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L西西 2010-01-26 20:21:47 引用
蹒跚学步
继续让小儿扶物或扶手站立,幷训练宝宝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可将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1尺让宝宝学走,也可让宝宝在父母之间学走,距离渐渐加大。父母扶宝宝学走时,先用双手,然后单手领着走。以后可用小棍子各握一头,待宝宝走得较稳时,父母轻轻放手,宝宝以为有人领着棍子,放心地走,渐渐过渡到独自走稳。
宝宝练习迈步前走
大人两手握住小儿的手,成人一步一步往后退,让小儿慢慢迈步向前走,或让小儿扶着推车,慢慢向前推,学会迈步。
一起进步一起快乐
宝宝从一出生就在指挥着家长,他的哭声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会让全家人坐卧不宁。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会更多地动用自己的情绪、执著与耐心来掌控周围的人,但宝宝决非天生霸道,他更愿意模仿大人跟你学习,当然宝宝有时也会表现得好为人师,家长模仿宝宝能给他带来成就感,所以我们提倡亲子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进步。为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把坏习惯藏起来,别让宝宝学到
2. 多观察孩子,学学他的探索世界的方式
3. 游戏时既要给宝宝自由,又要注意引导
4. 选择宝宝虚心求教时进行形象地示范
5. 在宝宝快要丧失兴趣时请他当老师
6. 千万别去模仿宝宝错误的行为
跟宝宝一起玩,在游戏中互相学习,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宝宝发展并带给他更多快乐,家长自己也能感受到比干巴巴教学更多的乐趣,亲子之间都能在发现和交流中创造出更丰富更深刻的天伦之乐。
继续训练拇、食指对捏能力
目的:通过反复训练,促进拇、食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方法: 婴儿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训练,手的动作灵活了,抓住关键年龄这个有利时机着重练习捏取细小物品的准确性(如小药片、小绿豆、大玉米等),培养捏取的速度,扩大捏取物品的范围,提高捏取动作的熟练程度。每日可训练数次。拇、食指对捏动作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难动作,它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要力求做到精确完美。
宝宝自己打开瓶盖
目的:培养手的灵活性、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方法: 将一个带盖的塑料瓶放在孩子的面前,大人先示范打开瓶盖,再合上盖子的动作。经小儿注视后,再让他练习只用拇指和食指将瓶盖打开,而后再合上,如此反复练习数次,做对了应给以赞扬。在此基础上,还可练习用塑料套杯,一个接一个套起来。
继续练习认识自己身体部位
目的:通过视、听觉和动作的训练,增进协调功能,促进适应能力发展。
方法:参照8 个月时所介绍的方法,家长继续和孩子一起,使孩子能逐步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口”和“手”等各个部位。当孩子听到家长的“指令”后,使会指出相应部位。凡能指对一个部位,就应当给予赞扬和鼓励。学习和掌握这一行为模式,往往需要3-4 个月时间,家长要有思想准备,不能操之过急。
玩具放进去和拿出来
目的:培养准确性,促进手、眼、脑协调能力。
方法:在练习放下和投入的基础上,大人将孩子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进“百宝箱”里,边做边说“放进去”。然后再一件一件地拿出来,让宝宝模仿。这时,还可以让孩子从一大堆玩具中挑出一具(如让他将小彩球拿出来),可以连续练习几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还可增强认知能力。
继续识图认物
目的:扩大认识范围,提高认知能力。
方法: 孩子情绪愉快时,可给他出示一些色彩鲜艳,图像清晰的动物、水果、人物等图片,边看边指点,使小儿懂得图片的含义。开始认图时,每次只能一张,不能一次看得太多,而且要经过多次复习,孩子确实认识后,才能开始认新的。如,给一张“香蕉”的画片,每次观看时,就需一边指出是“香蕉”,时间长了,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继续认物发音
目的:培养小儿理解大人的词意,练习发音。
方法:在孩子的床上放置各种玩具,家长叫小儿的名字说“”小丽,你把铜铃给我,你把小汽车给我“等,可连续变换物品的种类,扩大词、物结合的范围。 在小儿情绪愉快的时候,当懂得“爸爸在哪里,妈妈在哪里?”“阿姨在哪里,小朋友在哪里?”之后,可不断扩大询问对象,如“爷爷在哪里,奶奶在哪里?”“挂钟在哪里?”“桌子在哪里?”……。让小孩不但能听懂大人的话,而且会用眼光去追寻或用手指,并模仿发出相应的音节。
继续模仿大人的动作
目的:观察大人行动,引发孩子模仿行为。
方法:小儿在注视大人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一套包括拍手、摇头、身体扭动、挥手、踏脚等动作,并配上儿歌,开始时家长可一样一样地做示范,边做动作,边配儿歌,边教孩子学。孩子看熟和理解后,便会很快模仿和掌握这些动作,学会和做对一种都要给予赞许和表扬。最后将这些动作串在一起,配上儿歌进行表演。从中培养了孩子观察和模仿的能力。根据这种模式,可以按孩子的实际情况,随时变换内容,扩大模仿的范围和能力。