总是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别人侵害,,一旦别人侵犯自己,她会毫不客气地说:“请你给我道歉!”语气非常坚定。不仅如此,如果发现别人违反规则,她也是勇气十足地制止别人。    a

    那天,肖肖在教室里奔跑,晶晶立刻对我说:“老师,肖肖在教室里奔跑。”我告诉肖肖,教室里只能走。而晶晶却严肃删地提示肖肖:“请你给教室道歉。”逗得我们直笑,因为没有找到道歉的对象,她又对肖肖说:“哎,不对!请你给地道歉。”

    ()

    英语课上,晶晶和嘉力配合,在黑板前面演示动作,老师说:

stand and hand by hand,”晶晶没有意识到,嘉力就用重重的语气对晶晶说:“晶——晶!”晶晶激动地看了看嘉力,脸上突然泛起一片红色,有些尴尬。老师接着说第二个动作时,晶晶忽然冒出了一句:“老师,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下一个动作是stand and and back to back”。老师说话了,还有点尴尬的晶晶迅速背对着嘉力开始做动作,还轻轻扳动了一下嘉力的胳膊,力求配合得完美。

    ()

    吃饭时晶晶细致极了。早餐的苹果,有一点坏的地方,她就会提醒老师重新换一块。盛饭时,她不允许老师将两种菜混在一起放在盘子里,见别人把饭和菜搅在一起吃,她觉得很奇怪:“他怎么那样吃呀?(丁红霞)

孙瑞雪:

    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买了25个纯奶油雪糕,25个五仁糕(花生仁、葡萄干、芝麻等同时放在雪糕里),放在冰箱里由几个孩子自由选择。几小时后发现,五仁雪糕吃掉了一个半、剩的那半个留在桌上的杯子里,纯奶油雪糕一个不剩。孩子不愿选择五仁雪糕。孩子们喜欢分类分得清楚的东西。这种分类、归纳的逻辑,首先反映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晶晶吃饭严格分类就是一个典型。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认知态度,不要把饭菜搅在一起给孩子食用。

 

学会认错    

正在教室准备实验课的材料,段老师忽然领着子其对我说:“小丁,你去看一下,豪豪踢了他一下还不肯给他道歉。”我看到子其的鼻孔里塞了一卷面巾纸。事情比较严重。

来到后院,远远看见5岁半的豪豪正坐在蹦蹦床的台阶上穿鞋。我慢慢走过去,蹲下来说:“豪豪,请你把鞋穿好,我们去解决刚才的事情。”他看也不看我,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解决了呀!”我说:“请你先穿鞋好吗?”他问:“干吗呀?”我说:“先回教室,好吗?”他依然问:“干吗?”我说:“这件事情没解决,老师让你先回教室,自己想一会儿再解决,明白吗?”他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我陪在他身边,对他说:“没关系,有丁老师陪着你,你先去教室,等你想解决的时候再解决,可以吗?”

他没有回答,继续哭着。但我能感觉到他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没有刚才那么恐惧了。我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他边擦眼泪边点头。

他回到教室,低着头,恨不得把头装进抽屉,好像只要不让他面对这件事,干什么都行。我劝他:“没关系,做错了事要去解决,每个人都会犯错的。只要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三番五次劝说后,我拉着他的手去给子其道歉。(丁红霞)

孙瑞雪:

    其实,每个孩子做错事后都会恐惧,如果立刻让他去解决问题,孩子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会害怕面对现实。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然后再请他去解决,这样效果更好。

    儿童经常会犯错误,有时会犯较大的错误。我们要了解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有些错误是每个孩子必然要犯的。

    重要的不是不让孩子犯错,而是要让他们意识到错误、改正错误、以后少犯错误。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教师要有策略,有耐心,不要伤害孩子,要让孩子产生面对错误、解决问题的勇气,还要使孩子产生改正错误后的轻松的感觉。

说胖就哭    

    学前班的孩子们大都5岁半了。早晨的主题课,进行分享别人优点的内容。大家争先恐后地分享别人的优点。王北辰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看了看一旁的小虎虎,急不可耐地想说什么。“辰辰,你和大家来分享虎虎的优点。”我叫他。

    “我觉得他有一点胖。”辰辰的话音刚落,小虎虎“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辰辰不知所措,一脸的茫然。

    “小虎虎,你怎么了?”小虎虎只哭不答。

    “是因为他说你胖吗?”我问道,小虎虎点点头,哭得更委屈了。。

    “宝贝,你误会辰辰的意思了,他没有伤害你的意思,他喜欢你,说你胖是想说你很健壮、可爱。是这样吗?”我问辰辰。辰辰赶紧点点头。

    小虎虎含着泪上完了这节课。

  第二天瑞瑞跑来问我:“老师,胖是不是骂人的话?”“我认为不是。”“那虎虎为什么说我骂他?”“是吗?有些人可能介意别人这么说。如果他不开心,我们就不这样说。你说呢?

  我决定找小虎虎的妈妈了解情况。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一次小虎虎说妈妈是个胖妈妈,妈妈当时很严厉地对他说:“以后,不可以这样说妈妈。”打这以后,“胖”就成了小虎虎忌讳的词,他认为那是一个骂人的字眼,大家都不喜欢。(徐颖)

孙瑞雪:

  有一次.7岁的张柳依到我家玩,站在洗手池前,镜中映出她和我,,我笑着问她:“你妈妈胖还是我胖?”张柳依无比骄傲地说:“当然是我妈妈胖。”然后很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

  小虎虎为什么哭了?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第一,孩子在对妈妈用这个词之前已经掌握了“胖”的基本意义;第二,通过妈妈的反应,孩子认识到这个词具有贬义,但没有认识到这个贬义有前提条件;第三,通过伙伴对他用这个词,他知道了这个词的贬义并不是处处存在。

  “胖”在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是不同的概念。孩子们喜欢跑过来环抱住你,把头埋在你的怀中、胸前、肩窝里寻找安慰和安全感,胖的感觉一定是又踏实、又温馨。而成人对胖的感觉主要来自于审美和衣着。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自己将有机会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数钱数乱套了    

    ()

“明天早晨请大家带五元钱。门票四元,剩下一元我们买一些蔬菜。”坐在接送孩子的车上,我通知丹丹、雯雯、茜茜三个女孩。她们都已5岁多了。

    丹丹没听明白,问我:“丁老师,带五块钱还是四块钱?”“带五块,门票四块,剩下一块用来买蔬菜,比如说西红柿、黄瓜什么的。”我补充着,但看她的眼神,我估计她还是没听明白。

    果然,过了几秒钟她又问我:“丁老师,我带四块钱吗?”我竖起五个手指头说:“带五块钱。”“那四块钱还带吗?”雯雯在旁边问。我用同样的手势告诉她:“带五块钱就行了,因为四块钱加一块钱等于五块钱。”

    丹丹依然有些糊涂,她竖起四个指头说:“四块钱。”再竖起一个小指头说:“一块钱。”最后再竖起一只手说:“等于五块钱对吗?”我重重地点点头。

    坐在旁边的茜茜说:“我带一个四块钱,一个一块钱就够了。”我解释道:“没有四块钱的纸币,你带一个整五块钱就够了。”她看了看我,视线慢慢移向车窗外,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觉我的解释反而把她们弄糊涂了,索性不再解释,决定下车时通知家长。

    ()

    第二天,丹丹和雯雯带了五张一块的纸币,茜茜却带了一张十元纸币和一张五元纸币。一上车丹丹就拿出自己的钱给我看:“丁老师,我带钱了。”我点点头问:“带了五块钱?”她没回答我的问题,却在旁边一张一张数了起来。看着她数钱,茜茜发言了:“我妈妈说没有四块的钱,所以我妈妈就给我带了这两个钱。”丹丹问:“你带的是哪两个钱?”茜茜看了看我,举给她门俩看:“这两个钱。”我替她补充:“这是十块,这是五块,一共十五块钱。” 丹丹问:“带得够不够多?”茜茜自己也没搞清楚,就没回答丹丹的问题。丹丹批评茜茜:“你有用的没带,没用的带了。”我说:“茜茜带的钱足够了。”听完我这句话,茜茜顿时豁然开朗,对丹丹和雯雯说:“看,够了吧!

  她们三个人都放心了。我却有些茫然。应该怎样说话才能让孩子清楚地理解我的意思呢?(丁红霞)

孙瑞雪:

  这三个小女孩都5岁多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数量和数量的组合很模糊,她们数学逻辑的智能还没有启蒙。这时候,光靠说是没用的。当她们到了数学的敏感期,操作过大量的数学教具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力会大大提高。

      

  上几周,班里的书架上摆放了《看我是怎样长大的》这套书。许多小朋友都很感兴趣,要求老师讲给他们听,听完老师讲,然后再自己翻看图片。

  510个月的小男孩秦庆祥表现得更是明显。一进教室便去拿那套书,挑出几本让老师讲,再津津有味地自己看,偶尔自言自语说其中的内容。

  这套书共十六册,刚开始几天,他的兴趣总是在那几本(蝴蝶、青蛙、羊、小鸡等)上。重复两三天之后,他主动要求更换内容,有时他会把全套书“垄断”,一本一本翻看。(史红霞)

孙瑞雪:

  读书,读好书,永远读书,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书是人类精神的载体,通过书我们和古人对话,和世界对话。儿童天然地喜爱读书,因为求知是儿童的天性。

    一般来说,儿童的环境是偶然的。它不是专门、有意识准备的环境,所以儿童的将来是偶然的。

    但是有意识地准备环境是教育科学的要义。如果不尊重儿童心智成长的规律,想当然地安排儿童的工作和学习,使得儿童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儿童就会丧失很多敏感期,也就会丧失很多发展的机会。

大了也想让抱    

    中午看到蓉蓉,我说:“蓉蓉,我喜欢你,可以抱一抱你吗?”

蓉蓉点点头,我高兴地抱起了她。

    学前班快6岁的纪敏智看见这一情景,对我说:“你可以抱一抱我吗?”我以为他在开玩笑:“纪敏智,你都这么大了,还让我抱?”他又说:“老师,你抱一抱我嘛。”“那好吧。”我抱起纪敏智,他双手搂住我的脖子,把头靠在我肩上。

    抱了不到一分钟,纪敏智说:“对了,我还有一件事要做,我怎么忘了。”说完从我怀里出溜下来,走了。

    星期五早晨,去电视房的路上又碰到了纪敏智,他看见我说:“你可以抱一抱我吗?”我说:“当然可以。”铃声响了,我放下他去上课。他也一蹦一跳地走了。(金娟)

孙瑞雪:

    儿童是在抱中成长的。“妈妈抱抱。”“老师抱抱。”哭了“要抱抱”。难过了“要抱抱”。伤心了“要抱抱”。情绪不好了“要抱抱”。

    抱是爱的身体语言。小孩子、大孩子都需要爱。成人也需要爱,虽然我们的身体长大了,但我们还是要成长。没有爱,我们就不再成长。

  连刚出生的婴儿狗也需要爱来成长。我们家养了一只宠物小狗,无论何时它都主动去寻找爱,并且总能知道从谁那儿会得到那份爱。每一次,它都将头和脖子放在一个它最亲近的人身上,过好长时间,它才离开那个人,寻找其他玩的东西,或者寻找玩的伙伴。

  生命是依靠爱来生存、发展、成长的。儿童的成长经历决定着他成人后的情感状态,决定着他未来的婚姻生活和情感生活,也决定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保护并培养儿童自由、丰富的感情世界是我们能够给儿童的巨大财富。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使用这笔财富,努力同他人相处,并解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

  如果孩子的内心不放松、不自由,他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就容易变成一种讨好的关系,时间一久,当讨好这种品质固定在幼儿身上,他长大后势必会讨好别人,人就变得卑微。孩子的高贵品质来源于他作为一个人得到了尊重,这尊重体现在每—天、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

  雨果说:“生命中至高的快乐,就是我们有了被爱的把握。”

37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7:41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跟空气玩    

  下午,5岁多的一品在玩一只小蜻蜓,航航总是跟着她。进了教室.一品见航航还跟在自己后面,扭头就出去了,这时呼延大声对航航说:“你不要老是跟着人家,人家又不跟你玩!”航航不听他的劝告,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一品举着她的蜻蜓不耐烦地走进教室,对教室里的呼延说:“我要跟空气玩。”呼延接着话茬问:“你要跟空气玩?是不是你升到天堂去和那里的空气玩呀?”一品解释道:“我要跟地上的空气玩。”

    呼延质疑起来:“地上哪里有空气?”一品辩解道:“有呢,教室里有空气,看不见的。”呼延呆了一会儿,问:“那你怎么跟它玩?”一品冲着他笑了笑说:“空气过来,我要跟你玩。”呼延说:“空气是假的。”一品语气重重地辩驳道:“是真的,教室里就有空气。”

    这时一旁的陈笛说:“对,是假的。”“真的,到处都有空气,天空中也有空气,但我现在要跟地上的空气玩。”一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变,陈笛也不放弃自己看法:“假的!

    这时,一向温顺的一品对呼延、航航两人开心地笑着说:“走,咱们去跟空气玩吧!”航航一蹦一跳地走了出去,呼延也爽快地答应着:“走,要跟空气玩啦!(丁红霞)

孙瑞雪:

    儿重已经掌握了“空气”这个词,也对空气有了朦胧的感觉和模糊的认识。我就想:如果这时候能插入一堂空气的主题课该有多好!

    儿童的思路有时就在真理的边缘徘徊,也许,有的儿童通过争论能懂得一些真理;也许,有的儿童通过争论能增长自己的见识;也许,通过争论儿童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儿童无处不在学习。

    儿童是在生活中学习的。这就让我们考虑,教学应当怎样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儿童那里,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学充满生命力。显然,这个讨论将存于儿童的心中,对儿童以后对空气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秃子是不是哺乳动物    

我告诉孩子们,哺乳动物是有毛发的,并且用乳汁喂养自己的孩子。

58个月的海娅抚摸着自己的身体,激动地看着我说:“老师,我也是哺乳动物吗?

“是的。”我肯定地回答。

过了儿天,她满怀心事地走到我跟前问:“老师,那秃子是不不是哺乳动物?”我忍不住笑了:“秃子不是天生的,他们也曾经长有毛发。”“啊!”她释然地笑着跑开了。

  紧接着她开始喜欢画人体。有时会沮丧,冈为画得不够好。有时会拽着我,让我给她画,并嘱咐说:“不要画他们穿衣服,要一个男的,一个女的。”

她甚至想,应该让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洗澡,这样她好观察他们。

于是,我丌始给她讲人体,从头到脚,从皮肤到内脏,从血液到细胞,从男人到女人。她专注地听着,笑着。给她一本人体的百科全书,她会把它从头看到尾,来来回回地看,百看不厌。 (海颖)

孙瑞雪:

  5岁左右,几乎每个孩子都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这是他们开始认识“人”了。这种早期的认识,使女孩子想成为女人,男孩子想成为男人,也让孩子第一次坦然地接纳自己,爱自己。

 这种认识过后,儿童开始关注社会性的男女差别,这种关注从服饰开始。女孩关注自己的服饰,纷纷选择著名的女性作为自己的偶像: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男孩对女性化的服装开始提出抗议,兴趣集中在社会性的活动中。

不许进入本田    

    这是学前班的孩子们的故事。五、六岁的桐桐、呼延和一品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告诉我:“丁老师,我们在田里种了一棵松鼠。你帮我们写一个牌子,因为上次我们种的松树都被破坏了!”说着,桐桐抢先跑进教室,拿出一张纸交给我。

    我问:“写什么?你说我写吧。”桐桐想了一会儿:“不许进入本,本田,不许进入本田!”‘‘然后呢?”她说要思考一下,思考了片刻,说:“就这些!”我写好了,她把纸铺到膝盖上,把没写字的空白处撕掉,带着一品和呼延一溜烟走了。

    我也跟着他们到了田里。桐桐对一品、呼延两人说:“我们把纸条放在这儿。”边说边指着地上,然后又转过去指着另一块地方说:“这儿也得放一张,再让老师写一张吧。”我建议:“你们把纸条夹在这棵树枝上吧。要不爷爷打扫卫生会扫走的,而且风也会刮走纸条。”

    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把纸条夹在了松树枝上。恰巧幼儿班的两个小男孩跑过来了,桐桐过去对他们低声说了几句,那两个小男孩带着奇怪的表情离开了,桐桐对我说:“我告诉他们,不要破坏我们的田地。”

    一会儿,王也跑过来看热闹,桐桐立刻从树枝上取下纸条给王也看,王也惊讶地问:“干什么,什么呀?”桐桐说:“你好象不认识字?不许进入本田。”王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转身离开了。桐桐招呼一品、呼延过来种松树,三人刚蹲下来,就见明明和祖豪两人走过来了,桐桐迅速转身拿出纸条给他们看,这两人也觉得莫名其妙,桐桐用手指着上面的字说:“不许进入本田,知道吗?”明明和祖豪也离开了。

 他们仨开始安心地种松树。(丁红霞)

孙瑞雪:

  我们学校分给每班一块地。春天,孩子们种植,大豆、玉米是孩子们常种的植物,有时玉米收得很好,加餐后,老师们还有机会分享几个;有的年头,孩子们太好奇,每天剥着看,玉米自然也难以收获了。孩子们像爱小动物一样地喜欢着植物。

  这么小的年龄,不一定有绿化、封田育地、环境保护这样的意识,但实际上他们确实做着这样的事。儿童是天然的保护环境者,因为他们热爱大自然。

  儿童采用“公示”、“警告”等方法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虽然方法幼稚、简陋,但仍能看出儿童有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的智慧。

  “本田”就是“这块地”的意思。儿童除了从成人和同伴那里得到语词,也自己创造语词,经过纠正,儿童会逐渐用公用语词替代自造语词,因为他知道自造的语词别人听不懂,解释起来太费劲。

本来就有爱    

  早晨戏剧课,学前班的孩子们去参观“德克士”快餐,这帮孩子大都快6岁了。第一组孩了进去参观“条”的制作过程,第二组孩子在外面排队等待。这时张再晨说:“丁老师,丁老师,简丹说她爱刘阳。”我看着简丹,微笑着问:“是吗?”简丹很自信地使劲点点头:“嗯!我就是爱他,我本来就是有爱的。”旁边的几个孩子都笑了。我说:“老师爱你,也很爱刘阳。”她延伸着我的话:“对,两个班的孩子丁老师都爱!

    杨子煜不以为然地问我:“其他班的孩子你也爱吗?”我微笑着,点头示意。简丹接着问:“丁老师,你是不是爱幼儿园所有的孩子?”“嗯,教师爱每一个小朋友。”听了我的回答,他们都表现出很豁然的样子。我也站起来,心里特别惬意。

    不一会儿,杨粟裕过来说:“小丁老师,我要给你说个话。”他把双手放在我耳边,压低声音悄悄说:“我爱和逸飞,真的,我的的爱她。”唯恐我不相信,他又重复了一遍。我很高兴地说:“恩,我爱你,也爱和逸飞。”杨粟裕笑了,转身慢慢走到队伍里,轻轻牵起和逸飞的手。看着眼前的情景,我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欣慰。

    每个人心里都有爱,孩子也不例外,只不过她()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更纯真、稚气。孩子之间也需要表达爱意,也需要倾诉情感。(丁红霞)

孙瑞雪:

    当儿童获得了5年的关爱,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敏感期,爱的给予便会反馈回来。体现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爱的品质就可能以婚姻敏感期的形式出现。这为成人的婚姻打下了艮好基础。

    儿童互相喜欢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成长的需要吗?答案肯定的。这件事使儿童快乐,使儿童感到自己独特的意义,使儿童体悟来自同伴的关爱。我心中有个你;我知你心中有个我.这件事对成人意义非同寻常,对儿童也同样,爱是人的安全和幸福之源。

38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38:37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喜欢抽象概念的敏感期    

上学前班的都是一批五、六岁的孩子。教学中,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对抽象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每天早读,当我读完《伊索寓言》进行提问时,他们会问很多问题,理解后马上就能应用。我解释过“干涸”后,几个孩子听到“水干了”的故事内容,立刻就用上了这个概念:“公园里的湖干涸了。”

孩子们对表现人生、心理、情感的概念也很感兴趣,他们常常问什么是“人生”、“智慧”、“灵魂”、“幸福”、“说三道四”、“甜言蜜语”,“灰溜溜”、“悻悻”等,还强烈要求我演示“灰溜溜”是什么样子,甚至还要求我说一些“甜言蜜语”,让他们听一听。

5岁以前,孩子们总是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5岁开始,他们具备了捕捉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从捕捉概念开始的。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逐渐达到让人吃惊的地步,有时整堂课孩子们都会争相解释概念。

二年级一个孩子问:“什么叫手术?”没等老师解释,一个孩子说:“我做的是脑外科开颅手术,23个小时。”一个孩子立刻接上:“我妈妈做了腹腔手术,打开腹腔,去掉肿块。”另一个孩子:“我做的是肛漏手术,我姥爷给做的,3分钟完成。”然后问:“还有不知道手术的吗?

四年级开始,孩子们开始喜欢讨论一些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爱”、“什么是家庭”、“什么是撒谎”、“爱和家庭的关系”、“意外会改变人的一生吗”,等等。这表明他们的思考开始有了深度.喜欢思索一些形而上的问题了。(  )

交际的敏感期    

    班上的周凡青、胡格溶、刘美琦、陈源几个人经常在一起,形影不离。在学校里,经常能看到他们或徜徉于田间地头,或在大厅里载歌载舞,或在长条凳上促膝交谈,或头碰头凑在桌子上画画。

    5岁~6岁的孩子逐渐进入了交际的敏感期。他们交往的形式不再是一对一,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小团队中彼此认同,相互学习,形成一种愉快、默契的合作关系。

    他们常常自己解决问题,基本不需要老师出面调解。很在意彼此的态度,周凡青曾因为琦琦说过类似于“我们不和你玩了”这样的话币丁暗自伤心,仿佛这个小团队抛弃了她,当时想尽办法都无法化解她心中的忧郁,直到这个小团队同她“尽释前嫌”,她才重新愉快起来一

    胡格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他们对我读的一本讲礼仪的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其中一些内容记忆犹新,如接受别人礼物时不要说三道四、为把某件事做得很出色的孩子鼓掌、用眼睛和别人沟通等。偶尔有一次早读时我忘记阅读这本书,他们就争相提醒我。(  )

孙瑞雪:

    5岁以前孩子们交往的特征常常是一对一,通过交换物品、食物、玩具进行,往往矛盾不断,但流泪解决问题的同时又重新和好。

这段时间的交往对人的一生实在太重要了。在自由中,孩子们平等地交往着,学会了承受、判断,如何说话、如何把握他人的心理、如何找到感觉。有了这些基础,5岁以后儿童结束了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了三四人一组的交往中,并且在选择朋友上有了明显的精神倾向,也基本结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交友方式。

他们开始相互表达爱意、解除孤独,也开始出现从心理上对别人的控制和反控制,出现了情感上的依赖和沟通。

  这奠定了孩子们的人际智能基础。

消灭与解救男人    

  学前班的孩子们都快6岁了,该上小学了。今天戏剧课,特意安排参观小学。步行到了唐徕小学,前面有其他班正在参观,我们班站在树阴下等待。

  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席地而坐。有的玩王牌,有的读宠物小精灵,还有的在说悄悄话。

  我正在旁边惬意地看着,杨磬怡突然跑了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段老师,我有个好哥哥,他姓杨,他属羊,他是山羊座! 杨磬怡刚说完,一旁的马百泽说:“我是魔蝎座!”后边的李麦歌接着说:“我是双鱼座!”“段老师,你是什么座?”马百泽转过头来问我。“我是处女座!”“处理座?”马百泽若有所思,“是不是专门处理世界上乱七八糟的事情?

  我忍不住乐了:“是处女座!不是处理座!”“处女座?”马百泽沉吟了几秒,然后对李麦歌说:“段老师是处女座,我是处男座,我要把全世界的男人都消灭光,只剩下我和段老师!  我哈哈大笑,李麦歌接着马百泽的话头一本正经地说:你要是消灭全世界的男人,我就要解救全世界的男人,因为我是双子座!(段武宽)

孙瑞雪:

    这个年龄儿童的语言非常接近成人的语言,这类谈论有逻辑锁链,又有意识流的性质。常先有一个引发的话,即“引起”,然后就有逻辑的连锁反应,在意义的突转处,总是双关语词或打岔语。这样,整个话语就横生了妙趣。

      

  6岁的祥祥很喜欢折纸、撕纸,有几天,他把成打沓的纸随便折起来,装进口袋带回家去工作。

    一天中午,他不想睡午觉,要工作,我答应了。小朋友们都睡着之后,我去教室找他,发现他在情绪区睡着了,铺着一个工作毯,盖着一个工作毯,怀里抱着一塑料袋纸屑。我把他抱到卧室,打开袋子,发现里面塞满了撕成方形的小纸片。

    下午,我问他为什么撕那么多纸。他说快过年了,要把这些纸片贴在他家墙壁脏的地方。

    真奇怪的想法!不知是敷衍我还是他真这么想。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他把纸片分给小朋友们,让大家一起向外撒。我恍然,难道他是为了这个片刻而那么费劲地去撕这些纸屑?

    接下来的两天他不撕纸了,开始卷纸,把纸卷成细筒状.一截一截接起来,存在作品柜里,下午回家时兴奋地带走。我仍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孩子的心思有时真让人捉摸不透!(史红霞)

孙瑞雪:

  这确是一个未解之谜。孩子是在按照心灵胚胎的指引去建构自己吧?老师能做的,就是让他去完成这些事情,不去干扰他。

  玩纸、撕纸、折纸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活动,纸也是孩子们一种天然的学习工具。

端两份饭    

 6岁的健健比较胆小,平时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总爱看别人的脸色,,对待小朋友小心翼翼,面对老师也小心谨慎。

  近一周来,每次吃饭他都要端两份。我假装没注意到,但心里为这个胆小、善良的小男孩高兴——他丌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半个月过去,,一天中午,我找了个机会问他:“健健,你为什么每次端两份饭?”健健笑眯眯地回答:“老师,我给聪聪端一份,他来得晚。”“噢——”我恍然大悟,想起来了,这些天聪聪好象没来端饭。我又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给他端饭呀?”健健自豪地抬起脸来:“聪聪是我的好朋友。”

  健健就这样持续地、默默地为聪聪端着饭,从不告诉聪聪,每次都悄悄把饭放在聪聪的位置上,然后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我为他能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高兴。(王灵雪)

孙瑞雪:   

  悄悄的、默默的爱,是人类最含蓄、最美妙的爱的形式之一。

  作为一个胆怯的孩子,健健始终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他慢慢敞开了心扉,以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

“奶奶,你会把小树压弯的”    

    一天,妈妈带6岁的王昊去公园玩,路过小树林时,看到一位奶奶在锻炼身体。她把腿搭在一棵小树上,向下压着腿:

    王昊走上前去对那位老奶奶说:“奶奶,你看小树这么小.你把腿压上去会把它压弯的。如果有人把腿压在你身上,你肯定也不舒服。”听了这活,老奶奶把腿从小树上拿了下来,并吃惊地看着王昊。

    王昊和妈妈离开时,老奶奶正在把这件事讲给一位老爷爷听,老爷爷不住地点头,用同样惊奇的目光看着走远的孩子。    (海颖)

孙瑞雪:

    爱护小树,爱护生命,表明孩子对生命充满感情,保护儿童心中美好的感情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的心思也能猜    

    6岁的小女孩珈珈一直和年龄相仿的小男孩沛丰、小女孩嘉宝是好朋友。三个人中,嘉宝最有感召力,她总有新鲜的玩意儿和新鲜的玩法,不少小朋友都愿意跟着她玩。

    五月中旬的一段时问,珈珈的情绪糟透了,每天来院都要莫名其妙地哭闹,吵着要回家找妈妈。起先我有点纳闷:她一直很自律呀。几次之后,我抱起她,问她心里是不是有什么事,刚开始她什么也不肯说。我根据平时的观察,问她是不是和沛丰发生了矛盾?她点点头,轻轻抽泣起来,看上去非常伤心。她说,沛丰和嘉宝好,并当着嘉宝的面对她大吼。珈珈边说边哭,难过极了。我知道那是种什么滋味,一种无法承受的打击,珈珈“爱上” 沛丰了。

平时我就发现,珈珈很在乎沛丰对嘉宝的态度,总在比较他对谁更好一些。哭完以后,她对我说再也不理沛丰了,而此时沛丰就在身边。两个人一起哭了起来。我知道,虽然年龄这么小,他们已经要面对感情无法分享这个事实。

自那天后,珈珈每天来院后总是跟着我,要我抱她,早晨来第一句话就是“不跟沛丰玩”。但他俩又常常同时偎在我身上。有几天嘉宝没来幼儿园,他俩又像往常一样在一起玩,似乎忘记了彼此间的不愉快。

珈珈的内心细腻而敏感,我想这次经历会使她成长起来,而我能做的,便是抱着她,倾听她,分担她敏感而纯真的情感波折。   (史红霞)

孙瑞雪:

就我们的观察,此时儿童之间的感情已超出了友情的界限,它已逼近成人的爱恋。

当别人拒绝我们的爱时,我们很难再保持以前的尊严、自信。失恋大概是成人世界最痛苦的事,一个人如果反复失恋几次,他的自信心剩不下多少了。

但时间上,一个人爱上你和一个人不爱你,不是你能决定的,到18岁再理解这一问题就晚了。婚姻和相爱的敏感期发生在童年,孩子们自然产生这种情感,也能承受其中的复杂内容,我发现,六、七岁的孩子就能比较客观、理智地处理这种关系了。

39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40:08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为结婚道歉    

    ()

    午饭前,孩子们排队等待,刚才还兴高采烈的胡田田此刻却在一旁黯然伤心。我问她怎么了,她拒绝回答,哭得很伤心,我把她抱到一个角落,她哭泣着说:“我不喜欢上这个幼儿园了。”“为什么?”“因为琪琪说我必须和胡一熙结婚。”“你是不是不喜欢胡一熙?”“嗯。”

    我心里好笑,孩子们到了婚姻的敏感期,整天对这个话题有兴趣。我告诉田田:“选择和谁结婚是你自己的事,没有人能代替你来选择,不管是琪琪,还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况且这是20岁以后才考虑的问题。你现在不用考虑。”

    田田想了想,心中的结好像解开了,答应跟我一起去吃饭。

    ()

    6岁的纳宽正在和几个孩子高声谈笑谁和谁结婚的问题,恰好铁蛋进来了,纳宽立刻说:“铁蛋和刘美琦亲嘴结婚噢! 铁蛋和刘美琦亲嘴结婚噢!”铁蛋立刻沉下脸来,严肃地直冲着纳宽说:“纳宽,请给我道歉!”纳宽一见铁蛋的架势,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低着头给铁蛋说了声:“对不起。”

    我偷笑的同时,又暗自奇怪铁蛋为什么会生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谈论结婚的话题,并且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男孩或女孩?铁蛋为什么这么严肃呢?(闫华)

抱别人要经过允许    

  云云已经6岁了。前一段时间听孩子们说,他总是不经允许就亲别人,稍加观察后,发现他果真如此。

  一次.他正在教室里跟刘嘉宇玩,猛不丁扑上去亲了刘嘉宇一口,刘嘉宇反感地冲着他大喊:“哎呀,你干什么,老师你看他!”我对云云说:“请你经过她的允许之后再去碰她好吗?”他若无其事地点点头。

  又有一次,孩子们正洗手准备吃饭,云云一下子从后面抱住嘉力,嘉力大声嚷嚷:“谁呀?这么没礼貌!”我又提醒云云:“请你经过别人的允许再去抱别人,表达对别人的爱也要经过同意,明白吗?”他很无奈地说:“那好吧!

  又过了几天,一次主题课上,他用很大的力气一下子把一品的头搂进怀里,紧搂着不放,一品试图挣脱,而云云白自自地沉浸在幸福中。我轻轻叫了声他的名字,他才松开了双手。

  儿童情感的敏感期是在4岁~5岁,而云云已经6岁了。也许他曾经错过了情感的敏感期?(丁红霞)

孙瑞雪:

  情感热烈的云云在爱别人时受到了一些挫折,但他无论遇到什么挫折,爱心都不改。

  儿童情感的敏感期到来时,不仅要表达爱,也需要学习如何表达爱,在这一点上,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学会健康文明的感情表达方式。

我们结婚吧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唾着了,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睁开眼看看表,离起床还有一段时问。环顺四周,发现一大群孩子正围在吕楠和余楠的床边,高声谈论着。我连忙用被子蒙住头,仔细听他们谈论。

  这是一帮6岁孩子的对话。

  余楠:“吕楠,我们结婚吧?

  吕楠:“好的,什么时候?

  余楠:“你说吧!

  吕楠:“夏天吧!我喜欢夏天!

  余楠:“夏天太热了,我们在春天结婚。在春天最热的那天结婚。你穿上薄薄的婚纱,这样你就是世界上最美的新娘。我呢,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我就是世界上最英俊的新郎!好吗?”

  停顿了片刻。

  “好的!”终于听到了吕楠的声音。

  余楠开始哼唱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其他孩子嗷嗽叫着:“噢,噢,吕楠和余楠要结婚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坐起身来哈哈大笑。孩子们惊诧地看着我,我笑得更厉害了。余楠问我:“段老师,你为什么要笑?是不是做了一个可笑的梦?”我忍住笑忙回答:“对,段老师做了一个很可笑的梦。”

    下午的课结束了,我出了大厅,看见吕楠挽着余楠向这边走来。两个人俨然是一对情侣,似乎还陶醉在“结婚”的梦里,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不时低声说着什么,旁若无人,似乎身边的一切都不复存在,都与他们无关。(段武宽)

 

孙瑞雪:

有一次晚上开完会,小学的几个孩子还未回家,其中两个在大厅里快乐地玩耍,一个孤独地坐在远处沉思。我问lO岁的孤独者:“你为什么不去和他们一起玩?10岁的孤独者看着我说:“他需要和他一起玩,而我没有这种需要。”一瞬间我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回家的路上,我开始思考他的成长背景(我了解15年级每个蒙氏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孩子们从4岁起就开始喜欢别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所喜欢的人又喜欢上了别人,孩子们学会在痛苦中处理这些事情,学会在处事中认清自己的需要,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反反复复中,孩子们成长起来。

“玩物”与玩数    

5岁半的嘉宝近期对数学教具开始感兴趣。上完加法板后,她就能脱离教具工作。接下来的两天里,她能够用木钉板做40以内的加法运算。

之后,她很快学会了减法,并很快能脱离教具工作。她可以在45分钟内笔算五十多道50以内的减法题,这让老师们很震惊。进位题及连加题她做得也非常娴熟。与她一起做银行游戏,那些庞杂的数量、数卡都由她一个人完成,随后的一次团体课,又让她对乘除法产生了兴趣。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5岁半左右才能理解数学逻辑。在此之前他们]或许会去工作数学教具,但常常无法真正理解其间的逻辑,发现其中的秘密,而嘉宝突出的表现,让老师很兴奋。

5岁半的雨薇,前一个月还不喜欢数学,整天玩小玩艺儿,当时她爸爸很着急,曾特意要求我们让她去操作数学教具。我们则在耐心等待。一天,雨薇突然跑过来,主动要求工作数学教具。工作加法板的时候,10以内的加法,她一道道用加法尺演算,很专注,做完后还要求再做。后来,她开始做20以内的加法,掌握得很快,但没有掌握数间的内在逻辑,有规律的加法仍要用加法尺去做。但是,她每天来都要求工作数学教具,乐此不疲地操作它们。我知道她真的开始喜欢数学了。

    班里还有许多4岁至5岁的孩子,对数学都不感兴趣.这需要等待,就像我们等待雨薇一样。(史红霞)

孙瑞雪:

    数学家不过是长大了也玩数的人。敏感期在何时出现,出现什么敏感期,都取决于孩子自身,有的孩子3岁半数学敏感期就来了,有的孩子5岁后才到来,这似乎涉及几个问题:敏感期是否滞后了?敏感期滞后是否意味着孩子认知能力滞后? 敏感期或早或晚出现正常吗?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些敏感期一定是在某一年龄出现,如口的敏感期,应该在0岁~l岁出现并完成,如果在2岁半时还出现口腔敏感期,那就是滞后了。这其中原因很多,可能是成人的观念和作法妨碍了孩子的发展,或者孩子敏感期到来时成人根本没发现。而有些敏感期在不同时间段出现,如数学敏感期的出现相差12年,这是正常的。但是,每一个孩子的成张经历我们很难完全知道,有些孩子的心理伤害在几年后才可能释放出来,敏感期才开始明显出现。总而言之,正常儿童的0-6岁的生命是由一个敏感期接一个敏感期组成,敏感期的接连出现组成了儿童快乐而忙碌的头6年。

    通过“玩物’’去“玩数”,是蒙特梭利方法的独创。数学思维是一贯纯逻辑的过程,数学思维的表达方式就是写出抽象的数学式子,对于还没有数学概念的幼儿,蒙特梭利数学教具把数学表达为实物,帮助幼儿较快地进入前数学思维,再通过幼儿的内心发展进入纯数学思维。

没有第三    

早晨,6岁的田田刚进大厅就对我说:“王老师,你猜今天我是第几个起床的?”“第一个。”“对了!”“那你猜我爸爸是第几个起床的?”“第二个?”“不对。”“妈妈是第二个起床的,爸爸是第四个起床的。”我很疑惑,因为田田告诉过我她们家就三个人。我问道:“那第三个是谁呀?”田田看了看我:“没有第三个。”“为什么?”“因为爸爸今天起床特别晚,我和妈妈都准备好了,爸爸才慢慢起床,所以,爸爸是第四个。”(王晓琴)

孙瑞雪:

    田田对次序有着自己的认识。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对数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这恰恰是孩子进一步认识序列的过程,是把序列应用在生活中并进行检验的过程。

40楼妩悦晨悦妈咪 2010-03-16 12:40:28 引用

angelayyj20070515

第七章6岁以上 编者按:一些螺旋状敏感期,伴随着孩子一直成长到12岁。如: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等等。 除此之外,孙瑞雪的教育团队还发现,小学的孩子开始明显表现出理财的兴趣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趋势。 爱和不爱皮皮6岁了。今天午睡起来后,他叫我:“老师,你给我穿一下裤子。”看着我穿,皮皮发问:“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我说:“我喜改善良的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裤子穿好了,皮皮又叫道:“老师,你给我穿毛衣。”然后又问:“老师,你结婚了吗?”“结婚了。”皮皮很好奇:“你和谁结婚了。”“我和我爱的人、爱我的人结婚了。” “为什么我妈妈和不爱他的人结婚了?”皮皮问我。“你爸爸不爱妈妈吗?”“不爱。”皮皮肯定地说。这时,我给他把毛衣、裤子都穿好了。皮皮继续说:“老师,你帮我穿袜子吧。” 边给他穿我边问:“你怎么知道爸爸不爱妈妈呢?” “我爸爸打我妈妈和我。” 我一惊:“你爸爸为什么打你?” “我做错事爸爸就打我。”皮皮声音低了下来。 “你做错什么了爸爸打你?” “上次我洒了几滴可口可乐,他就骂我。” 我告诉孩子:“你可以告诉你爸爸,让他爱你妈妈和你,如果他不爱妈妈和你,请他不要打人,用语言也可以解决问题。” 孩子沉默了。(王灵雪) 孙瑞雪:有一天,一位4岁的男孩找校长,请校长周六到他家,帮他解决妈妈打爸爸的问题。我问他:“你是不是说错了?是爸爸打妈妈吧?” 他说:“不是,是妈妈打爸爸。” 我小心地问:“妈妈能打过爸爸吗?” 孩子说:“我妈妈非常厉害,我爸爸从来没打过她。” 孩子坐在沙发上难过地看着我说:“每次,我都很生气,我说妈妈她又不听。”他坚持要求一位校长去见他妈妈。办公室几位校长认为确实需要找男孩的妈妈谈谈。后来我们帮助这个男孩解决了一些问题。 有时候,会有孩子一大早来学校找老师,大声喊着:“我需要安慰!”老师就过去抱起孩子,让孩子在温暖的怀抱中得到安慰。 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会惊慌无措,他们能把内心深处的痛苦表达出来,并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孩子因此有了尊严,也有了最后的安全感。 孩子说的“骂”和成人的真骂有些不同。孩子的骂不一定是骂,而可能指一种使他不舒服的语言,如严厉、斥责、说教、挖苦等等。但孩子明白,结婚应该和爱联系在一起,爱应该和美好的话语、美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迟到的玩纸条 美术课上,当别人专注地画画时,6岁的冰冰忽然站起来,把纸揉成团扔进垃圾筒,然后又拿出一张画有螺旋曲线的纸,一条一条地剪。 剪完纸条后,冰冰又抓起纸条走向垃圾筒。把废纸都拣出来放在桌面上,拿出两张纸片,低头往上面吐了口唾沫,然后将两张纸片“粘”在一起,然后又拿出一张纸条,继续吐唾沫“粘’,最后“粘”了厚厚一沓。 然后她又取出一张白纸,用剪刀沿着螺旋曲线剪,剪下一个长纸条,用同样的方法将这张纸条“粘”在那沓纸片上,小心地提在手里,在教室里转悠。 这段时问里,冰冰只要看见垃圾筒里有碎纸片,就会拣起来将它们整理好,回家时全部带走。有时看到有人扔垃圾,她会立即过去将纸片拣出来,放到自己抽屉里。 她持续这么做已经有两周了。我觉得从垃圾筒中拣东西不卫生,提醒过她几次,而她依然如故。今天的美术课就像是她的一节纸条活动课。(丁红霞) 孙瑞雪: 儿重有一个收集的敏感期。大多数孩子会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如铜牌、小精灵、小汽车、恐龙、橡皮、小卡子,不胜枚举。 儿童的行为有时我们不能理解,但是我们知道,儿童按照精神胚胎的指引来做事,这是他发展自己的需要,这是童年的秘密。成人如果不懂,就不要去打扰他们。在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时,我们不去猜想和指导。 但我知道这个孩子曾被打扰过,错过了敏感期,所以她上了小学还在补做学前的事。发 现 今天实验课的内容是摩擦。王老师拿出触觉板,让孩子们在光滑面和粗糙面上滑木块,看有什么不同的效果。苏桐(男孩,6岁半)没有认真观察,却拿着一条围巾不停地在自己的脸上和手上摩擦。我本想让他将围巾放回柜子里认真上课,可看到他认真专注的神情,我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动。下了课,苏桐走到我身边高兴地说:“王老师,我告诉你,摩擦有阻力,可我发现摩擦还可以产生热,你试一试。”他向其他孩子展示着,孩子们都纷纷拥来要试一试。(王晓琴) 孙瑞雪: 5岁以后,孩子对科学实验开始感兴趣,这时他们的兴趣点并不在于学知识(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而在于通过实验发现事物的秘密,认识客观事物。这种认知是由儿童的兴趣引导的,他们乐于发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10年来坚持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方式的原因。补上了 6岁半的蒙蒙胆子很小,开学第一天,他看见妈妈走了,站在队伍里偷偷一个人擦眼泪。我告诉他:“别难过,你很快会喜欢学校的。这儿有这么多同学。”逐渐地,我发现他的小动作也很多,手里总要拿东西玩,不能集中精力,有时把手里的东西往嘴里塞,铅笔、纸、玩具,任何东西都往嘴里送。他还常边走边跳,故意使自己摔倒,然后笑着站起来,再重复摔倒的动作。如果手里没有东西,他就伸出舌头舔自己的手、袖子、领口、红领巾、字典等等。(陈文慧) 孙瑞雪: 吸吮敏感期本应在O岁~1岁时出现,成人不断干涉,就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跳跃的敏感期在2岁半至3岁时出现,是儿童走的敏感期的最高阶段的自我训练,成人害怕儿童出危险,常常不让儿童跳,也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这两个敏感期同时出现在这个孩子身上,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这个孩子仍然是正常的,因为他的敏感期得到了弥补。 如果儿童的敏感期被阻碍,滞后太久,以至于覆盖了他的后半生,就等于改写了一个人的人生,于是就有了很多永远长不大的成人。想哭却没有眼泪 一天,7岁的媛媛问我:“薛老师,为什么人有时候想哭却没有眼泪,有时候不想哭却有眼泪?” 我望着她,想了一会儿,问道:“你是不是有时候想哭却没有眼泪?” 媛媛点了点头。“那是什么时候?”她想了想.回答说:“有时候心里不舒服,难受,却哭不出来。” 我问道:“你是不是感到压抑,难受,没有办法表示出来,想哭,却没有眼泪?”媛媛立即点了点头:“就是的,就是这样的。可是有时不想哭,却自己哭了。上次看电视时,看到一个地方我就哭了,家里人都笑我。” 我告诉她:“有时候,一些情景,或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意识不到,但它却发生了。这时候,我们会控制不住情绪而哭泣,我有时候也这样。” 媛媛如释重负地望着我。我故意低声说:“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当你情绪不好或感到压抑时,就要想办法调整情绪。你可以去找最好的朋友聊天,也可以去一个人少或没人的地方大喊两声。即使这时有人看你,也别理睬、别在乎,尽情去喊几声,那样你会舒服很多。当我这样做的时候,舒服极了。” 说完后我笑了起来,媛媛也跟着笑了起来。(薛梅) 机 智 这是一年级的一堂音乐课。孩子们不停地低声交谈着,做着各种小动作,音乐老师终于生气了,愤怒地站起来,厉声说:“一上课就让你们安静,你们一直没有安静下来,不停地说话,不停地动,有没有完?女生也闹,男生也闹,这是怎么回事?还上不上课?”孩子们被突如其来的训骂声吓住了,一部分孩子低着头不说话,一部分孩子望着老师,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不解。 这是刚聘请来的教师,还不了解我们的教育。 说完后,老师依然怒气冲冲地望着孩子们,好像没说够,还想再说些什么。这时,前排有个孩子轻声嘀咕了几句。在这安静、紧张的气氛里,这几句话虽然是小声说出来的,但显得很有力量。 顺着声音望去,是翰放!这让我又惊喜又有点担心。翰放一向胆小,不知今天哪来如此大的勇气。我担心老师要“处置”他。 音乐教师也没料到这时候会有孩子敢说话,她愣了一下,问道:“你刚说什么?”翰放直起身体,抬起头看着老师大声说:“上音乐课是不是也要像上语文课那样坐好,那样安静呀?”听了翰放的话,音乐老师的声音温和了些:“是的,这位同学说得对,上音乐课也要像上语文课那样坐好,保持安静。你们现在就坐得非常好,就是这样的。好了,我们继续上课…” 危机过去了,所有的孩子都松了口气,开始与老师配合。 (薛梅) 孙瑞雪: 孩子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 很多刚来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会像音乐老师一样对待孩子,这个音乐老师还算是比较温和的,很多老师比这要严厉:责备、发怒、训诫、威胁、利诱……孩子得收拾,不收拾不行。 这种方法的普遍使用,在广大学生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影响了孩子们将来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态度。在我们学校,孩子不会让你这样收拾。他们要求平等和尊重,如果得不到,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去争取。当自由已经成为一种品德时,人才能谈得上独立.

  上一页  1 2 3    共有记录数:49

用户中心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快速登录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马上注册

邀请好友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

精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